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奶奶的古董灶臺
- 我的童年我的伙伴
- 王平子
- 3703字
- 2020-05-20 14:20:34
十奶奶的古董灶臺
自從有了花花的陪伴,我已經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和來望一起玩了,這天來望來找我,他手里拿著一個毽子,就是用一個麻錢栽上幾根白色的羽毛,簡單又很漂亮。
“這樣踢,平子?!彼o我示范了幾次。
“誰給你栽的?”我問。
“爸爸?!彼f。
我接過毽子,踢了幾下,很不熟練,有幾次為了追逐毽子落下的方向,我都摔倒了。
“慢點,黃毛。”一著急,來望也叫我黃毛,但我并不生氣,他多數時候都是叫我平子,著急的時間除外,不像別人,就是不著急也叫我黃毛。
“我也想栽一個?!蔽疫厪牡厣吓榔疬呎f。
“那你得有一個麻錢,我家里沒有,這個還是我昨天撿到的?!眮硗f。
“我知道那里有,這個不愁,我們得撿些雞毛。”我說著便向雞舍走去。
雞舍里的雞都放出了,陜北的雞舍都不大,就是用木棍搭起一個縮小版的小屋,然后用泥覆蓋,中間立幾根木棍,供雞在架上休息,也供糞便落下,下半截是空的,便于打掃,門都作的很小,即便是小孩也進不去,這樣很保暖。雞舍很深,我用木棍耙出幾根羽毛,雖然是尾羽,但都很小,還糊了雞屎,我伸手去撿的時候還粘上了手,我只好呲牙咧嘴的在地上來回摩擦干凈,在雞舍里找羽毛的想法就此打住,我決定抓雞拔毛。
“來望,我們抓**,從它們屁股上拔?!蔽艺f。
“那樣也好,還沒雞屎?!眮硗操澇晌业南敕?,他對有雞屎的羽毛也是敬而遠之。
于是,我從窯里,奶奶儲存玉米的紙缸里抓了一把玉米,學著奶奶喚雞的調子,四處喚雞,這些雞白天一般都在村莊的四周啄食昆蟲和野草,直到傍晚才回家,那時糧食并不充足,所以給它們喂食的糧食很少,在夏季幾天才喂一次。但是一聽到我喚食的聲音,它們還是從四面飛奔而來,尤其是來晚的,當看到別的雞正在啄食,就從高處直接飛下,那碩大的身軀,那展開的翅膀,就像一只只雄鷹從天而降。
它們瘋搶著低頭而食,我瞅準一只大紅公雞,它的尾羽特別的漂亮,我從后面悄悄地靠近,然后快速地抓住了它,它嘎嘎的叫著想從我的懷里逃走,奈何我抱得很緊。
“來望,快拔?!蔽掖叽賮硗?
來望挑了一根長長的尾羽拔了下來,公雞可能由于疼痛,拉直了聲音叫著,來望又拔了兩根,卻再也下不了手。
“算了,別拔了,拔禿了奶奶會罵的?!蔽艺f著放開了公雞,公雞咕嗒嗒地叫著跑開,很遠了還在不停的叫著,好像在控訴我的暴力。
這時我才發現,新拔的羽毛比來望毽子的羽毛長很多,也彎曲很多,對比后我對來望說:
“我們拔錯了,應該拔翅膀上的,我們拔了尾巴上的,太長了。”
“是的?!眮硗碇鹈?,“是拔錯了地方?!?
“我們再抓一只,重拔。”
“還拔?”來望疑惑地看著我,“要不你玩我的吧,我們不拔了?!?
“沒事,這么多雞,換一只拔?!蔽艺f。
“那雞很疼,反正我不拔了,”頓了頓他又說,“要拔你拔,我幫你抓住。”
“好吧?!?
