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孽海花(插圖本)
- (清)曾樸著 張明高校注
- 12816字
- 2020-05-26 09:33:10
第四回 光明開夜館福晉呈身 康了[101]困名場歌郎跪月
話說上回褚愛林正說到定庵喝了茶博士的茶暈倒了,唐卿著慌的問。愛林叫他不要慌,說:“我們老太爺的毒死,不是這一回。”正待說下去,玨齋道:“唐卿,你該讀過《定庵集》,據他送廣西巡撫梁公序里,做宗人府主事時,是道光十六年丙申歲。到十八年,還做了一部《商周彝器文錄》[102],補了《說文》[103]一百四十七個古籀[104]。我做的《說文古籀補》[105],就是被他觸發的,如何會死呢?”公坊道:“就是著名的《己亥雜詩》[106]三百十五首,也在宗人府當差兩年以后哩。”雯青道:“你們不要談考據,打斷她的話頭呢!愛林,你快講下去。”
愛林道:“他說:‘我老子暈倒后,人事不知,等到醒來,忽覺溫香撲鼻,軟玉滿懷,四肢無力,動彈不得。睜眼看時,黑洞洞一絲光影都沒有。可曉得那所在,不是個愁慘的石牢,倒是座縹渺的仙闥。頭倚繡枕,身裹錦衾,衾里面,緊貼身朝外睡著個嬌小玲瓏的妙人兒。只隔了薄薄一層輕綃衫褲,滲出醉人的融融暖氣,透進骨髓,就大著膽,伸過手去撫摩,也不抵攔,只覺得處處都是膩不留手。那時他老人家暗忖,常聽人說,京里有一種神秘的黑車,往往做宮娃貴婦的方便法門,難道西林春也玩這個把戲嗎?到底被里的是不是她呢?就忍不住低低的詢問了幾次。誰知憑你千呼萬喚,只是不應。又說了幾句蒙古話,還是默然。可是一條玉臂,已漸漸伸了過來,身體也婉轉的昵就,彼此都不自主的唱了一出愛情啞劇。雖然手足傳情,卻已心魂入化,不覺相偎相倚的沉沉睡去了。正酣適間,耳畔忽聽古古的一聲雄雞,他老人家嚇得直坐起來,暗道:“不好!”揉揉眼,定定神,好生奇怪,原來他還安安穩穩睡在自己家里書室中的床上。想道:“難道我做了幾天的夢嗎?茶館,仙闥,錦被,美人,都是夢嗎?”急得一迭連聲喊人來。等到家人進來,他問自己昨天幾時回來的?家人告訴他,昨天一夜在外,直到今天天一亮,明貝勒[107]府里打發車送回來的。回來時,還是醉得人事不知,大家半扶半抱的才睡到這床上。我老子聽了家人的話,才明白昨夜的事,果然是太清弄的狡獪,心里自然得意,但又不明白自己如何睡得這么死?太清如何弄他回來?心里越弄越糊涂,覺得太清又可愛,又可怕了。隔了幾天,他偶然游廠甸[108],又遇見太清,一見面,太清就對著他含情的一笑。他留心看她那天,一個男仆都沒帶,只隨了個小鬟,這明明是有意來找他的,但態度倒裝的益發莊重。他鼓勇的走上去,還是用蒙古話,轉著灣,先試探昨夜的事。太清笑而不答。后來被他問急了,才道:“假使真是我,你怎么樣呢?”他答道:“那我就登仙了!但是仙女的法術太大,把人捉弄到云端里,有些害怕了!”太清笑道:“你害怕,就不來。”他也笑道:“我便死,也要來。”于是兩人調笑一回,太清終究傾吐了衷情,約定了六月初九夜里,趁明善出差,在邸第花園里的光明館相會。這一次的幽會,既然現了莊嚴寶相[109],自然分外綢繆。從此月下花前,時相來往。
‘忽一天,有個老仆,送來密縫小布包一個,我老子拆開看時,內有一箋,箋上寫著娟秀的行書數行,認得是太清筆跡:
我曹事已泄,妾將被禁,君速南行,遲則禍及。附上毒藥粉一小瓶,鴆人無跡,入水,色紺碧,味辛,刺鼻,慎茲色味,勿近!恐有人鴆君也。香囊一扣,佩之胸,當可以醒迷,不擇[110]迷藥或迷香,此皆禁中[111]方也。別矣,幸自愛!
‘我老子看了,連夜動身回南。過了幾年,倒也平安無事,戒備之心,漸漸忘了。不料那年行至丹陽,在縣衙里,遇見了一個宗人府的同事,便是他當日的賭友。那人投他所好,和他搖了兩夜的攤[112]。一夜回來,覺得不適,忽想起才喝的酒味,非常刺鼻,道聲不好,知道中了毒。臨死,把這事詳細的告訴了我,囑我報仇。他平常雖然待我不好,到底是我父親,我從此就和滿人結了不共戴天的深仇。庚申之變,我輔佐威妥瑪,原想推翻滿清,手刃明善的兒孫,雖然不能全達目的,燒了頤和園[113],也算盡了我做兒的一點責任。人家說我漢奸也好,說我排滿也好,由他們去吧!’這一段話,是孝珙親口對我說的,想來總是真情。若說孝珙為人,脾氣雖然古怪,待人倒很義氣,就是打發我們出來,固然出于沒法,而且出來的不止我一人,還有個姓汪的,是他第二妾,也住在這里,他一般的給了許多東西,時常有信來問長問短。姓汪的有些私房,所以還不肯出來見客。我是沒法,才替他丟臉。我原名傅珍珠,是在煙臺時依著假母的姓,褚是我的真姓,愛林是小名,真名實在叫做畹香。人家倒冤枉我卷逃!金大人,你想我的命苦不苦呢?”
