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年有“道”:我的黑帶之路
- 張逸坤
- 1312字
- 2020-05-13 18:22:46
2015年9月6日 黑帶考核(代自序)
今天對我來說是個重要的日子。
早上起來時就感覺到每一根血管都像打了雞血一樣。
五年了,從菜鳥開始一直打到冠軍,從白布丁開始,一次又一次,一天又一天的訓練,經歷了橙帶、藍帶、黃帶、綠帶、褐帶,今天,我要考黑帶了!
直到中午十二點半到達考場之前,我的大腦好像都是空蕩的,也不知道自己早飯和午飯吃的是什么,滿腦子都是考核內容:三十九套拳路、兩個小時的體能加技巧、十個對手的組手實戰,全程六七個小時的考核時間。想想都快瘋了!但是不行,我不能瘋,更不能掛,我要通過。為了這一天,我堅持了五年了,我要告訴自己,我很強!
下午一點,考核準時開始。
持有國際空手道聯盟考官執照的四位教練員在考核座位上坐下,那目光真的像傳說中的刀鋒,看得我小心臟砰砰直跳,“去看別人別看我”的想法不停地閃現在我的腦海。但是沒用,我感覺他們是盯上我了!好吧,拼了!
我很慶幸自己已不是五年前的那個我了,五年來的汗水也不是白流的,我這樣鼓勵自己,順便看了一眼站在我邊上的曹大師兄,仿佛他碩大的體型也能給我一絲鼓勵似的。他快三十歲了,別看他有點胖,這絲毫不影響他敏捷的身手,相反,他以拳重力沉聞名,好多人都害怕挨他的拳。今天他和我一起考試,不過人家考的是黑帶三段,因為前面大部分考核內容一致,所以和黑帶初段排在一起考核。
拳路考核開始。空手道的拳路,稱為“型手”,俗稱“套路”,是通過每一個動作的連貫變化,使身體各部位舒展開來。跟中國武術不同的是,它的每一個動作都是充滿著進攻和防守的快節奏,過渡性的動作很少,每一次揮空拳和隔空踢,實際都是在假想敵人處在不同位置的攻擊而設計演化出來的,所以很多人都認為空手道是實戰的格斗術,尤其極真流派。
還好,三個多小時順利過去了,我都佩服自己竟然真的完全記住了這些套路,并連續地演繹了出來,也沒有出錯,真的!看來我是真的具備了“用腦子打拳”的基礎了。非常感謝曹大師兄先前給我的應試訣竅,“不要用全力打套路,后面需要體力的活兒多著呢,套路能打得符合標準就行,不用傻呼呼地掄拳掄出風聲來”,哈哈,受教了!
接下來允許喝口水,但不允許休息,體能和技巧考核接著開始。往返跑、倒立行走、俯臥撐等等,終于明白為什么教練平時總提醒我們要加強體能訓練了,原來今天在這里等著我們呢。好在大家都挺過來了,因為平時大家這樣訓練時是抱著玩的心態做的,心里有樂趣,做起來好像就輕松了不少。
好了,不輕松的考核內容終于來了,十個對手的組手實戰!連著打十個人,而且都是褐帶級別以上的對手,不能輸,不能累趴下,進攻和防守的動作都要清晰到位。
好吧,拼了!
過程是怎樣已記不清了,反正我只記得十個人打完后我還不停地問監考官,還有嗎,還有嗎?不是我特能打,而是剎車剎不住了,看到人就想上去揮拳踢腿,快瘋了,真的差不多了!
好在我離瘋還差一點點,只是累壞了。
當監考官宣布我考核通過的時候,我長長地舒了一口氣,久久坐在地上不想起來了,原先考核完畢后要好好吃一頓的想法早已忘得干干凈凈了。
回家路上,媽媽可高興了,說是要好好獎勵我一下。她專心開著車,竟沒發現我睡著了。
我真的睡著了,開心地睡著了,還在車上做了好多夢,夢見五年前的我,夢見這些年學習空手道的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