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4章 134,FE電動方程式

F1的最高時速是350公里每小時,相比下老張最高時速是570公里每小時,這點老張秒殺F1。

百公里加速方面F1是2.5秒,可以秒殺一眾超跑,但是相比于老張的1.8秒還是差點意思。

但是0到400米加速老張就不如F1了,雖然老張時速比F1高很多,但是想要加速到極速的570公里每小時是需要很長的跑道,400米是不夠的。

而F1的特點是時速100到時速200的加速用時非常短,所以中距離下F1完勝。

還有就是制動時間和制動距離,F1能夠在1.9秒內從時速200公里減速到0,距離只有55.5米,這一點隨便科技官方沒有數據,經過測試后老張還是略遜色F1的。

在轉彎速度上,由于F1用的是無花紋的熱熔胎,抓地力和摩擦力都非常強,所以過彎速度是它的強項。

不過在這點上由于老張的輪胎性能也非常強,所以老張的過彎速度跟F1可以打個不相上下。

綜合性能下如果在賽道上跑老張還是跑不過F1的。

更離譜的是還有土豪還拿老張來跟戰斗機比的,結果就是起步老張很快,在地面的時候老張略快,但是戰斗機一旦輪胎離地老張就不是對手了。

雖然只是為了博覽眼球,但不得不說還是外國人比較會玩。

今天張偉在公司樓頂非常無聊,正在刷著短視頻時,無意間看到了關于FE電動方程式的視頻,突然他又有了一個想法。

不得不說張偉很多奇怪的想法都是在他無聊刷視頻時產生的。

張偉:“小愛你說我們組一支車隊參加FE電動方程式怎么樣?”

小愛:“挺好的,這樣能宣傳我們的電動車,增加我們的品牌深度,實際上我們國內早就已經有商家這么做了,比如蔚來汽車?!?

張偉:“這FE賽季中途是不能加入的吧?”

小愛:“是的,不過距離下一個賽季還有2個月,我們可以組一支新車隊加入下一季比賽。”

張偉:“2個月時間我們能造出來嗎?”

小愛:“制造的話完全沒有問題,主要就是注冊車隊,組織車隊后勤管理等人員,尋找賽車手和車隊教練比較耽誤時間,不過2個月完全夠了?!?

張偉:“行,安排下去組織一支FE車隊,參加下一屆FE方程式錦標賽,對了你給我講一下FE的規則吧。”

小愛:“好的,說到FE,早期電池能量密度太小,是不足以完成一場比賽的,而且充電速度也沒有那么快,也不可能中途進站充電。”

張偉:“那怎么辦,換電池?”

小愛:“差不多,很接近正確答案了,就是換一輛車,繼續比賽。”

張偉:“,,,,,你逗我呢?!?

小愛:“嘿嘿,不過換車的時候有一個奇葩的規則就是不能小于1分鐘?!?

張偉:“比賽不就是爭分奪秒的嘛,為什么換車速度快還是犯規?!?

小愛:“除此之外還限制最高功率200kw,但是有一個攻擊模式,一般過彎都是靠內測,在個別區域彎道外側就會有一個專門的區域,車子開上去后會獲得一個叫做攻擊模式的buff。”

張偉:“啥是攻擊模式?”

小愛:“簡單來說就是可以讓車子最高功率提升到230kw,一段時間內獲得更強的動力,持續時間因賽道而定,而且還是強制性的每場比賽每輛車必須使用2次?!?

張偉:“這么離譜,還有沒有更離譜的規則?”

小愛:“當然有,除了經過一段特定區域有一次增加功率的機會以外還有一種增加功率的方法,就是觀眾投票,投票最多的前5位賽車可以獲得一個增加50kw的機會,持續5秒,這里我簡稱位FB模式?!?