雯青聽完這一席話,笑向大家道:“俗語說得好,一張床上,說不出兩樣話。你們聽,愛林的話,不是句句護著孝珙嗎?”唐卿道:“孝珙的行為,雖然不足為訓,然聽他的議論思想,也有獨到處,這還是定庵的遺傳性。”公坊道:“定庵這個人,很有關于本朝學術系統的變遷。我常道本朝的學問,實在超過唐宋元明,只為能把大家的思想,漸漸引到獨立的正軌上去。若細講起來,該把這二百多年,分做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開創時期,就是顧閻惠戴[114]諸大儒,能提出實證的方法來讀書,不論一名一物,都要切實證據,才許你下論斷,不能望文生義,就是圣經賢傳,非經過他們自己的一番考驗,不肯瞎崇拜;第二時期,是整理時期,就是乾嘉[115]時畢阮孫洪錢王段桂[116]諸家,把經史諸子,校正輯補,向來不可解的古籍,都變了文從字順;第三時期,才是研究時期,把古人已整理的書籍,進了一層,研求到意義上去,所以出了魏默深[117]龔定庵一班人,發生獨立的思想,成了這種驚人的議論。依我看來,這還不過是思想的萌芽哩!再過幾年,只怕稷下[118]驪山[119]爭議之風,復見今日。本朝學問的統系,可以直接周秦,兩漢且不如,何論魏晉以下!”玨齋道:“就論金石,現在的考證方法,也注意到古代的社會風俗上,不專論名物字畫了。”于是大家談談講講,就擺上臺面來,自然請雯青坐了首席,其余依齒[120]坐了。酒過三巡,燭經數跋,掞今吊古,賞奇析疑,醉后詼諧,成黃車[121]之掌錄[122];麈[123]余咳吐[124],亦青瑣[125]之軼聞,直到漏盡鐘鳴,方始酒闌人散。
卻說公坊這次來蘇,原為約著雯青唐卿玨齋同伴入都,次日大家見面,就把這話和雯青說明了,雯青自然極口贊成。又知道公坊是要趁便應順天鄉試的,不能遲到八月,好在自己這回請假回來,除了省親接眷,也無別事,當下就商定了行期,各自回去料理行裝,說定在上海會齊。
匆匆過了一個月,那時正是七月初旬,炎蒸已過,新涼乍生,雯青就別了老親,帶了夫人;唐卿玨齋也各攜眷屬。只有公坊是一肩行李,兩個書童,最為瀟灑。大家到了上海,上了海輪,海程迅速,不到十天,就到了北京。
雯青唐卿玨齋三人,不消說,都已托人租定了寓所,大家倒都要留公坊去住。公坊弄得左右為難,索性一家都不去,反一個人住到順治門大街[126]的毗陵公寓里去。從此,就和雯青唐卿玨齋常常來往。肇廷本先在京,朋友聚在一起,著實熱鬧。而且這一班人,從前大半在含英社里出過風頭的,這回重到首善之區,見多識廣,學問就大不同了。把“且夫嘗思[127]”,都丟在腦后,一見面,不是談小學[128]經史,就是講詩古文詞;不是賞鑒版本,就是搜羅金石。雯青更加讀了些徐松龕[129]《瀛環志略》[130],陳資齋[131]《海國見聞錄》[132],魏默深《海國圖志》[133],漸漸博通外務起來,當道都十分器重。還有同鄉潘八瀛尚書,宗蔭,龔和甫尚書,平,常常替他們延譽,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不曉得結識了多少當世名流!隔了兩年,菶如竟也中了狀元,與雯青先后輝映,也挈眷北來。只有曹公坊考了兩次,依然報罷。本想回南,經雯青等勸駕,索性捐了個禮部郎中,留京供職。在公坊并不貪利祿之榮,只為戀友朋之樂,金門大隱[134],自預雅流;鞠部[135]看花,偶寄馨逸,清雅蕭閑的日月,倒也過得快活。閑言少表。
如今且說那一年,又遇到秋試[136]之期。那天是八月初旬,新秋天氣,雯青一人悶坐書齋,一陣拂拂的金風[137],帶著濃郁的桂花香,撲進湘簾[138]。抬頭一望,只見一丸涼月,初上柳梢。忽然想起今天是公坊進場的日子,曉得他素性落拓[139],不親細務,獨身作客,考具一切,只怕沒人料理。雯青待公坊是非常熱心的,便立時預備了些筆墨紙張及零星需用的東西,又囑張夫人弄了些干點小菜,坐了車,帶了親自去看公坊,想替他整備一下。剛要到公寓門前,遠遠望見有一輛十三太保[140]的快車,駕著一匹剪鬃的紅色小川馬,寓里飄飄灑灑跑出一個十五六歲華裝奪目的少年,跳上車,放下車簾,車夫幾聲“得得于于”,那車子飛快的往前走了。雯青一時沒看清臉龐,看去好像是個相公[141]模樣,暗想是誰叫的呢?轉念道:“不對,今天誰還有工夫叫條子[142]呢!嘎,不要是景龢堂[143]花榜狀元[144]朱霞芬[145]吧?他的名叫云,他的綽號卻叫小表嫂。肇廷曾告訴過我,就為和公坊的關系,朋友和他開玩笑,公坊名以表,大家就叫他一聲表嫂,誰知從此就叫出名了。此刻或者也是來送場的。”
