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廊橋文化情懷
- 周萬鞏 周公度
- 878字
- 2020-05-22 16:24:21
《情系廊橋八春秋》序言

2008年5月7日攝于杭州跨海大橋
人生如歌,胞兄周萬鞏經歷抑揚頓挫的生活旋律,壽達孔夫子活到的年齡73歲時,受研究廊橋專家的啟示和周圍廊橋美景的陶冶,生活轉向高亢宏亮的主旋律,立意創辦廊橋文化展覽廳。
2002年,胞兄改變離休教師的平靜悠閑生活,開始關注廊橋的人文環境,追尋廊橋的歷史文化淵源,探索歸納建造廊橋的科學原理和施工技巧,編寫介紹廊橋文化的解說詞,完全依靠自家的力量和資金,租借房屋,修繕布展,制作供游客參觀的展覽板塊和典型的廊橋模型。2003年5月,展覽廳正式開幕,此后胞兄以此為家,無償地為游客耐心講解,迄今他已經接待了來自47個國家的80多萬名游客。這期間他和他的兒子周方泰一起,將全國各地列入國寶級的34座廊橋拍出景照,收錄它們的簡況、歷史和特色,編寫出版《國寶廊橋》一書,供游客選購參考。他的這些講解和善舉,不但深受游客的歡迎和好評,許多游客還留下了珍貴的感言和墨寶,同時他也得到了縣、市、省和國家各級領導的表揚和媒體的多次推薦報道。
廊橋如虹,橋身和倒影對稱和諧地展現出圓滿的景色,陶冶著人們的思想境界。廊橋凌空飛架溪流,便利村民交通往來,團結相處。廊橋是先賢智慧的結晶,它科學創新,氣勢恢宏,耐久實用,不愧是祖國的瑰寶。

遠住北京生活的我,每當得到胞兄從事這項事業的進展和取得成績的消息,從內心里為他高興。回想以前向朋友介紹我的老家浙江省泰順縣時,他們幾乎都是頭一次聽說這個縣名。我解釋說,1946年我離家時,泰順全縣還沒有一寸公路和一盞電燈,是個貧窮的山區。而現在朋友來家再談起我的家鄉,我便可以自豪地向他們展示國寶廊橋的秀美風采,介紹泰順是廊橋的故鄉,是交通方便、人杰地靈、環境優美的旅游勝地,是全省名列前茅的生態縣。
胞兄已接近孟子活到的年齡,最近他致函縣府,愿意無償地將展覽廳交給國家經營。趁此交接之際,他歸納撰寫這八年來的情懷和經歷,將它匯集成這本《情系廊橋八春秋》,希望廊橋文化發展傳承。胞兄邀我作序,我欣然提筆寫這點感懷,衷心盼望廊橋文化更加深入地發揚光大,促進泰順旅游文化事業更好地向前發展。
北京大學教授 周公度
2010年6月于北京大學中關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