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的腦子夠用嗎?
- (英)亞歷克西斯·威利特 珍妮佛·巴內特
- 1417字
- 2020-05-20 18:30:11
沒有誰是完美的
相對巨大的腦袋瓜給我們帶來了許多超越其他物種的獨特品質,包括生而為人的內在驕矜。(其他物種會不會這樣沾沾自喜?)但是生活并不都是美好的,萬事萬物總有壞的一面,龐大的腦也不例外。如此巨大的腦,也給我們帶來了許多問題。
首先,非常重要的是,龐大的腦就需要一個龐大的顱骨來容納它。而直立行走意味著人類的骨盆必須變窄(這樣才能更有效地行走),因此生產時留給嬰兒頭顱的空間十分有限。大部分人只是敏銳地意識到了顱骨大小與體型相關,卻沒有留意到,當我們分娩時,不得不將它從一個更小的孔中推出來……(事實上,人類分娩比其他物種更困難,也更危險。其他靈長類的母親能夠觸碰并引導孩子脫離產道,還能幫忙清理嬰兒口鼻處的黏液。由于人類分娩的特殊性,人類母親無法提供類似的幫助。)
為了讓人類在完全成熟后擁有這么大的腦,嬰兒必須提早出生。相比其他哺乳動物,人類嬰兒大約提前出生6個月,此時的腦尺寸僅為成年后的25%左右。剛出生的黑猩猩寶寶的腦大約是成年個體的50%,其他靈長類則接近75%。人類嬰兒呱呱墜地之時,頭上都是未閉合的骨板,以便通過產道時能夠相互擠壓,也有助于隨后幾年內腦的迅速擴張,直到骨骼最終長合。這是一種非常巧妙的方式,使得腦的大部分發育過程得以在脫離子宮后完成。這種方式對成長的限制較少,更能夠適應外部環境刺激,從而擁有其他動物都不具備的認知發展機會。然而,這也確實意味著我們的孩子特別脆弱、容易受到攻擊。想想其他剛出生的哺乳動物,比如小狗和羊羔,出生后幾分鐘就能站起來跌跌撞撞地行走。相比之下,我們的寶寶若干個月內都不能行走,當然也在好多年內都無法覓食或照料自己。人類嬰兒出生得很早,對父母的依賴程度遠遠高于其他動物。在物種存續期間,為了照料孩子,成年人消耗了許多熱量,占用了覓食、建造住所、繁殖更多后代等活動的時間。這種方式效率低下,在繁殖和養育更多健康后代以傳承基因這一方面,其他許多動物都勝過了我們。
人腦的另一個缺陷在于它對能量消耗極大。我們需要用全部卡路里的1/5來維持大腦運轉,這一比例遠遠高于其他許多動物。人們認為,數量繁多的神經元消耗了過多能量,這使得人類在尋找食物上花的時間更多,盡管學會烹飪似乎能讓人類比其他物種更快地獲取營養,騰出時間去做其他事情。有研究發現,進化擴展了我們的腦,從而將更多能量分配給了頭部,卻在別處付出了代價。一部分研究者認為隨著時間推移,人類供給骨骼肌的能量逐漸減少,導致體力隨之不斷下降。他們推測人腦和骨骼肌是協同進化的關系,人體會在二者之間不斷平衡能量需求和供給的變化。
與其他物種相比,人類壽命很長,而且還在不斷增長。現在,大多數人都可以很容易地獲得能量豐富的食物和干凈的水飲,同時,醫學上的進步也可以預防、治療許多曾經致命的疾病。壽命延長的結果是我們的腦會受到衰老的負面影響,而其他物種的壽命不足以等到這種問題出現。癡呆癥是一種綜合性的疾病,影響著全世界數以百萬計的人,它會造成記憶力、思維能力、行為和日常活動能力的下降。雖然人們不認為這是衰老的正常過程,但引起癡呆癥的最大風險因素就是衰老。在人類同伴的幫助下,許多家養寵物獲得了充足的食物、穩定的住所和醫療服務,壽命越來越長,似乎也出現了癡呆癥。然而,野外的情形卻大不相同。野生動物壽命不如家養同類長——即便活得夠長,一旦得了癡呆癥,也就活不下去了。在野外,壽命長不一定是優勢,因為從本質上來講,這是個適者生存的世界,也就是說,這是個年輕人的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