雯青一頭想著,一頭下車往里走。長班[146]要去通報,雯青說“不必”,說著就一徑向公坊住的那三間屋里去,跨上階沿就喊道:“公坊,你倒瞞著人,在這里獨樂!”公坊披著件夏布小衫,趿著鞋在臥室里懶懶散散的迎出來道:“什么獨樂不獨樂的亂喊?”雯青笑道:“才在你這里出去的是誰?”公坊哈哈一笑道:“我道是什么秘事給你發覺,原來你說的是云!我并沒瞞人。”雯青道:“不瞞人,你為什么沒請我去吃過一頓便飯?”公坊道:“不忙,等我考完了,自然我要請你呢!”雯青笑道:“到那時,我是要恭賀你和小表嫂的金榜掛名,洞房花燭了。”公坊道:“連小表嫂的典故,你都知道了,還冤我瞞你!不過金榜掛名是夢話,洞房花燭倒是實錄,我說考完請你,就是請你吃
云的喜酒。”雯青道:“
云已出了師嗎?這個老斗[147]是誰呢?老婆又誰給他討的?”公坊只是微微的笑,頓了一頓道:“發乎情,止乎禮,世上無伯牙[148],個中[149]有紅拂[150],行乎其所不得不行罷了。”雯青道:“這么說,公坊兄就是個護花使者了。這個喜酒,我自然不客氣的要吃定。現在且不說這個,明天一早,你要進場,我是特地來送你的。你向來不會管這些事,考具理好了沒有?不要臨時缺長少短,不如讓我來替你拾掇一下,總比你兩位貴童要細膩熨貼些。我內人也替你做了幾樣干點小菜,也帶了來。”說時,就喊仆人拿進一個小籃兒。
公坊再三的道謝,一面也叫小童松兒桂兒搬了理好的一個竹考籃,一個小藤箱,送到雯青面前道:“胡亂的也算理過了,請雯兄再替我檢點檢點吧!”雯青打開看時,見藤箱里放的是書籍和雞鳴爐[151]號簾墻圍被褥枕墊釘錘等;三屜槅考籃里,下層是筆墨稿紙挖補刀漿糊等,中層是些精巧的細點,可口的小肴,上層都是米鹽醬醋雞蛋等的食料,預備得整整有條,應有盡有,不覺詫異道:“這是誰給你弄的?”公坊道:“除了云,還有誰呢?他今兒個累了整一天,點心和菜,都是他在這里親手做的。雯兄,你看他不是無事忙嗎?只怕白操心,弄得還是不對罷!”雯青道:“罪過!罪過!照這種摳心挖膽的待你,不想出在堂名[152]中人。我想迦陵的紫云[153],靈巖的桂官[154],算有此香艷,決無此親切。我倒羨你這無雙艷福!便回回落第,也是情愿。”公坊笑了一笑。當下雯青仍把考具歸理好了,把帶來的筆墨,也加在里面。看看時候不早,怕耽擱了公坊的早睡,臨行約好到末場的晚間,再來接考,就走了。
在考期里頭,雯青一連數日,不曾來看公坊,偶然遇見肇廷,把在毗陵公寓遇見的事告訴了。肇廷道:“霞芬是梅慧仙[155]的弟子,也是我們蘇州人,那妮子向來高著眼孔,不大理人。前月有個外來的知縣,肯送千金給他師傅,要他陪睡一夜,師傅答應了,他不但不肯,反罵了那知縣一頓跑掉了,因此好受師傅的責罰。后來聽說有人給他脫了籍[156],倒想不到就是公坊。公坊名場[157]失意,也該有個鐘情的璧人[158],來彌他的缺陷。”于是大家又慨嘆了一回。
匆匆過了中秋,雯青屈指一算,那天正是出場的末日,到了上燈時候,就來約了肇廷,同向毗陵公寓而來。到了門口,并沒見有前天的那輛車子,雯青低低對肇廷道:“只怕他倒沒有來接吧!你看門口沒他的車。”肇廷道:“不會不來吧!”兩人一遞一聲的說話,已走進寓門。寓里看門的知是公坊熟人,也不敢攔擋。兩人剛踹上一個方方的廣庭,只見一片皎潔的月光,正照在兩棵高出屋檐的梧桐頂上,庭中一半似銀海一般的白,一半卻迷離惝恍,搖曳著桐葉的黑影。在這一搭白一搭黑的地方,當天[159]放著一張茶幾,幾上供著一對紅燭,一爐檀香,幾前地上伏著一個人。仔細一認,看他頭上梳著淌三股烏油滴水的大松辮,身穿藕粉色香云紗[160]大衫,外罩著寶藍韋陀銀一線滾的馬甲[161],腳蹬著一雙回文嵌花綠皮薄底靴,在后影中揣摩,已有遮掩不住的一種婀娜動人姿態,此時俯伏在一個拜墊上,嘴里低低的咕噥。肇廷指著道:“咦,那不是霞郎嗎?”雯青搖手道:“我們別聲張,看他做什么,為甚事禱告來!”正是:
此生欲問光明殿,一樣相逢淪落人。
不知霞郎為甚禱告,且聽下回分解。
注釋
按,回目標題原標為:“光明開夜館福晉呈身;康了困名場歌郎跪月。”
[1] 云宏:字仁甫。影射容閎(1828—1912)字純甫。廣東香山(今中山)人。留美博士。歷任留美學生監督、駐美副使。他是最早的留學生,洋務派人物。1900年參加唐才常主持的張園會議,被推為會長,受清廷通緝,移居美國。著有《西學東漸記》。
[2] 候補同知:影射容閎江蘇候補道。
[3] 多:方言。與“都”同義。