張偉:“這不就影響了公平性嗎,如果某個車手粉絲很多那不是有很大概率獲得這個FB模式。”

小愛:“所以這個也是讓人最爭議的一個規則,也是大多數車迷不喜歡FE的原因之一。”

“FE對車子的限制除了最高功率以外,變速箱齒比,總電量也是有限制的,目的是考驗車企對電機技術,電量回收技術,和車手的電量管理能力的考驗?!?

“在最高功率和變速箱齒比都限制的情況下,想要讓車子更快,唯一的方法就是提高電機的轉速,但是轉速一高耗電量就會增加,續航就會有問題,這就要牽扯到FE的正賽規則了?!?

“FE的正賽規則比較特殊,是采用45+1的模式,意思就是從比賽開始需要跑45分鐘,45分鐘過后再加一圈,以最后一圈的時間為最終成績?!?

“FE算得上是電動車里最高規格的比賽,能夠在賽場上用到的部件都是各車企頂尖的了,大家都是最頂尖的情況下其實差異是很小的。”

“無論是電機的能耗比,還是電能回收效率,電池的重量基本都差不多,所以這個45分鐘都是經過計算的?!?

“45分鐘過后賽車的基本電量都不足百分之10,而最后一圈是全力沖刺的時候,大部分車甚至還沒到終點就沒電了,甚至有時候第一名的車因為在終點前十幾米沒電,然后被第二名反超的案列。”

“所以這時候續航非常關鍵,影響到續航的就是電能回收技術了,回收效率越高,最后剩下的電量就越多,相應的續航也就越長?!?

“當然車手對電量管理的技術也很關鍵,什么時候利用剎車來回收電量,什么時候該調多少的電能回收比例,比例越高回收電量就越多,但是車速也相應的會變慢,再次提速也需要額外的電能,搞不好回收的還趕不上加速的?!?

張偉:“所以這個FE實際上主要比的還是續航咯,那個45+1模式我不是很理解,那如果我在原地不動等45分鐘,然后再跑最后一圈不就不擔心電量可以全程全功率輸出了嗎?”

小愛:“這么明顯的BUG主辦方當然也是考慮到的,這個45分鐘內其實有3個條件要滿足,第一就是需要完成2次攻擊模式,這一條就決定了不能再原地等45分鐘?!?

張偉:“那我如果完成2次攻擊模式然后在原地等到45分鐘呢?”

小愛:“這就要滿足第二個條件了,不能消極比賽,如果你停下來等,裁判就會認為你的車出了故障,然后會出動安全車把你推下場,你就失去比賽資格了,如果故意降低速度,裁判會認為你消極比賽罰你出局?!?

張偉:“那我如果計算好在最后面,少跑一圈,等45分鐘時間到后,正好在起點位置,那我不就從最后一個變成第一個了,我只需要跑完最后一圈就行了?而且因為我少跑了一圈電力充足,還可以全力沖刺。”

小愛:“你想得美,還有最后一個條件,就是最后一圈需要以頭車為準,頭車的標準除了在最前面還要算圈數的,人家跑了45圈,你跑了44圈,就算你45分鐘的時候在頭車前面也不能算頭車?!?

張偉稍微思索了一下后說道:“這個規則妙啊,既不能跑太快,因為太快電量可能不夠堅持45分鐘,也不能跑太慢,因為落后頭車一圈即使堅持到45分鐘再跑一圈也沒用,必須緊跟頭車的總圈數。”

一個星期過后小愛告訴張偉屬于他們的FE賽車已經制造好了。

張偉非常驚訝:“這么快的嗎?!?

小愛:“因為不需要大規模量產,所以只需要有設計圖紙,幾臺數控機床將零件全部制造出來,然后在組裝就可以了。”

張偉:“那這臺車的性能怎么樣?”

