- 故事新編(插圖本)
- 魯迅
- 2226字
- 2020-05-25 16:37:03
三
有一日,天氣很寒冷,卻聽到一點喧囂,那是禁軍終于殺到了,因為他們等候著望不見火光和煙塵的時候,所以到得遲。他們左邊一柄黃斧頭,右邊一柄黑斧頭,后面一柄極大極古的大纛,躲躲閃閃的攻到女媧死尸的旁邊,卻并不見有什么動靜。他們就在死尸的肚皮上扎了寨,因為這一處最膏腴,他們檢選這些事是很伶俐的。然而他們卻突然變了口風,說惟有他們是女媧的嫡派,同時也就改換了大纛旗上的科斗字,寫道“女媧氏之腸”[16]。
他們就在死尸的肚皮上扎了寨,因為這一處最膏腴,他們檢選這些事是很伶俐的。然而他們卻突然變了口風,說惟有他們是女媧的嫡派。
落在海岸上的老道士也傳了無數代了。他臨死的時候,才將仙山被巨鰲背到海上這一件要聞傳授徒弟,徒弟又傳給徒孫,后來一個方士想討好,竟去奏聞了秦始皇,秦始皇便教方士去尋去[17]。
方士尋不到仙山,秦始皇終于死掉了;漢武帝又教尋,也一樣的沒有影[18]。
大約巨鰲們是并沒有懂得女媧的話的,那時不過偶而湊巧的點了點頭。模模胡胡的背了一程之后,大家便走散去睡覺,仙山也就跟著沉下了,所以直到現在,總沒有人看見半座神仙山,至多也不外乎發見了若干野蠻島。
一九二二年十一月作。
[1] 本篇最初發表于1922年12月1日北京《晨報四周紀念增刊》,題名《不周山》,曾收入《吶喊》;1930年1月《吶喊》第十三次印刷時,作者將此篇抽去,后改為現名,收入本書。
[2] 女媧我國古代神話中的人類始祖。她用黃土造人,是我國關于人類起源的一種神話?!短接[》卷七十八引漢代應劭《風俗通》說:“俗說:天地開辟,未有人民;女媧摶黃土作人,劇務力不暇供,乃引繩于泥中,舉以為人。故富貴者黃土人也;貧賤凡庸者人也。”(按《風俗通》全名《風俗通義》,今傳本無此條。)
[3] 伊 女性第三人稱代名詞。當時還未使用“她”字。
[4] “Nga!nga!”以及下文的“Akon,Agon!”“Uvu,Ahaha!”都是用拉丁字母拼寫的象聲詞。“Nga!nga!”譯音似“嗯??!嗯?。 薄癆kon,Agon!”譯音似“阿空,阿公!”“Uvu,Ahaha!”譯音似“嗚唔,啊哈哈!”
[5] 這是關于共工怒觸不周山的神話?!痘茨献印ぬ煳挠枴罚骸拔粽吖补づc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卑垂补?、顓頊,都是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人物。過去史家說,共工是上古一個諸侯,炎帝(神農氏)的后代;顓頊是黃帝之孫,上古史上“五帝”之一,號高陽氏。
[6] 金玉的粉末 指道士服食的丹砂金玉之類的東西,道士認為服食后可以長生不老。
[7] 上真 道教稱修煉得道的人為真人。上真即上仙,是一種尊稱。唐代李商隱《同學彭道士參寥》:“莫羨仙家有上真,仙家暫謫亦千秋。”
[8] 巨鰲 見《列子·湯問》:“勃海之東,不知幾億萬里,……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輿、二曰員嶠、三曰方壺、四曰瀛洲、五曰蓬萊?!又耍韵墒ブN。……而五山之根,無所連著,常隨潮波,上下往還,不得(暫)峙焉。仙圣毒之,訴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極,失群圣之居,乃命禺彊使巨鰲十五舉首而戴之,迭為三番,六萬歲一交焉,五山始峙。”按禺彊,見《山海經·大荒北經》:“北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鳥身,珥兩青蛇,踐兩赤蛇,名曰禺彊?!?/p>
[9] 這是共工與顓頊之戰中共工一方的話。后,君主,這里指共工。這幾句和后面兩處文言句子,都是模仿《尚書》一類古書的文字。
[10] 不周之山 據《山海經·西山經》晉代郭璞注:“此山形有缺不周帀處,因名云?!庇帧痘茨献印ぴ烙枴泛鬂h高誘注,此山在“昆侖西北”。
[11] 這是顓頊一方的話??祷兀补っ?。這里的“后”指顓頊。
[12] 關于女媧煉石補天的神話,《淮南子·覽冥訓》中有如下的記載:“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復,墬(地)不周載;火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于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又唐代司馬貞《補史記·三皇本紀》:“當其(女媧)末年也,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強,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與祝融戰,不勝而怒,乃頭觸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維缺。女媧乃煉五色石以補天,斷鰲足以立四極,聚蘆灰以止滔水,以濟冀州?!?/p>
[13] 昆侖山上的古森林的大火 據《山海經·大荒西經》:“有大山名曰昆侖之丘……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然(燃)?!?/p>
[14] 長方板 古代帝王、諸侯禮冠頂上的飾板,古名為“延”,亦名“冕板”。頂長方板的小東西,即本書《序言》中所說的“古衣冠的小丈夫”。下面他背誦的幾句文言句子,也是模擬《尚書》一類古書的。
[15] 重臺花 復瓣花。唐代韓偓《妒媒》詩:“好鳥豈須兼比翼,異花何必更重臺?!?/p>
[16] 關于“女媧氏之腸”的神話,《山海經·大荒西經》中有如下的記載:“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負子。……有國名曰淑士,顓頊之子。有神十人,名曰女媧之腸,化為神,處栗廣之野?!惫弊ⅲ骸芭畫z,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變,其腸化為此神。”科斗字,古代文字,筆畫頭粗尾細,形如蝌蚪。
[17] 秦始皇尋仙山的故事,《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有如下的記載:“齊人徐巿(芾)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請得齋戒,與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巿發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仙人?!瓟禋q不得?!?/p>
[18] 漢武帝尋仙山的故事,《史記·封禪書》中有如下的記載:方士“(李)少君言上(漢武帝)曰:‘……臣嘗游海上,見安期生,安期生食巨棗,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萊中,合則見人,不合則隱。’于是天子始親祠灶,遣方士入海求蓬萊安期生之屬,而事化丹沙諸藥齊(劑)為黃金矣。……而方士之候伺神人,入海求蓬萊,終無有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