[4] 總理衙門: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的簡稱。也稱作總署、譯署。1861年(咸豐十年底)設立,任命恭親王奕為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其職責是:辦理外交事務,派出駐外使節,兼管通商、海關、海防、訂購軍火,主辦同文館,派遣留學生等;并管轄三口通商大臣(后改北洋通商大臣)和五口通商大臣(后改南洋通商大臣)。是當時辦理洋務的中央機構。1901年改為外務部。
[5] 補丁:布丁。西餐甜點心,用面粉、牛奶、雞蛋、水果等制作。
[6] 花酒:在妓院里開的酒宴,妓女陪酒。
[7] 車利尼馬戲:德國馬戲班。光緒年間在上海虹口廣場演出月馀。
[8] 巡捕:警察。
[9] 輸:交錢。
[10] 自由車:自行車。清末上海已出現,前輪特大,后輪低小。曹聚仁說,那時小姐們怕羞,白天不敢學車,晚上才讓自己愛人扶著車子走。包天笑《上海竹枝詞》:“夜靜人稀歸去也,倩郎扶上自由車。”
[11] 淺楊妃色:淺紅色。
[12] 傅蘭雅:J.FRYER,法國人。廣方言館教授,上海第一張中文報紙《上海新報》(1861年創刊)第二任主編。其小說《影之花》,曾樸譯成中文出版。
[13] 李任叔:影射李善蘭,字壬叔。浙江海寧人。秀才出身。洋務派,數學家。官至戶部郎中、三品卿銜總理衙門章京。
[14] 胡星巖:影射胡光墉,字雪巖。錢塘人。任江西候補道、福建船政提調。杭州胡慶馀堂中藥鋪老板。
[15] 蒲安臣:美國人。曾任美國駐華公使,卸任后1867年任清政府出使美英法普俄等國大臣。
[16] 志剛:號克庵。滿族人。后任庫倫辦事大臣,出使歐洲各國大臣。
[17] 郎中:六部司的主官。
[18] 孫家谷:字稼生。安徽鳳臺人。浙江按察使,出使歐洲大臣。
[19] 怪道:難怪。
[20] 鹵簿:官員儀仗隊。
[21] 熱絡:吳語。熟悉,親熱。
[22] 垓下:古地名。在今安徽靈璧縣境內。楚霸王與劉邦決戰,受漢兵十面埋伏,后困垓下。這里是比喻。
[23] 曹以表:號公坊。影射曾之撰,字君表。常熟人。舉人出身。官刑部郎中。他是作者曾樸的父親,時文高手。但科舉不得意,納貲捐了一個郎中。下文第四回有詳細描寫。
[24] 寬坐:稍坐坐;等一等。
[25] 海天四友:曾之撰年青時與張謇、文廷式、王懿榮稱為四大公車。這里是變幻了的稱謂。
[26] 順天鄉試:順天,順天府。京師(北京)所在地方政府,轄五州十九縣。鄉試即考選舉人,秋天舉行,也稱秋試。在京官員的兒子是諸生的,可以在原籍也可以在順天府參加考試。
[27] 多壘四郊:四郊多壘。戰亂,不太平。語出《禮記·曲禮上》:“四郊多壘,此卿大夫之辱也。”
[28] 金蘭之契:換帖子結拜異姓兄弟。也指意氣相投。
[29] 含英社:影射登瀛社。曾之撰在金臺書院讀書時所立文社。曾刊行過《登瀛社稿》,曾之撰所作最多。(見冒鶴亭《孽海花閑話》,載《孽海花資料》)
[30] 制藝:即八股文。
[31] 京師:指北京。首都稱京師。
[32] 時文:即八股文。
[33] 江西派:明末艾南英等人振興時文,他們都是江西人,稱為江西派。詳見下注。
[34] 云間派:明末陳子龍等人結幾社,推動時文文風轉變;他們是松江華亭人,華亭古稱云間,所以稱為云間派。詳見下注。
[35] 水心陳碑:南宋葉適號水心先生,撰有《朝請大夫主管沖佑觀煥章侍郎陳公墓志銘》,正書。碑立于江西弋陽。
[36] 黃岡石臺:指蘇軾所寫《滿庭芳》詞,正書。明代嘉靖年間刻碑,立于湖北黃岡。
[37] 龔和甫:龔平,號和甫。影射翁同龢(1830—1904),字叔平。江蘇常熟(清代屬蘇州府)人。咸豐六年丙辰(1856)科狀元,光緒皇帝師傅。歷任尚書、軍機大臣、協辦大學士、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行走。在中法戰爭和甲午戰爭時主戰,反對李鴻章妥協;支持康有為變法,企圖使光緒帝掌握政權。戊戌變法時期被慈禧太后罷職回籍;政變后又下令永不敘用,并令地方官嚴加管束。他不但是維新派,也是著名書法家。有《翁文恭公日記》、《瓶廬詩文稿》等。
[38] 天崇國初:天崇,天啟、崇禎,明末二帝年號。國初,即清代初年。明末清初八股文風,方苞說:“諸家窮思畢精,務為奇特,包絡載籍,刻雕物情,凡胸中所欲言,皆借題以發之。”清末同治、光緒年間,此風又起。
