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我們所處的時代

這樣的場景你一定很熟悉:去朋友家玩,你在和大人說話,小孩子在旁邊搗亂,父母通常會給孩子一個手機或者平板電腦,調出孩子愛看的動畫片或者是愛玩的游戲;大人聚會,孩子們聚在一起看某個孩子玩游戲,大人們各自刷看自己的手機。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特征,目前我們正在經歷以互聯網全球化普及為重要標志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它讓我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們來看一組數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2015年中國青少年上網行為研究報告》中指出,截至 2015 年 12 月,中國青少年(6~25歲)網民規模已達到 2.87 億,占中國青少年人口的 85.3%,遠高于全國整體網民互聯網普及率(50.3%)。青少年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達到 90%,使用臺式電腦和筆記本電腦上網的分別為 69%和 39.5%;平均每周上網時長為 26 小時,其中網絡游戲的使用率為66.5%,高于網民總體水平。中國未成年網民(小于18歲)規模為 1.34 億人,未成年網民在家里使用電腦上網的比例為 95.1%,明顯高于青少年網民的總體水平。除網絡游戲使用率達到 69.2%以外,未成年網民的其他網絡應用使用率均低于青少年網民整體水平,這說明大部分的未成年人使用網絡都是在玩游戲。

龐大的網絡游戲使用群體帶來了數量不小的、潛在的游戲成癮群體,這成為青少年學業荒廢甚至輟學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家庭矛盾和沖突的重要誘因。

巨大的潛在游戲成癮群體帶來的社會問題、引發的家庭矛盾日趨嚴重,也引起了心理學研究者和實踐者、教育工作者和家長們強烈的關注。作為心理咨詢師,我在咨詢中也接觸到一部分案例,但主動來訪的孩子并不占多數,因為游戲成癮或者成癮傾向的青少年往往求助動機比較弱,更多是由焦慮的家長來訪,或者是勸導來訪,甚至強行將孩子帶來咨詢。

治療亂象

由于游戲成癮是隨著時代發展而產生的新事物,目前國內外醫學界對游戲成癮的界定和診斷還未完善,故在國內對于網絡成癮或游戲成癮的診斷和治療也是亂象叢生。一些青少年因為玩游戲的時間長就被診斷為“游戲成癮”;不少由親子關系引發的青少年玩游戲群體也被診斷為“游戲成癮”;一些機構借機打著“治療網癮”的幌子招攬生意……焦慮的家長在這個時候也容易病急亂投醫,把孩子送到“軍事化”管理的“戒網癮學校”,以為把孩子送去接受“教育”回來孩子就好了。事實上,關于這些學校的各種問題在新聞中已有報道,這樣做不僅沒有戒除網癮,還會讓孩子再次受創,甚至會將孩子推向深淵。不過有個好消息是,近期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游戲障礙(即通常所說的游戲成癮)首次在全球范圍內列入國際疾病分類(ICD)精神與行為障礙章節。這將為未來游戲成癮的診斷和治療提供更為科學和規范的依據。

下面是澎湃新聞網2016年9月22日的一則名叫“戒網癮學校:1年3萬各種‘黑暗體罰’”的新聞報道。

從2016年2月26日被“設套”抓進學校,16歲的黑龍江女孩陳欣然便開始了夢魘般的生活,這個名為山東科技防衛專修學院的地方成了她人生中“恐怖、自私、失格的牢籠”。

四個月后,她離開了這所標榜為“問題少年糾偏”的學校。

記者發現,在她離校后寫的日志中,清晰記錄了她被抓入校及之后的過程,包括學校教官動輒體罰打罵學生,甚至還要對著便池吃飯。

……

山東科技防衛專修學院的官網介紹稱:“1996年誠信辦學,科學施教,已成功幫助7000多名青少年走出成長困擾。濟南市教育局唯一登記注冊的一家專業戒網癮學校,目前在校生580多人?!?/p>

……

游戲真的是電子海洛因嗎?

游戲成癮可怕嗎?有的家長談游戲色變,有的老師甚至把游戲稱為“電子海洛因”,不讓孩子觸碰。我們需要從兩個方面看這個問題。一方面,游戲成癮可怕,在近幾年興起的腦機制研究中,科學家發現游戲成癮和物質成癮有著相同的腦機制,這也是為什么有的學者傾向于用“游戲成癮”這個概念,而不是游戲依賴。但另一方面,游戲成癮又和物質成癮不同,它并不像吸毒那樣一旦使用就成癮,絕大部分玩游戲的人并沒有成癮,反而健康地生活著,游戲對人而言還有很多正向積極的作用。導致游戲成癮的原因是多元和復雜的,有個體自身的因素,也有社會性的因素,這是個體本身、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作用的結果。所以游戲并非電子海洛因,也并非一沾就會陷進去,在這個過程中家長有非常大的引導、預防和改善的空間。

所以我們建議,家長要注重引導和預防,發現孩子有游戲成癮傾向時,要及早尋求專業幫助。成癮后的治療則是一個集醫療、心理、家庭和學校各方力量的綜合合作的過程,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家長的引導和預防——這就需要家長科學地了解游戲和游戲成癮的特點,并掌握一些有效的親子教育方法。希望父母可以通過孩子的行為,從心理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行為產生的原因,幫助父母更好地理解孩子和幫助孩子。

本書內容分工

本書第三、四、七部分由夏翠翠完成寫作,第一、二、五、六部分由申子姣完成寫作,全書由夏翠翠進行統稿。兩位作者均是北京師范大學學生心理咨詢與服務中心專職心理教師、婚姻家庭咨詢師,同時也參與了大量關于網絡成癮的研究和實踐。

致謝

本書的撰寫工作是一個巨大的工程,感謝北京大學出版社王林沖先生和王薇女士在前期準備工作中的付出,也感謝北京師范大學學生心理咨詢與服務中心常務副主任胡志峰副教授在前期寫作工作中提出的寶貴意見。感謝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部研究生曾旻和本科生陳云祥、李若璇,他們做了大量的資料收集和整理工作,感謝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研究生鄭博文,她負責全書的文字梳理工作。最后還要特別感謝我的導師——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部的方曉義教授,感謝他多年來在研究過程中的悉心指教和在家庭治療實踐中的督導,同時也要感謝心理學部的張錦濤副教授在參與研究過程中的指導與幫助。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本書中的每個案例均為改編,請勿對號入座。另一個需要說明的是,網絡游戲成癮是網絡成癮的一種,大部分的青少年網絡成癮實際上是網絡游戲成癮,在學術上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是對于家長來說,無論是網絡成癮還是網絡游戲成癮,都是同樣需要關注的問題,所以本書的表述有時候會使用網絡成癮,有時候會使用游戲成癮。由于時間和作者水平有限,本書難免有遺漏和不足之處,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夏翠翠
2017年12月于北京師范大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合奇县| 鄂尔多斯市| 中江县| 哈巴河县| 垣曲县| 茌平县| 开阳县| 华蓥市| 伊金霍洛旗| 青海省| 酉阳| 肃宁县| 怀安县| 新宾| 油尖旺区| 女性| 大悟县| 敦化市| 天祝| 临清市| 蚌埠市| 神木县| 新昌县| 博乐市| 京山县| 苗栗市| 廉江市| 辽中县| 永州市| 本溪市| 钟山县| 称多县| 平陆县| 马鞍山市| 兴文县| 镇沅| 鹤岗市| 阿城市| 泌阳县| 安岳县| 肃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