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題辭〔1〕

當我沉默著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2〕

過去的生命已經死亡。我對于這死亡有大歡喜〔3〕,因為我借此知道它曾經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經朽腐。我對于這朽腐有大歡喜,因為我借此知道它還非空虛。

生命的泥委棄在地面上,不生喬木,只生野草,這是我的罪過。

野草,根本不深,花葉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陳死人〔4〕的血和肉,各各奪取它的生存。當生存時,還是將遭踐踏,將遭刪刈,直至于死亡而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將大笑,我將歌唱。

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5〕

地火在地下運行,奔突;熔巖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及喬木,于是并且無可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將大笑,我將歌唱。

天地有如此靜穆,我不能大笑而且歌唱。天地即不如此靜穆,我或者也將不能。我以這一叢野草,在明與暗,生與死,過去與未來之際,獻于友與仇,人與獸,愛者與不愛者之前作證。

為我自己,為友與仇,人與獸,愛者與不愛者,我希望這野草的死亡與朽腐,火速到來。要不然,我先就未曾生存,這實在比死亡與朽腐更其不幸。

去罷,野草,連著我的題辭!

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六日,魯迅記于廣州之白云樓〔6〕上。

我希望這野草的死亡與朽腐,火速到來。

* * *


〔1〕 本篇最初發(fā)表于1927年7月2日北京《語絲》周刊第一三八期,在本書最初幾次印刷時都曾印入;1931年5月上海北新書局印第七版時被國民黨書報檢查機關抽去,1941年上海魯迅全集出版社出版《魯迅三十年集》時才重新收入。
本篇作于廣州,當時正值國民黨在上海發(fā)動“四一二”“清黨”反共政變和廣州發(fā)生“四一五”大屠殺后不久,它反映了作者在險惡環(huán)境下的悲憤心情。
本書所收的二十三篇散文詩,都作于北洋軍閥統(tǒng)治下的北京。作者在1932年回憶說:“后來《新青年》的團體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隱,有的前進,我又經驗了一回同一戰(zhàn)陣中的伙伴還是會這么變化,并且落得一個‘作家’的頭銜,依然在沙漠中走來走去,不過已經逃不出在散漫的刊物上做文字,叫作隨便談談。有了小感觸,就寫些短文,夸大點說,就是散文詩,以后印成一本,謂之《野草》。”(《南腔北調集·〈自選集〉自序》)又在1934年10月9日致蕭軍信中說:“我的那一本《野草》,技術并不算壞,但心情太頹唐了,因為那是我碰了許多釘子之后寫出來的。”其中某些篇的文字較隱晦,據(jù)作者后來解釋:“因為那時難于直說,所以有時措辭就很含糊了。”(《二心集·〈野草〉英文譯本序》)

〔2〕1927年9月23日,作者在廣州作的《怎么寫》(后收入《三閑集》)一文中,曾描繪過他的這種心情:“我靠了石欄遠眺,聽得自己的心音,四遠還仿佛有無量悲哀,苦惱,零落,死滅,都雜入這寂靜中,使它變成藥酒,加色,加味,加香。這時,我曾經想要寫,但是不能寫,無從寫。這也就是我所謂‘當我沉默著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

〔3〕 大歡喜佛家語,指達到目的而感到極度滿足的一種境界。

〔4〕 陳死人指死去很久的人。見《古詩十九首·驅車上東門》:“驅車上東門,遙望郭北墓。……下有陳死人,杳杳即長暮。……”

〔5〕 地面比喻黑暗的舊社會。作者曾說,《野草》中的作品“大半是廢弛的地獄邊沿的慘白色小花”。(《〈野草〉英文譯本序》)

〔6〕 白云樓在廣州東堤白云路。據(jù)魯迅日記,1927年3月29日,作者由中山大學“移居白云路白云樓二十六號二樓”。

主站蜘蛛池模板: 自治县| 工布江达县| 满洲里市| 宣城市| 于田县| 将乐县| 万全县| 湖北省| 偃师市| 巢湖市| 贡觉县| 达尔| 长顺县| 荔浦县| 宜兴市| 文水县| 鄂尔多斯市| 桦南县| 富阳市| 文水县| 隆子县| 衡南县| 开江县| 通许县| 孟村| 荥经县| 阿拉善盟| 中江县| 萝北县| 玉林市| 稻城县| 永兴县| 鹿泉市| 利津县| 溆浦县| 离岛区| 讷河市| 伽师县| 仙桃市| 夏邑县| 泽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