[39] 柳屯田:北宋柳永,曾任屯田員外郎,故稱柳屯田。他是婉約派大詞人,其詞風行一時,所謂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有《樂章集》。
[40] 鸞掖:借指宮殿。猶言天子左右。
[41] 向隅:向隅而泣之省略。語出劉向《說苑》:“今有滿堂飲酒者,有一人獨索然向隅而泣……”隅,屋子的一個角落。后遂以比喻孤獨失意或不遇失望。
[42] 國學生:國子監生員。
[43] 大比:鄉試稱為大比。三年舉行一次。
[44] 桑梓:指故鄉。古人多在住宅周圍種植桑樹和梓樹。《詩經·小弁》:“惟桑與梓,必恭敬止。”后遂為故鄉的代稱。
[45] 婪尾:倒數第一。唐代宴會巡酒到末座為婪尾。
[46] 王前盧后:初唐四杰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當時人依此排名評論他們的文章地位,楊炯表示不滿,說恥居盧前王后。
[47] 劉:唐代人。文宗時賢良對策,劉
在考卷中極言太監誤國,考官不敢錄取。同考的李邰說:“劉
下第,我輩登科,實厚顏矣!”
[48] 潘止韶:影射潘欲仁,字子昭。常熟人。副貢。沛縣教諭。他是小說作者曾樸做八股文的啟蒙老師。
[49] 王荊公:王安石,封荊國公,故稱荊公。宋神宗時王安石執政,科舉考試項目“始罷諸科,而分經義、詩賦以取士”;經義考試即是以經書文句為題,應試者作文闡述其義理。明清沿用演變成八股文。
[50] 章羅陳艾:指章世純、羅萬藻、陳際泰、艾南英。章世純,字大力。江西臨川人。天啟舉人,柳州知府。有《章柳州集》。羅萬藻,字文止。臨川人。天啟七年舉人。以時文名家。陳際泰,字大士。臨川人。崇禎七年進士,授行人。有《太乙山房集》、《己吾集》。艾南英(1583—1646),字千子。江西東鄉人。天啟舉人。唐王時授兵部主事,改御史。有《天傭子集》十卷。萬歷末年場屋文(即時文)腐爛,艾南英與同郡章世純、羅萬藻、陳際泰以興起斯文為己任,受到當時人的推崇。講制藝源流的稱他們為江西派。
[51] 陳、夏、兩張:指陳子龍、夏允彝、張溥、張采。陳子龍(1608—1647),字人中,號大樽。松江華亭人。崇禎十年進士。紹興推官、兵科給事中。抗清不屈投水死。工于舉子業。夏允彝,字彝仲。松江華亭人。崇禎十年進士。陳子龍、夏允彝結幾社。張溥(1602—1641),字天如,太倉人。崇禎四年進士。有《七錄齋詩文集》,并輯有《漢魏六朝百三家集》。張采,字受先。太倉人。崇禎元年進士。臨川知縣,福王禮部員外郎。有《知畏堂集》。張溥與張采結復社,提倡古學,號為婁東二張。太倉明代屬松江府。講制藝源流的稱陳、夏、二張為云間派。
[52] 熊劉方王:熊伯龍、劉子壯、方苞、王步青。均為清初人。熊、劉二人皆是八股文高手。詳見第十三回注〔38〕。方苞(1668—1749),字鳳九,號望溪。安徽桐城人。康熙四十五年會試中式,未參加殿試。乾隆初入直南書房,擢禮部侍郎,為文穎、經史、三禮三館總裁。尚程朱理學,文章宗韓愈、歐陽修,嚴于義法,為桐城古文的開山祖;桐城派古文影響清代二百年,到了“五四”新文化運動,錢玄同斥為“桐城謬種”。王步青(1672—1751),字罕皆,號己山。江蘇金壇人。雍正元年進士,授翰林檢討。以文章知名于時。有《己山文集》、《敦復堂稿》等。
[53] 龍(mǎn)虎
:
,披被、覆蓋。班固《答賓戲》:“
龍虎之文。”意思是說文章寫得生龍活虎,有文采。
[54] 咸同墨卷:咸同,咸豐、同治兩代。墨卷,本指科舉考試應試者用墨筆書寫的卷子(原卷),稱作墨卷。經謄錄生用硃筆謄錄后送考官看的則為硃卷。這里的墨卷是指選取中式士人的文章刻錄出來,作為樣版的范文(或曰程文)。
[55] 魏、晉小品:小品,本指佛經中簡略的為小品,后指短篇雜記為小品。魏、晉人的書帖,如王羲之的便函,雜記如劉義慶的《世說新語》中記人、記事、記語的小文章,都能表達幽微的心情和人物的精神面貌,讀來有味。
[56] 漢策:策,一種文體。也稱策論,是一種政論文。如西漢賈誼《治安策》、董仲舒《賢良對策》,都是名文。
[57] 梁章鉅(1775—1849):福建長樂人。嘉慶進士。曾任江蘇巡撫,兩江總督。學者,著書七十余種。《制義叢話》是一本講八股文的專書。
[58] 錢梅溪:錢泳,字梅溪。江蘇金匱人。曾任經歷。書畫家。著作很多。卒于道光時,八十六歲。
[59] 《唐文粹》:一百卷。宋姚鉉編。選錄唐代詩文歌賦各體文章,不錄駢文和五七言律詩。
[60] 行卷:唐代人應進士試,把自己做的詩文寫成卷軸,投獻朝中貴官,希望得到賞識,稱為行卷。明代書商把中式舉人的文章刻印,供人揣摹,也稱行卷。
