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母至孝
原文
子夏曰:“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論語·學而》
釋義
子夏說:“侍奉父母,能夠盡心竭力;侍奉君主,必要時能獻出自己的生命。”

清人繪《歷代名臣像解》中的陶侃畫像
故事
東晉時期,有一位名叫陶侃(kǎn)的大臣,他在外面是一個為政清廉的好官,在家里則是一個孝順的兒子。陶侃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母親含辛茹苦地把他撫養長大。陶母深明事理,對陶侃要求嚴格,“陶母封鲊(zhǎ)”(陶母拒絕食用公家腌魚)的故事,家喻戶曉。在她的教育下,陶侃成為德才兼備的名臣。

清末民初馬駘繪《歷代名將畫譜》之《官齋運甓》,講述陶侃受到王敦猜疑,不受重用,但仍珍惜光陰,勤于操練,每天早晚來回搬磚,以磨煉自己意志的故事
陶侃做官后,并沒有因公務繁忙而忘記侍奉母親。公務之余,他總是悉心地照顧母親。清晨,陶侃為母親打好洗臉水;母親吃飯時,他則恭敬地侍候在一旁。母親死后,陶侃十分傷心,為母親守孝三年。由于陶侃的言傳身教,他的后代和身邊的人都能做到對長輩謙恭有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