于是我又抓了一把玉米,高調地喚著走遠的雞,雞又聚攏過來,但是比上一次謹慎了很多,它們只是小心地靠近,縮頭縮腦地啄食,我試了幾次都沒成功,我不得不多撒了幾把玉米,然后用一個空竹簍套住一只蘆花公雞,然后扯住雞腿,把它從竹簍里拽了出來。來望抓住雞,我開始扯它翅膀上的飛羽,平時看著它們掉羽毛,真扯的時候卻非常的結實,拔了兩根,卻再也不忍心了,我對來望說:
“算了,還是放了它吧,我們去撿。”
來望松開了手,蘆花公雞驚叫著跑開。我們就到白天雞常常休息的草甸去找,果然那里有掉落的飛羽,雖然顏色各異,但看起來卻有另一種豐富的美。
有了羽毛,下一步就是找麻錢,在我童年時代,這個東西并不稀奇,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可能是太平常了,又沒有什么用處,人們更不知道有什么收藏價值,唯一的用途,就是給孩子們做毽子玩玩,所以大家并不珍惜,常常散落在各個角落,有時可能在路邊或者耕種的田地里都能撿到。知道家里有,但是又不記得具體的地方,我翻箱倒柜地翻了奶奶櫥柜的幾個抽屜,扒出了里面的零零碎碎,但是依然沒有找到,我有些不耐煩了,我忽然想到了一個地方,那就是奶奶的灶臺,在那個石灰還沒有走進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年代,人們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發揮勞動人民的智慧,奶奶的灶臺就是利用我家后山的一處山崖,那里的土是紅色的,土質細膩,粘性很好,俗稱紅膠泥,由于特殊的土質,幾乎寸草不生,卻是當地人砌筑灶臺、炕沿等的上好材料,具有光潔、耐磨的性質,用久了還會十分的油亮,所以這種紅膠泥備受當地人喜愛。
奶奶的灶臺就是用這種紅膠泥砌就的,這本身與所有人家的灶臺一樣,但是它的特別之處,就是奶奶在灶臺上增添了裝飾的成分,她用若干枚麻錢拼出一個八角形的圖案,然后在八角形圖案間填充上大大小小、形狀不規則的雞蛋皮,這兩種材質,無論從色彩、質地、圖案都相差很大,正是這種強烈的對比,卻讓它們相得益彰,以紅泥作底,這種特殊的材質,讓裝飾之美達到了審美的巔峰。加上奶奶長年累月的油抹布抹來蹭去,灶臺顯得愈發油亮古樸。每當奶奶收拾完鍋碗瓢盆,讓它們各得其所,一字排開的三口大小黑鐵鍋都整齊地蓋上木鍋蓋,灶臺那符合人體力學和審美要求的曲線,這一切的組合,就是一幅最古老的水墨畫,仿佛在靜靜地敘說著勞動人民的創造和智慧,不用說,這是我一生見過最美的灶臺,沒有之一。
“來望,我們從灶臺上撬一枚銅錢,怎么樣?”我走到灶臺前對來望說。
“你奶會罵的?!眮硗麚蠐项^說,可能他也不忍心破壞這么好的灶臺。
“沒事,就一枚?!蔽矣行┢炔患按恕?
