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張紅教授的《中日經濟法比較研究》書稿擺在我的桌面上,掩卷沉思,作為曾經的博士后合作導師,不禁要為該書說幾句話。
這是一部富于開創精神的法學著作——既是經濟法學領域,也是比較法學領域的佳作,讀后令人耳目一新。
第一,理論建樹上的開闊之處。眾所周知,經濟法學是20世紀以來世界法學領域最有成就但也頗具爭議的科目。本書作者較為全面地考察了各家各派的學說,以中、日兩國經濟法為典型視角,提出了自己的獨特見解。本書認為,經濟法調整市場經濟運行中產生的基礎性經濟關系和管理性經濟關系,其內容可分為一般經濟法和特別經濟法。因此,現代經濟法即成為國民經濟治理之法。盡管對此論斷可能引起不同反響,但在學術民主、百家爭鳴中亦可作為獨特的一家。我相信,真理只會越辯越明。
第二,內容比較上的豐實之處。將在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形成和發展的日本經濟法及其經濟法學,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形成和發展的中國經濟法及其經濟法學作為比較對象,這種選擇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當今國際社會法治、法學的真實面貌。該書從經濟法的歷史軌跡、基本原理、本質特征、法律定位和運行機制等五個方面,揭示了現代經濟法產生、發展和發揮作用的規律性。作者是用事實和道理作論證的,因而具有可信度。有人總是講,外國都不搞經濟法了,你中國還搞什么經濟法。誰說外國不搞經濟法?退一步說,中國難道只能簡單地復制外國的東西嗎?我們要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治和法學!
第三,思想方法上的可貴之處。我歷來主張,研究經濟法,必須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思想和根本方法。本書作者是運用了正確的哲學思維的:從個別到一般,又從一般到個別;具體事物具體分析,既有肯定,也有否定;從比較中發現同中之異、異中之同。本書文風之簡潔、清新,用語之嚴謹、規范,亦是值得稱道的。
綜上所述,本書得出的一個基礎性結論——如何依法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三條建設性意見——如何使經濟法因地制宜地發展、如何使經濟法能夠與時俱進、如何促進中日經濟交往中的法律協調,這些真知灼見,不僅具有學術上的價值,而且具有實踐上的意義。
作者之所以能夠做出這樣有益的學術貢獻,并非偶然。她既具有中國文化、法學的深厚功底,又熟悉日本的文化、法學,并長期奔走于中國、日本的法律實踐平臺和法學講壇、論壇,致力于中日友好交流活動。從這部融經濟和法律于一體、寓經濟法和比較法于一式的專著中,人們也可看出這位優秀學者兼社會活動家的形象和足跡。如同書中引用中國古代詩人李白的名句:“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
我覺得,本書還可寫得更透徹一些,實證還可更豐滿一些。基于時代的發展,隨著實踐的推進,本書中的理論觀點、實證資料也許會發生某些演變。這是可以理解的。瑕不掩瑜,本書確實值得一讀。
故此,本人鄭重推薦,并與作者、讀者共勉之。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著名經濟法學家
楊紫烜
2016年4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