[61] 房書:也稱房稿。明清進士平日所作的八股文選集。
[62] 韓愈:唐代大文學家,古文運動的創始人。其文為后世古文家所推崇,影響極大。
[63] 《原毀》:韓愈的一篇議論文章。古文家很欣賞其寫法,說是“排比之祖”,賓主開合,“深于開合之法”;又說“清鬯,利舉子之業”。(以上引語均見成和堂板《增批古文觀止》)
[64] 敲門磚:科舉時代讀書人做八股文僅僅為了獲取功名,功成名就即棄之不用。清代人直接稱呼八股文為敲門磚。
[65] 公分:大家出錢請客或送禮。今人說湊份子。
[66] 大曲:唐宋以后,大曲往往是同一宮調的套曲。唐大曲多以詩句入樂疊唱,宋大曲則為詞體,為長篇敘事歌曲。戲曲形成以后,元至明清,適合歌唱的大曲主要是戲文,如《西廂記》第三折紅娘唱《越調》十二支曲牌即一例。
[67] 小令:民間流傳的小曲是小令,如明代流行的《掛枝兒》,舊時俗曲《打牙牌》等;詞、曲中短小的也稱小令,散曲中的小令往往是一支獨立的曲子。
[68] 《板橋雜記》:清人余懷撰,三卷。寫明末南京妓院瑣聞。
[69] 益發:也作一發。更加。
[70] 花梨:名貴木料。生在我國中南部的也名花櫚木。木質堅實,花紋美麗。另一種也名海南檀,紅木的一種,生在海南島。材心紅色,堅硬有光澤,紋理精細美麗。
[71] 白描:畫法的一種,即線條畫。用墨線勾勒不著顏色。
[72] 董雙成:傳說西王母侍女。
[73] 的是:的確是。
[74] 苑畫:宮廷畫院的出品,尤指宋畫。
[75] 百齡臺:也作百靈臺。只有獨根支持的小圓臺。
[76] 癸觚:此以下列舉古彝器,原是襲自珍所藏,分見于《定庵集》中《說衛公虎大敦》、《漢器文錄序》諸文。
,同飲。
[77] 法眼:佛教所說五眼之一。法眼能看透真相。這里是說眼界高。
[78] 影木:《漢語大詞典》說是“傳說中的樹名”,引王嘉《拾遺記》:“有樹,名影木,日中視之如列星。”考之實際,今仍有影木家具,是樹木紋理極其繁富,隱隱然如繁星虬結者,是名貴木材。
[79] 葉小鸞:明末才女,工詩。未嫁而卒。吳江人。
[80] 眉紋小研:小長方硯臺,一端雕刻有花紋。
[81] 新燕:梁新燕,妓女。影射煙臺妓女李藹如,洪鈞在煙臺道臺府任記室時的舊相好,本書第八回、第二十四回中均有涉及。周夢莊《雪窗閑話賽金花》轉述東園老人的談話,即是小說中描寫到的內容。
[82] 雞矢:雞屎。
[83] 唐古忒:即藏族。
[84] 色目人:元朝蒙古人稱西域欽察、回回和藏族為色目人。
[85] 楊墨林:影射楊坊,字憩棠。浙江鄞縣人。上海墨海書林店主、上海商董、江蘇候補道。
[86] 五倫: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之間的關系為五倫。文中龔孝珙稱自己為半倫,注意回目作“半敦生演說西林春”,目錄則作“半倫生恨說西林春”,這里的文字變換蘊涵了一種文字趣味。說出龔定庵與西林春風流事的是孝珙,用“敦”用“演說”;轉述此事而用訴苦口吻的是愛林,用“倫”用“恨說”。這是一種刻意的文字安排,絕非筆誤。用“敦”代表丈夫孝珙,用“倫”代表愛林是妾,這是夫妻關系,“敦”與“倫”連接即是指夫妻行房的隱語“敦倫”。文人筆下引“敦倫”作笑談的,前有袁枚,后有魯迅,發揮得淋漓盡致的是曾樸。參見本書第十一回并“敦倫”條注釋。
[87] 木主:也稱神主。牌位。
[88] 戒尺:打人的小板子。
[89] 宗人府:管理皇族事務的官署。
[90] 明善主人:影射宗室奕繪。奕繪,乾隆皇帝第五子永琪之孫,襲封貝勒,道光十八年卒。奕繪有別號明善堂,又號太素道人。著有《明善堂集》。
[91] 側福晉:福晉,滿語。親王、世子、郡王之妻。側福晉為次妻,如夫人。
[92] 太清西林春:姓顧。滿族女詞人。有《天游閣集》。
[93] 《東海漁歌》:顧太清所作。況夔笙曾刊行。
[94] 管仲姬:常稱作管夫人。趙孟之妻。名道升,字仲姬,亦字瑤姬。吳興人。工書畫,善詞章;其書法仿趙孟
,可以亂真。
[95] 內家:宮中。
[96] 青鳥:傳說的西王母使者。
[97] 黃衫:黃衫客。唐人傳奇《霍小玉傳》中的俠客,無姓名,身穿黃衫,因稱黃衫客。
[98] 茶博士:茶館里的侍者。
[99] 老等:方言。等候。
[100] 足恭:過度恭敬,取媚于人。
[101] 康了:隱語。落第,沒考中。傳說宋代秀才柳冕應舉,忌諱“落”音,改安樂為安康。放榜時,仆人回報說:“秀才康了也!”
