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居住的小山村名叫滄瀾村。位于古大陸蒼莽山脈余脈的山腳下,雖是山腳可參天古樹也隨處可見,并且長得茂密異常。山里更多的是猛禽靈獸,奇珍異草。小山村就依山傍水建在此處。三個少年從小一起長大,個頭稍高長得劍眉虎目的少年全名叫鄭小林,今年十二歲,踏實穩重且遇事果敢,所以日常遇到什么事兒那姐弟二人都愿聽他決策。鄭小林家中還有父母。父親叫鄭世安,以采藥為生,也頗懂些醫術,村里誰有些小病小災都會找他來看。鄭世安為人忠厚,更有懸壺濟世之德,所以來者不拒總是盡力醫治,而且分文不取。時間長了鄉親們實在過意不去有時看病也會帶些柴米什么的,推辭不過,鄭世安也只收下一小部分,其他的都讓鄉親們拿回了家。母親白氏,平時在家洗衣做飯、操持家務。雖只是小家舊院,但也打理的井井有條。而且還經常幫著照料隔壁郭家的兩個孩子。
所說的郭家,就是嫣然、大壯姐弟倆家,除了他們還有父親名叫郭振東。人長的高大威猛,頗懂武藝,平時以打獵、種田為生。天氣好時他進山打獵,打回了獵物野味,兩家人就一起分享。空閑時兩家屋后一起開出的幾畝地,他只自己不消片刻就都能耕作拾掇完。妻子在生下郭大壯不久后就病故了,郭振東心疼兩個孩子,也沒有續弦。加上鄭世安夫妻經常幫著照料,孩子們倒也健康快樂。兩家就這樣互相幫襯著,日子過得還算舒心,而且三個孩子年齡相仿從小一起嬉戲玩耍成長,他們就處的更像一家人似得了。
三個孩子中,鄭小林和郭嫣然同歲,今年都是十二歲,只是鄭小林生日稍稍比郭嫣然大上幾天。郭大壯年紀小些剛九歲,這孩子從生下來就虎頭虎腦的,而且腦袋也比一般孩子硬。小時候一歲多時,有一次不小心從床上倒栽蔥滾落到地“咚”的一聲。大家聞聲過來一看,他可好,不僅沒哭還把地磕出一個坑,隨后晃晃悠悠的爬起來還摸著腦袋咿咿呀呀的笑,一副很舒服的樣子。逗得大家也哈哈的笑了起來。年齡大點后,鄭世安和郭振東一商量,都覺得該讓孩子們學些知識本領。于是就讓他(她)們三個結伴去村里李秀才家里讀書識字,一起學的還有村里其他一些孩子。李秀才早年中了秀才后再考總是屢試不第,于是就回到家鄉,在家里開了個小私塾,教村里的孩子們識文斷字。他多年出去趕考,游歷途中山山水水走過不少遇事也多,平時讀書閑暇了,就把這些當故事講給孩子們,孩子們都聽得津津有味,再識字學習也不枯燥了。
李秀才只是上午教書,下午孩子們就各自在家玩耍了。鄭小林三個孩子回家后卻不像其他孩子一樣只顧得瞎玩,有時會央求著郭振東帶他們去打獵。郭振東看孩子們對習武有興趣,也就開始教他們一些彎腰下腿的基本功。過了段時間發現,三個孩子各有不同,鄭小林天資聰明也能吃苦,教的功夫樣樣都練得有模有樣,加之料事周全,其他兩個孩子都愿意聽他的,很有大將之風。郭嫣然是個女孩,學刀槍技藝一般,唯獨喜愛射箭。她的兩只大眼睛天生就目光靈動,遠處的事物別人瞅著還模模糊糊呢,而她早就望的清清楚楚了,而且心性還寧靜,所以練了不久箭術就很有長進。郭大壯呢,剛一起習武時也就三四歲,不像鄭小林和郭嫣然一樣有定力,練不多久就想偷懶,不過從小身體壯實,腦袋很硬,就愛用頭撞東西,久而久之,自己也開發出獨門功夫了。
到了現在,雖然鄭小林還是少年,但已將郭振東的全部功夫都學會練的身體強健了,有些招式摸索的甚至更厲害,三人之中武功最他最高。郭嫣然的箭術突飛猛進,射程之內的箭靶來說對她來說毫無難度。自己開始感悟著射些移動著的東西了,三人之中箭術最好。
再說郭大壯,越發的虎頭虎腦了,別的都不行只是腦袋練的越來越硬,有一次村里張叔家的小牛犢子不知怎么的驚了,把胳膊粗的牛欄撞折兩根眼看就要跑出來了,張叔和張嬸力氣不夠攔不住急的直叫。大壯正巧路過,看見后小跑著過去,低頭瞄著小牛犢子就快拱出欄的牛頭,一個加速“嘭!”的就是一腦袋,只聽小牛犢子“哞~~~”的一聲悶雷似的慘叫哇?。?!直接倒退著摔回欄里咕咚就趴下了,再瞅頭上,左面的牛角都被撞斷了。大壯這下撞的也是夠勁,不過他晃了晃額頭有點發紅的腦袋就沒事了,伸手撿起斷落的牛角,沖旁邊看的目瞪口呆的張叔和張嬸說:“張叔張嬸不用謝啊,這是我應該做的?!比缓缶捅闹丶伊?,嘴里好像還嘟囔著:“舒坦,這下真舒坦。。。。。?!?
可憐張叔和張嬸,這才回過神兒來,連忙跑進圈里查看小牛犢子,只見小牛犢子滿眼含淚臥在地上,還猶自低聲“哞~哞~”的嘶鳴著,嘶鳴著。村里人打知道這事后就都明白了,大壯這小子,不僅在孩子里是力氣最大頭最硬的,哪怕在全村人里,不!加上全村能喘氣的活物里,也是力氣最大頭最硬的。
那天后,大壯把牛角做成了一個牛角號,沒事就吹著玩,可每當路過張叔家吹號時,只剩一只犄角的小牛都嚇得縮在角落瑟瑟發抖,好像在想“這大腦袋的家伙怎么又來了,我不跑了,真的不跑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