小愛神秘一笑:“到時候你就知道了,拿第一是沒有問題的。”

這話要是讓別人聽到可能就要吐槽了,都還沒下過場就說能拿第一,簡直大言不慚。

不過張偉知道,竟然小愛能說拿第一,那十有八九就沒問題了。

隨便科技官網和各平臺官方賬號也同時宣布即將組織一只FE車隊,參加下一屆FE方程式錦標賽。

李亮這邊也安排專門的人去找關于車隊的人員了。

同時用于車手訓練的賽道也正在建設中,FE的賽道不像F1那么復雜,大多數FE賽事都是在街道上舉辦的。

用的也是跟普通車差不多的公路胎,所以賽道建設也非???,在將人員召集齊的同時也能完工。

李亮安排的人效率也很高,很快就將人員包括車手找齊了,主要還是因為開的工資高,效率自然也就快。

官方也宣布FE車隊已經成立,隊名為百家姓車隊,同時也公布了4位賽車手的信息。

2名正式車手和2位替補車手。

雖然不是什么知名的車手,但是專業素養和基礎功底還是有的。

小愛總共制造了四臺FE賽車,后勤人員在抓緊了解賽車的構造和零件,到時候再比賽時如需要維修更換零件也會更加熟悉。

賽車手則是在剛建好的賽道上熟悉賽車的性能。

雖然這批人沒有接觸過FE賽車,但是基本數據他們也是有了解的,沒吃過豬肉但也見過豬跑。

首先是后勤人員在了解賽車的制作材料和性能參數后都大為震驚,不過大家都是簽了保密協議的不會到處張揚。

而賽車手是更能直觀體驗到賽車性能的,他受到的震驚不比后勤人員小,甚至他覺得如果開這輛車去比賽隨隨便便都能拿第一。

車隊教練更是興奮,也許FE賽車的規則將會針對這輛車做出很多改變,到時候他們將會出名,車隊也會變成家喻戶曉的頂級車隊,到時候他就是頂級車隊的教練。

隨后隨便科技官網又公布了賽車的外觀和參數,車型命名為百家姓·王系列,寓意著新能源電動車的王者。

參數無非就是FE賽事限制的那些,電池容量,電機功率,變速箱齒比,基本上每支隊伍的都一樣。

不一樣的就是外觀了,由于FE一般都是在街道上比賽,而且還限制了功率,所以速度通常都不會像F1那么快,最高時速也才250公里。

所以他那些夸張的空氣動力學組件,包括大尾翼基本只是起到裝飾好看的作用。

而且因為基本都是在城市里比賽,沒有特別長的直線讓速度上來,大部分時間都是比較狹窄的彎道,所以這些空氣動力學組件基本都用不上。

因為用不上所以根本不考慮合理性,基本都是怎么好看怎么來,要是真的速度快起來這些FE根本駕馭不了。

而百家姓·王則不一樣,這套夸張的空氣動力學組件不僅是為了好看而設計的,這一套空氣動力學組件都是有實際用處的。

這是一套可變角度的空氣動力學組件,高速行駛時能提供足夠的下壓力,剎車時改變各個部件的角度能提供一定的空氣阻力幫助制動。

轉向時也能夠通過改變一定角度來幫助抵消轉向時的離心力,讓其轉彎時更加穩定。

FE是允許使用智能電子設備輔助的,之前沒人做主要是節約成本和電量。

如果專門設計一套有用的空氣動力學組件需要投入更多成本,而且就算做出來了實際比賽上根本用不上所以就干脆就隨便搞搞,好看就行。

還有就是可改變的組件在改變角度時候是需要用電的,FE比賽的電量可以說是非常珍貴,這么多組件還實時根據車子動態改變角度,這一場比賽下來得耗多少電。

在沒有這些組件的時候本來就差點沒電跑到終點了,更別說加了這套可變空氣動力學組件了,所以就算有人想到也不會裝配上。

百家姓·王裝配了這套組件當然是有它的道理的,但是不可能公開的,這也屬于戰術的一項吧。

不過在懂行的人看來就是,隨便科技還是太年輕了,第一次參加比賽,可能也是第一次設計FE賽車,為了勃起眼球竟是搞這些沒用花里胡哨的東西,到時候跑到一半沒電他們就尷尬了。

