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時代命題:“工匠精神”
1776年,英國制造出人類歷史上第一臺有實用價值的蒸汽機,人類進入“蒸汽機時代”。“第一次工業革命”序幕拉開。
1879年10月,美國人愛迪生歷經上萬次試驗,發明了電燈,人類進入“電氣時代”。有人稱,“第二次工業革命”由此開啟。
這一時期,一些發達國家的工業總產值超過了農業總產值。全球的工業重心由輕紡工業轉為重工業,并出現了電氣、化學、石油等新興工業部門。化學工業的興起,為“西藥”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1849年,美國輝瑞公司創建。顯然,那時候連“電燈”都還沒有誕生。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用生物和化學的方法生產藥物的企業。
從輝瑞公司誕生算起,160年來,全球制藥工業技術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快速傳遞.1928年,青霉素研究成功之后,人類的制藥技術進入了“抗生素時代”。幾次工業革命所引發的技術改革與技術創新,迸發出的驚人威力,都在第一時間投射到了化學工業和制藥工業上。
中國的化學制藥歷史不到70年。這也是中國邁向工業化和現代化最為嘔心瀝血的起步時期和艱難時期。
為了搶占新工業革命制高點,德國在2013年率先推出“工業4.0”戰略,希望形成“智能工廠”“智能生產”“智能物流”。
美國則利用強大的互聯網技術激活傳統制造業,將發展先進制造業上升為國家戰略。
2015年,中國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以順應現代制造業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實現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
本書就在這樣的宏大背景中展開敘述。與諾華、強生、施貴寶、默克公司相比較,本書的主人公顏貽意所在的藥企——浙江誠意藥業股份有限公司還很弱小。但事實上,誠意藥業在浙江省率先通過國際認證,與上述大公司,結成了生意往來關系。與華北制藥廠、太原制藥廠等由國家斥巨資投建的藥企不同,50年來,顏貽意所在的藥廠,缺技術、缺資金、缺人才、缺信息,而且遠離大陸。他們以笨鳥先飛的“工匠精神”,初步完成了自己的工業化與國際化,走上了一條有海島特征、有溫州特點、有中國特色的地方藥企發展之路,我們姑且稱之為“顏貽意的工業革命”。
進入2016年,顏貽意將率領他的藥企,進入資本市場。顏貽意和他的團隊提出:誠意藥業要做百年名企!那么,如果說前一個50年是誠意藥業的“第一次工業革命”,顏貽意和他的團隊,解決了企業的吃飯和生存問題。那么,后一個50年就將是誠意藥業的“第二次工業革命”。
本書記錄了顏貽意和他的團隊,如何從最基本的廠房建設和技術改造抓起,注重質量管理、產品更新、營銷互動直到跨出國門。這位“草根創業家”和他的團隊,在外界并不看好的情況下,50年勵精圖治,進入了一家制藥企業所應擁有的資本大循環、國際大循環通道,與國內外著名的制藥企業,齊頭并進、爭先恐后。
本書由大量當事人的口述和回憶構成故事線,真實感人。作者則化身為“如意君”,以解說的方式出現,以點評的形式露頭,新穎別致。
口述人和“如意君”將帶著你,走進那個叫做銅山島的“東海前哨”,一步步走進改革開放之后溫州第一代企業家顏貽意的內心世界,走進誠意藥業。試圖揭示50年來誠意人專心致志、鍥而不舍地做好藥品品質的“工匠精神”并不過時的時代命題。
如果這樣的命意能夠成立,那么,翻開本書的第一頁,顏貽意的“工匠精神”,正一步步地向你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