我找來了鐵鏟,從銅錢的一角開始挖,紅膠泥很結實,極其堅硬,但必定是膠泥,我費了好大的勁,還是挖出了一枚,這是一個八角形的圖案,一旦挖出一個,別的就好挖了,我幾乎毫不費力地又挖出了一枚,接著是另一枚,這已經不是我最初的目的了,而是我強烈的破壞欲,就像我們踩了一個氣球還想踩下一個一樣,不一會兒我就撬完了一個八角形的圖案,我還想接著撬下一個。
“你瘋了,你奶會打你的,你媽也會?!眮硗芍诤诘膱A眼睛說。
提到我媽,我還是猶豫了一下。
“沒事。”我感覺自己此刻就像一個賭徒,破壞成癮,我握著鏟尖,還想繼續去摳下一個麻錢。
“土匪女子,你干啥?”隨著話音,奶奶已到了近前,她看清了眼前發生的一切,一個巴掌就呼了下來,我本能的一偏頭躲過了。
我們太專注,奶奶回來的聲音,誰都沒有聽到。我知道闖下了大禍,其實在挖出第二枚的時候我就意識到了,只是沒有管住這雙賊手,丟下鏟子,奪門而出,來望也跟著我跑出來。
“這個黃毛夜叉,該上學了,留在家里就是個活土匪?!蔽遗艹隽嗽鹤?,還能聽到奶奶的叫罵聲,黃毛和夜叉并用,我知道把奶奶氣壞了,一個大衣襟上繡著馬蓮花,一個把灶臺當作藝術品,一個整天圍著灶臺,變著花樣為家人做出可口飯菜的老人,我毀壞了她最養眼的藝術品,正如一個演員,我破壞了她展示藝術的舞臺,可想而知她的心情了。
“這是你老太爺給我砌的灶臺”老太爺是奶奶的父親,已去世很多年了,我并沒有見過,常聽奶奶說起,是一個有名的木匠,以前的木匠,具有高超的手藝,他們不但懂得復雜的峁竅工藝,還懂得木雕,經常在家具上雕出花鳥、山水的式樣,其實也就是一幅幅的中國畫,所以他們也就是民間的能工巧匠。老太爺做出的灶臺,可想而知工藝是多么的精湛。
我和來望躲在窯洞上面的水溝,這是陜北窯洞上必有的防水溝,用途是為了分流雨水,防止雨水從山上傾斜而下,倒灌入窯里,同時為了預防暴雨,水溝往往修得很寬很平整,從水溝往下望,對下面的發生的一切就看得清清楚楚。不一會兒,我看到爺爺回來了,緊接著爺爺就到后山去了。
“你爺爺一定是背紅膠泥去了。”來望說。
“我想也是?!睂τ诤笊接屑t膠泥,這我早就知道,就像我知道飲水溝在哪里,雖然我從沒有去過那里。
“你奶還不知道我們拔了雞毛?!眮硗蛔R時務地說了一句。
“怕什么,又沒拔禿?!蔽矣行┎桓吲d地轉過身,伸直了兩條腿坐著。
“拔禿就麻煩大了,你奶那么愛她的雞?!眮硗孟癖任疫€擔心。
“又不會捶你,你瞎操心。”
“我是替你擔心?!?
來望沉默不語,又掏出了毽子,在手中撥弄著。
“你玩嗎?”他說著遞到我面前。
我用手擋開了,這會兒,一點心情都沒有,什么狗屁毽子,來望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
“不想玩了,我又不會踢?!?
過了一會兒,爺爺回來了,果然背了半袋紅膠泥,隨后,他就在家門前和泥,奶奶和他進進出出地忙碌了好一會兒,我看得都有些瞌睡了。
“我們回去吧,總不能老躲在這兒。”來望說,眼睛里似乎還有些同情。
“要不去我家吧!”他又提議道。
我搖了搖頭,這會兒我哪也不想去,不想去見前院的人,不想把這件事廣播出去,至少不是經我自己廣而告之,畢竟不是件光榮的事。
“那我要回去了,我要放牧羊媽媽了?!?
“好吧。”
“那你一會兒回去。”來望叮囑道。
我點點頭,看著他遠去的小背影,有些不舍。
不知過了多久,我睡著了,迷迷糊糊覺得有人拽我,睜開眼一看是奶奶。
“回家睡,飯還沒吃呢!”奶奶說。
我依然有些迷糊,但還是讓奶奶拽著我的手走,忽然,我想起了灶臺的事,心里不由一驚。
我立刻無比清醒,小心臟通通只跳。但是奶奶什么也沒說,回到家里,母親和爺爺都已午休,奶奶給我端出了飯菜,我坐在地上的小板凳,邊吃邊忐忑不安地瞄了一眼灶臺,麻錢已鑲嵌在原來的位置,新鑲的蛋皮顯得粗糙,還有些稀疏,和那些原有的差別很大,新抹得紅膠泥和原有的色澤也不一樣,一切都沒有以前的那種和諧統一,我不禁暗暗自責:黃毛,你又干了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