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金融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 梁循 楊健 陳華
- 1522字
- 2020-05-22 18:46:55
前言
20世紀末,隨著電子商務風起云涌般的發展,網絡金融系統迅速被歐美各主要銀行和金融機構所接受和采用。在那個階段,作者正好生活在美國硅谷。回想起來,幾乎在幾個月之內,忽然自己和銀行的關系改變了——我們只要坐在家里的計算機旁,就可以操縱管理自己的資金,既操作方便快捷、不需排隊等候,又賬單清晰、一目了然,還可以實時更新顯示結果。重要的還有,各銀行鼓勵用戶使用互聯網,所以提供的在線服務是免費的,而我們去銀行柜臺接受服務常常是需要交費的,因為銀行雇用出納員是需要成本的。
2000年,美國通過了數字簽名法,使在互聯網上對文字和交易的點擊簽名行為具有法律效力。記得當時在美國電視上直播了美國總統克林頓對這個法案簽字的情景。克林頓習慣使用左手,左邊整齊地放了一排鋼筆,他用每支鋼筆簽一遍,每用完一支鋼筆,旁邊立即有人接過去,并傳給了周圍等待這支有紀念意義鋼筆的人們。作者猜想這些人當中應當有不少人是網絡公司的董事長或CEO吧。中國的《數字簽名法》是在2005年通過的,那時作者已經在北京大學開始講授網絡金融的課程。《數字簽名法》的實施會極大地推動網絡金融技術的普及和發展。自然地,在課上,我向同學們通告了這個好消息。
網絡金融是一個典型的大跨度的交叉學科,介于工程科學的計算機學科和社會科學中的金融學科之間。發展之初,主要是金融電子化工作。互聯網產生后,主要指通過互聯網進行的金融活動,故又稱網絡金融。本書重點討論網上金融信息及其處理的計算機設計與實現問題。
在結構上,本書分為4篇。第1篇為總論,由第1章和第2章組成。第1章討論了網絡金融的概念和內容,第2章主要分析了網絡金融的市場前景。
第2篇為系統的集成和設計,由第3章至第5章組成。第3章介紹了計算機網絡及體系結構,第4章在介紹網絡管理的同時,還介紹了與網絡金融系統密切相關的網絡安全,第5章討論了互聯網金融信息系統的設計的工具、平臺及調試問題。
第3篇介紹互聯網數據挖掘技術,它是第4篇的理論基礎,由第6章至第9章組成。第6章討論了文本數據挖掘方法,第7章介紹了互聯網信息挖掘技術,第8章列舉了若干數據處理和挖掘方法,第9章介紹了可視化挖掘方法。
第4篇為網絡金融信息系統實現舉例,摘自三位作者在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研究所完成的項目,它由第10章至第14章組成。第10章描述了一個金融新聞網站,第11章討論了一個金融論壇網站,第12章介紹了一個互聯網金融信息采集系統,第13章構建了一個上市公司信息上傳EDGAR系統,第14章探討了一個互聯網金融信息挖掘系統。
目前,各高校普遍正在更新自己的傳統課程,并開設了不少新的課程。這是積極地順應國際科學技術高速發展,以及因學科交叉而不斷產生出新領域的潮流的結果。同時,也造成了各高校的教學亟須大量新教材和新參考書籍的局面。對于這樣一個源于實踐的學科,本書力圖從實踐的角度,歸納和介紹網絡金融信息系統的一些典型系統。三位作者近些年一直在開發或設計網絡金融信息挖掘系統,本書的思路就是這些系統的擴展和提煉。
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得到作者所在單位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研究所領導的大力支持以及一些同事和同學的幫助,本書第12、14章的系統也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70571003)資助的成果之一,在此一并致謝。
本書是作者的另外兩本書籍《網絡金融》和《數據挖掘算法與應用》的姊妹書籍,是兩本書一部分章節的展開。本書和這兩本書一起,組成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系研究生選修課教學和輔導材料。課程網頁上提供另外一些相關材料,網頁的地址是http://www.icst.pku.edu.cn/course/efinance2006/index.html。
由于作者水平和時間的限制,書中一定存在不少缺點和錯誤,懇請讀者批評指正。作者也準備將更正及時發表在網上,作為本書的一個補充。
梁循
2006年8月于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研究所中關村方正集團大廈315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