[102] 《商周彝器文錄》:龔自珍做過一篇《商周彝器文錄》。吳昌綬編《定庵先生年譜》“道光十八年戊戌四十七歲”條下:“四月,據商周彝器秘文,說其形義,補《說文》一百四十七字成。”
[103] 《說文》:即《說文解字》。東漢許慎撰。是一部極重要的文字學著作。收字九千三百五十三,又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以小篆為正體,古文和籀文為異體;重文部分即古文和籀文異體字。并首創部首檢字法。
[104] 古籀:古文字和籀文。小篆是李斯省改大篆而成,是秦始皇書同文的大事業。商周彝器上的文字,也稱鐘鼎文、金文,不僅指秦國和六國以前使用的大篆,是泛稱的古文、籀文,或大篆,許慎書中的“古文”。龔自珍用青銅器古籀補《說文》重文,吳大澂更廣泛。
[105] 《說文古籀補》:吳大澂著。十四卷,又補遺及附錄一卷。收錄鐘鼎、石鼓、陶器、璽印、貨幣文字三千五百余,后又增補一千二百余,是以古文字訂正《說文》的創始之作。
[106] 《己亥雜詩》:己亥,道光十九年。龔自珍辭去官職,歸家途中“雜記行程,兼述舊事,得絕句三百十五首,題曰《己亥雜詩》。平生出處著述交游,藉以考見”。(見吳昌綬《年譜》)
[107] 明貝勒:貝勒,清代滿洲、蒙古貴族的爵號,位在郡王下、貝子上。明善(奕繪)嘉慶二十年襲貝勒。
[108] 廠甸:在北京南城,今和平門外。廠甸、琉璃廠一帶今辟為古文化街。舊時為廟會場所,也是古舊書、古文物薈萃之處。
[109] 莊嚴寶相:莊嚴,佛教語,即打扮美盛,端正尊嚴。莊嚴寶相本指莊嚴的佛像,這里指真相、真實面目。
[110] 不擇:不管、不論。
[111] 禁中:宮中。
[112] 搖攤:又稱龍門攤、聽自鳴鐘。有的地方稱六門將。由骰子擲點用四除,看剩下的點數多少決勝負。復雜的有許多花樣,如某室之三,為五虎帶四門,某室之四,為八仙,或十二欄桿等等。
[113] 頤和園:上文作圓明園。作者故意為之。
[114] 顧、閻、惠、戴:清初顧炎武、閻若璩、惠棟、戴震。他們都是樸學的代表,重視考證材料,弄清古音古義讀懂經書史書,方法科學可靠。比如閻若璩的《古文尚書疏證》,就有力地論證了今本古文《尚書》是書。
[115] 乾嘉:乾隆、嘉慶。
[116] 畢、阮、孫、洪、錢、王、段、桂:畢沅、阮元、孫星衍、洪亮吉、錢大昕、王氏父子(王念孫、王引之)、段玉裁、桂馥。他們在經、史、小學上都有重要貢獻,可以高郵王氏父子為代表。王念孫著《讀書雜志》和《廣雅疏證》,王引之著《經義述聞》、《經傳釋詞》,都是小學的代表之作,讀懂了唐宋以來許多不解的古籍。清代人上繼漢代鄭玄之學而發揚之,在整理梳理古籍上有杰出成就,樸學(也稱小學、漢學、鄭學)之風很盛,成為學術主流。
[117] 魏默深:魏源(1794—1857)字默深。湖南邵陽人。道光進士。曾任知州。思想家、史學家、文學家。著有《海國圖志》、《詩古微》、《古微堂集》等。在經學上他和龔自珍同屬今文經學公羊學派,主張通經致用,主張變古;又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學習西方科技制造機器,抵抗外國侵略,對后來康有為等改良主義運動有相當影響。
[118] 稷下:戰國時齊國都城臨淄稷門。齊宣王在稷門設館,招致天下士人,有騶衍等七十六人,享受上大夫待遇,議論學術,形成一種百家爭鳴的學風。后人稱此地為稷下學宮。
[119] 驪山:在今陜西臨潼。秦始皇末年召集文學方術之士到咸陽,當時到達的儒生有七百人,都授予郎的官職。儒生好爭論,秦始皇認為儒生的言論“惑亂黔首”(搞亂百姓的思想),不利于天下聽從新法令,在焚書之后,又借口活埋了460余名儒生。驪山即坑儒之地。
[120] 依齒:按輩分年紀。
