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的法治化

第一節
高校學生事務管理法治化的內涵

一、高校學生事務管理法治化的含義

高校學生事務管理法治化,是指在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建立和完善高校學生事務管理的法律、法規、制度體系。高校依據法律規范界定學校與學生的權利義務,尊重和保障學生的合法權利。在高校的自治事務中,按照法治原則、法治方法,保障學校管理秩序,維護學生正當權益。

1997年,黨的十五大首次將“依法治國”作為治國方略。1999年,“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被寫進《憲法》。2014年,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將依法治國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依法治國總目標的實現需要社會各領域對法治精神的遵循。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指出,實現依法治國,必須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高等教育涉及國家的基本教育政策,涉及政府舉辦、管理高等教育的職能,涉及學校與社會、學校與學生等紛繁復雜的社會關系,涉及學生作為公民所具備的人身權、財產權、政治民主權等。在依法治國的背景下,必須也只能按照法律的規定,運用法律的方法,才能維護高等教育的秩序,尊重和維護學生的合法、正當權益,促進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

要實現高校學生事務管理法治化,必須通過對管理主體、管理權限、管理行為和管理依據的監督、協調和規范,消除高校學生事務管理中行政化過濃的人治行為和隨意化傾向。高校學生事務管理法治化必須遵循法治原則,達到依法進行高校學生管理的狀態,實現學生管理理念從義務本位觀向權利本位觀的轉變,學生管理目標從效率穩定向效益創新轉變,學生管理依據從“管理法”向“控權法”轉變,學生管理職能從控制向服務轉變的過程。通過高校管理原則、管理制度和管理行為方式的轉變,最終實現高校法治文明。

二、高校學生事務管理法治化的必要性

(一)高校學生事務管理法治化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

“依法治國”的提出是我國治國方略上的重大轉變,它要求各行各業、各個領域都依法運行。教育系統是社會大系統中至關重要的子系統,因此依法治教必然成為依法治國方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行依法治教,把教育管理和辦學活動納入法治軌道,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進一步改革與發展教育的客觀需要,是教育行政部門改變領導方式、依法行政、提高行政管理效率與水平的必然選擇,是培養跨世紀一代新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有力保證。

教育部在2003年7月17日發布的《關于加強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依法治校是依法治教的重要組成部分。”“依法治校,是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是教育事業深化改革、加快發展,推進教育法制建設的重要內容。推進依法治校有利于推動教育行政部門進一步轉變職能,嚴格依法辦事;有利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國民素質;有利于保障各方的合法權益;有利于運用法律手段調整、規范和解決教育改革與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化解矛盾,維護穩定。”

依法治校中的“治”即“管理”之意,而“校”當然包括高等學校。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及黨和國家對高等教育的高度重視,高等學校的發展受到政府和民眾前所未有的關注。隨著我國的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變,高校學生事務管理出現了一些新情況和新問題,吸引了大眾的眼球。因此,高校學生事務管理法治化是依法治校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行依法治校,就是要嚴格按照教育法律的原則與規定,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尊重學生人格,維護學生合法權益,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環境,不斷提高學校管理者、教師的法律素質,提高學校依法處理各種關系的能力。實行依法治校,就是要在依法理順政府與學校的關系,落實學校辦學自主權的基礎上,完善學校各項民主管理制度,實現學校管理與運行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依法保障學校、舉辦者、教師、學生的合法權益,形成教育行政部門依法行政,學校依法自主辦學、依法接受監督的格局。以上依法治校的種種要求,具體到高校學生事務管理領域,都只有通過高校學生事務管理法治化模式才能得以實現。因此,高校學生事務管理法治化是依法治校得以實現的關鍵舉措,是依法治教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

(二)高校學生事務管理法治化是維護和實現學校內部管理秩序的必然要求

在高等教育產生之后相當長一段歷史時期內,高校擁有絕對的自主權,國家對高校是不得干預的。高校與學生之間形成的管理關系在理論界被稱為“特別權力關系”,學生不能因不服學校管理而向法院提起訴訟。19世紀以來,伴隨著法治的進步與發展,特別權力關系理論逐漸受到質疑,“有權利就應有救濟”的觀念漸漸深入人心。很多國家開始拋棄這一理論,允許法院介入學生與學校之間發生的糾紛。

我國《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賦予高校按照章程自主管理學校的自主權,這對高校開展科學研究和進行人才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高校的自主權應當建立在法律軌道上,既要充分尊重高校的辦學自主權,也要確保高校內部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還要充分保障學生的基本權利。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高等教育發展迅速。特別是1999年高校擴招后,我國高等教育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隨著建立市場經濟過程中各種社會問題在大學校園中的折射和高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高校的內部管理和學生管理的內容、方式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給高校學生事務管理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高校辦學機制的變化,尤其是收費上學的實施,使得學校的法律地位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學生不再像過去那樣無條件服從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而是不斷為自己的各種權利吶喊,甚至不惜與母校對簿公堂。面對這些變化和問題,以及高校學生事務管理工作緊迫而巨大的挑戰,要想保證學生事務管理工作的正常有序,保證高校的穩定和培養目標的實現,進而促進高等教育良性發展,高校學生事務管理工作者必須正確認識時代發展的趨勢,從社會發展和學生思想行為的實際出發,更新理念,加快創新,努力實現學校管理與社會管理的接軌,實現學生事務管理工作規范化、科學化、法治化。

(三)高校學生事務管理法治化是我國當前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隨著我國整體經濟水平的提升和全球化趨勢的加快,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也日益頻繁,不同思想、文化在交流中融合、碰撞。適應全球化趨勢,我國高等教育也面臨著發展的空前機遇,國內高校在與發達國家高校的交流與競爭中,教育體制、教育思想、教育方式、教育產業等都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為了確保我國高等教育事業不偏離國家意志,實現教育事業發展的目標,必須在法律上就教育政策的導向、教育價值的確立、教育內容的確定以及教育方法和路徑的選擇作出明確規定,這些無不涉及學校與學生的關系。高校學生事務管理必須遵守這些規定,不得違背法律規定的精神。

(四)高校學生事務管理法治化是切實尊重和保障公民權利的必然要求

就公立大學而言,高校與學生的關系,實際是代表政府的高校與公民之間的關系。高校在對學生的管理中,其基準的要求是尊重學生作為公民的基本權利;同時,要尊重和保障法律規定的作為學生的基本權利。

就私立大學而言,同樣有尊重學生作為公民所具有的一切權利的義務。如何處理好學生作為公民依法應當享有的權利,與作為學生和學校基于契約所形成的權利義務關系,是私立大學所面臨的極為復雜的問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渝中区| 芜湖县| 桃源县| 自治县| 濉溪县| 富源县| 德兴市| 稻城县| 闵行区| 昌宁县| 沂源县| 新民市| 太谷县| 宜良县| 明水县| 保靖县| 祁东县| 丹东市| 西林县| 阳原县| 建瓯市| 高雄县| 碌曲县| 阿拉善左旗| 庄河市| 阜城县| 无锡市| 称多县| 台前县| 赫章县| 资溪县| 美姑县| 琼结县| 高青县| 大安市| 云浮市| 阜平县| 河源市| 同仁县| 玛纳斯县| 奉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