時間很快就來到了比賽日,一般FE的觀看人數是非常少的,因為最近隨便科技參賽后讓觀看的人數爆增了起來。

隨便科技也購買了轉播權在自家的官方網站上開啟了直播。

這個賽季的第一站是在龍國的SY市,張偉在HK市,兩個市同屬一個省,距離不到300公里。

張偉便也到了比賽現場,在小愛的安排下在一處能看到大部分賽道和起始點的地方觀看比賽,當然是在室內的,空調,茶水,小吃樣樣齊全。

同時誰便科技官網的直播間也有非常多的人,大家都知道FE是可以通過手機投票給自己喜歡的車手的,票數最多的前5名車手可以獲得2次FB模式的加速機會。

如果不出意外在隨便科技官網觀看直播的觀眾都是為了百家姓車隊來的。

這么多人如果都投票給百家姓車隊的2位參賽的正式車手,應該都會獲得FB模式。

就算不知道的人在彈幕和直播頁面旁邊的提示后也都知道有這個投票環節了。

雖然這有點強行互動的嫌疑但是管他的,24個車手就只有2個是國人,也就是百家姓車隊的車手,當然是投給他們2人了。

什么你說國內不是還有3個車隊嗎?沒錯,不過他們車隊里沒有一個龍國人,車手教練后勤都不是龍國人,基本上這三個車隊就名字是龍國的了。

相比下,百家姓車隊從后勤到車手到教練全都是龍國人,沒有一個外國人,這才是純粹的龍國車隊。

比賽準時開始了,直播間里人數也突然增加了許多,不過現在只是練習賽,主要是讓車手進行練習,熟悉賽道,練習賽成績對結果不造成影響。

雖然是練習賽,但是車手們都暗暗的較量起來,因為成績不對結果造成影響大家都比較大膽,而且沒有電量限制,大家更是放飛了起來,精彩程度也不遜色于正賽。

百家姓車隊的教練在賽前給2個車手的戰術就是練習賽隱藏實力,以熟悉賽道為主。

所以百家姓的2臺賽車就一直保持在中間位置也不跟他們較勁。

但是你不跟人較勁,別人也會跟你較勁,后面的車拼命的想往前沖,因為賽道是在市區里的,很多狹窄和彎道,難免會發生碰撞。

這也是FE的一大特點,由于電動車的聲音非常小,所以這種碰撞聲就尤為明顯,還有輪胎的打滑聲也是。

一些人還稱FE為碰碰車,這多少有一些調侃的成分,除了碰碰車這個外號,還有嚶嚶怪,扣扣飛車,道具賽等等調侃的外號。

因為電動車的電機聲音都比較高,然后就是頻繁的加速減速,所以聲音聽起來就有點嚶嚶嚶的節奏,大家就稱為嚶嚶怪了。

就在一個彎道處,由于比較狹窄此時幾輛車發生了碰撞,就連百家姓的車手也難免撞了別人,或者被別人撞。

這時候有趣的一幕發生了,凡事被百家姓撞的車多多少少都有損失,有的甚至葉子板都被撞掉了,而百家姓·王則沒有絲毫損傷。

而后面撞到百家姓·王的車子,沒把對方撞壞,反而自己前杠被撞壞了。

這一幕被正在高處觀看比賽的張偉看到了,不經笑了笑。

小愛:“我們的FE賽車全車采用碳納米材料打造,強度不是這些碳纖維車身能比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华安县| 都昌县| 林芝县| 沙坪坝区| 南溪县| 涟源市| 普陀区| 平顶山市| 德庆县| 东阿县| 呼和浩特市| 天长市| 双辽市| 潢川县| 方正县| 阆中市| 涿州市| 维西| 乌兰县| 新宁县| 太仆寺旗| 无棣县| 富裕县| 鲜城| 泾川县| 吴旗县| 富宁县| 林口县| 贵南县| 广州市| 高陵县| 兴宁市| 北安市| 虹口区| 渝北区| 开平市| 阆中市| 信阳市| 宁乡县| 望都县| 屏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