[121] 黃車:黃車使者。漢代虞初,武帝時以方士侍郎號黃車使者。后因稱編著小說者為黃車使者。
[122] 掌錄:猶掌故。舊制舊例、故事、史實,都可以成為稗官野史的小說家的材料。
[123] 麈(zhǔ):麈即駝鹿(四不像)。此處指麈尾,即拂塵。古人手持麈尾,高談闊論,以示風雅。
[124] 咳吐:指談吐。
[125] 青瑣:青瑣客。指出入宮禁,接近皇帝的清要之臣。
[126] 順治門大街:即宣武門大街。舊時會館多在南城。
[127] 且夫、嘗思:八股文中常用的轉換一段、推開一層發議論的詞語。此處代指八股文。
[128] 小學:關于文字、音韻、訓詁的學問。
[129] 徐松龕:徐繼畬,字松龕。山西五臺人。道光進士,官至福建巡撫、太仆寺卿、總理衙門行走。
[130] 《瀛環志略》:徐繼畬撰,十卷。依圖解說,是一本介紹世界各國概況的地理書。
[131] 陳資齋:陳倫炯,號資齋。福建同安人。曾任臺灣鎮總兵,寧波水師提督,熟聞海道形勢。清初人。
[132] 《海國見聞錄》:二卷。記一卷,圖一卷。清初記錄海外情況、海上交通的書。
[133] 《海國圖志》:由簡到繁,魏源先后編成三種本子,五十卷本、六十卷本和一百卷本。根據西方人地理著作寫成,介紹世界各國的歷史、地理情況。
[134] 金門大隱:歸隱于朝廷,以做官為隱士。借用漢代東方朔故事。金門,金馬門。漢武帝時宮殿中宦官署門,東方朔等人均待詔金馬門。東方朔曾唱歌:“陸沉于俗,避世金馬門。”
[135] 鞠部:戲班、梨園。
[136] 秋試:鄉試。考選舉人。在秋天舉行,故稱秋試。
[137] 金風:西風。按五行說,西方白虎,為金;因稱西風為金風。
[138] 湘簾:竹簾。湘妃竹有斑紋,常作窗簾,遂為竹簾的代稱。
[139] 落拓:放蕩不羈,不拘小節。
[140] 十三太保:義子的別稱。五代李克用有十三個義子,都封官為太保。這里指當時北京公子哥兒乘坐的一種輕便馬車,稱作十三太保,也叫小鞍車。
[141] 相公:男妓。
[142] 叫條子:即叫局。指名叫妓女陪酒。此處是叫相公。
[143] 景龢堂:梅巧齡(一作玲)的堂名。參見下。
[144] 花榜狀元:妓女中最出色的,也稱花魁。
[145] 朱霞芬:名云,字霞芬。北京伶人。
[146] 長班:官員隨身的仆人。
[147] 老斗:靠山兼相好。
[148] 伯牙:春秋時善鼓琴的人。古書上說,知音的鐘子期死后,伯牙不再彈琴。此處曹公坊說不會像伯牙那樣沒有知音的人。
[149] 個中:內中、其中。
[150] 紅拂:五代蜀杜光庭所作傳奇《虬髯傳》中楊素家伎,鐘情李靖,深夜投奔。
[151] 雞鳴爐:一種保溫小茶爐。內置木炭,由入夜到天明可保持茶是熱的。
[152] 堂名:樂班。此指戲班。
[153] 迦陵、紫云:清初陳維崧,字其年,號迦陵。大文學家,有《湖海樓詩集》、《迦陵文集》。紫云原是冒襄家歌僮,與陳維崧相好,隨陳入北京;冒襄有詩謂“心知攜去省纏綿”。
[154] 靈巖、桂官:畢沅,字蘅,一字秋帆,號靈巖山人。清代學者,官至湖廣總督。著述宏豐,有《續資治通鑒》、《靈巖山人詩文集》等。桂官,李桂官,畢沅的男寵。袁枚有長歌紀其事,有句云:“若教閨閣論勛伐,合使夫人讓誥封。”
[155] 梅慧仙:梅巧玲,字慧仙。太倉人。京昆演員。清末同光十三絕之一。他是梅蘭芳的祖父。
[156] 脫籍:官妓贖身從良。伶人舊屬樂戶,也有脫籍成為自由之身的問題。
[157] 名場:指科舉考場。為求取功名,所以稱名場。
[158] 璧人:玉人、美男子。
[159] 當天:對著天。
[160] 香云紗:一種提花絲織品,用薯莨汁涂成黑褐色。透氣,不粘體,夏天佳品。主要產于廣東。
[161] 馬甲: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