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是什么(附《我的世界觀》)
- (奧地利)薛定諤
- 812字
- 2020-06-04 12:15:35
序言
Preface
我們現在回顧同一個思想的時候是更容易、更自由了,但也許就再也不能重新體會到那種原初的新鮮感了。
——薛定諤

年輕時的薛定諤。
人們往往認為,科學家只是在某些領域全面而深入地掌握了第一手知識,因而,就其并不精通的主題而言,不應該去發文著書。這關乎“位高則任重”的問題。如果說我也在“高位”的話,那么在此我請求暫且放棄這一身份,以求免去相應的“重任”。我的理由如下:
我們從先輩那里繼承了對一種統一的、無所不包的知識的殷切追求。那些最高學府所被賦予的獨特名稱(即university)[1]提醒著我們,自古以來的數個世紀當中,只有普遍的(universal)東西才能完全獲得承認。然而,在剛剛過去的百余年里,各個知識分支在廣度上和深度上的擴展,使我們面臨著一個奇怪的困境。我們清楚地感受到,直到現在我們才開始獲得能夠將以往所有的知識融合為一個整體的可靠材料;然而另一方面,一個人要想跨越他專攻的那一小塊領域以駕馭整個知識王國,已是幾乎不可能的了。
若要擺脫這個困境(以免永遠無法達成真正的目標),我認為唯一的出路在于: 我們中的一些人應該斗膽邁出第一步,嘗試將諸多事實和理論綜合起來——即使對于其中某些內容還局限于第二手的和不完整的了解,并且冒著最終白忙活一場的風險。
請寬恕我作如上申辯。
語言上的障礙是不可忽視的。一個人的母語就像他舒適合身的外衣,如果它不在手頭而不得不換上另一件時,他定會感到不自在。我要感謝恩科斯特博士(都柏林三一學院)、帕德里克·布朗博士(梅努斯圣帕特里克學院)以及S.C.羅伯茨先生。為了給我裁剪出一件合身的新衣裳,他們可謂費盡周折;有時候我還不太情愿放棄我自己的“獨創”風格,這更是讓他們花了很多心思。如果經過朋友們的大力糾正后,書中仍然留存有一些“獨創”風格,當然應歸咎于我而不是他們。
本書章節眾多,其標題原本只是寫在頁邊上的摘要,各章的正文應當放在一起連貫地閱讀。
埃爾溫·薛定諤
1944年9月于都柏林
[1] 譯注: 即大學,其英文“university”的詞根與下文的“universal”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