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編藥學實驗教程(上、下)
- 何勤
- 10字
- 2020-05-28 18:20:00
第三章 藥用植物學實驗
實驗一 顯微鏡的構造與使用及臨時標本片的制作
【實驗目的】
1.熟悉顯微鏡的構造與使用及其注意事項。
2.熟練地正確制作臨時標本片。
【實驗試劑】
純化水,液體石蠟。
【實驗材料】
桉葉,薄荷莖及葉。
【方法與步驟】
一、顯微鏡的構造
顯微鏡的樣式較多,但它的基本構造是相同的,可分為機械裝置與光學系統兩部分。
(一)機械裝置
1.鏡座:是顯微鏡的基座,用來支持鏡體,常呈馬蹄形。
2.鏡柱:是連接于鏡座上的金屬短柱,可支持鏡臂與載物臺。
3.鏡臂:呈弓形,是用手握取的部分,與鏡柱相連,既支持鏡筒,又支持載物臺。
4.載物臺:位于顯微鏡的中部,用來安放標本片,中心有個通光孔,臺上的標本片推動器能將固定后的標本片向前后、左右移動,便于鏡檢。
5.鏡筒:是垂直的金屬圓筒,與鏡臂連接固定后,其上裝有目鏡,下連轉換器。
6.轉換器:可左右轉動的球面金屬器,其下裝有不同倍數的物鏡。
7.調節器:位于鏡臂兩側,有粗、微兩種,用以調節物鏡和標本之間的距離,使物像清晰。一般低倍鏡用粗調節器,高倍鏡用微調節器。
(二)光學系統
1.目鏡:安裝在鏡筒上端,其內可放目鏡測微尺和指針。一般它的放大倍數為5×、10×、15×等。
2.物鏡:安裝在轉換器下面,有物鏡和油鏡,低倍鏡為5×或10×,高倍鏡為40×或60×,油鏡為90×。
3.聚光器:由幾個透鏡組成,用來集中光線,位于載物臺的下方,有的是虹彩圈。
二、顯微鏡的使用
顯微鏡是一種精密的光學儀器,必須學會正確的操作方法,既有利于保護儀器,又能充分發揮顯微鏡的性能,得到良好的觀察效果。
1.取、放顯微鏡時,必須用右手握住鏡臂,左手托住鏡座,小心輕放。
2.放置顯微鏡時,應注意將鏡座放在距實驗臺邊緣6cm左右的位置,稍偏實驗者左側,右側放實驗指導和實驗本等。
3.使用時向內(逆時針方向)旋轉粗調節器提升鏡筒,然后旋轉轉換器,使低倍鏡與鏡筒成一直線。打開光源,通過目鏡可以看到白亮的圓形視野。
4.移動標本片,將欲觀察的部分對準中央孔,從右側面觀看物鏡與玻片之間的距離,慢慢往外(順時針方向)轉動粗調節器,使物鏡與玻片相距約5mm為止。切勿使鏡頭與玻片接觸,以避免損壞鏡頭和壓破玻片。
5.觀察目鏡,并慢慢向內(逆時針方向)旋轉粗調節器,至視野內出現清晰的物像為止。如所觀察部分不在視野中心,則慢慢移動載玻片,使之居于正中。
6.看到物像后,再轉動微調節器,直到看到最清楚的物像為止。
7.高倍物鏡的使用:
(1)在低倍鏡找到物像后,將欲放大做仔細觀察的部分移至視野中央。
(2)從右側面注視,小心轉動轉換器,將高倍物鏡對準玻片上欲觀察的部分。
(3)調節微調節器至看到清楚的物像為止。此時切勿使用粗調節器,否則會損壞鏡頭和壓破標本片。
(4)如果視野太暗或太亮,則應調節光柵,使光線強度適中。
8.實驗完畢,取下玻片,清潔顯微鏡,使物鏡離開中央孔,向外轉動粗調節器使鏡筒下降,一手握鏡臂,一手托鏡座,然后放入鏡箱內。
三、顯微鏡的保護及使用注意事項
(1)顯微鏡應放在干燥的地方,使用時避免強烈日光照射。
(2)拿取及搬動顯微鏡時,應一手握鏡臂,一手托鏡座,使鏡身直立,切勿傾斜搖擺,以免碰損或使目鏡滑落。
(3)顯微鏡取出后,應先檢查有無缺損。使用前用布擦干凈,鏡頭有污穢時用擦鏡紙擦拭,絕不能用手擦。
(4)使用時,鏡身應放在面前實驗臺適中位置,以利于觀察。
(5)做顯微化學反應時,必須將制片由載物臺上取下再滴加試劑,然后蓋上蓋玻片,并用吸水紙吸凈蓋玻片外的多余試劑,以避免腐蝕鏡頭和載物臺。
(6)加熱處理的制片,必須放冷后并加蓋玻片才能觀察。
(7)實驗完畢后,必須將顯微鏡全部擦凈。
四、常用臨時標本片的制作
1.蓋玻片、載玻片的清潔法:取一塊綢布,蓋于左手的拇指與食指之間,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持玻片1/3處拖擦,不得往返,直到將玻片對光視其表面無任何塵埃及指紋。再顛倒另一端用同樣方法拖擦干凈。
檢查蓋玻片、載玻片是否清潔,可在載玻片上滴1滴純化水,水呈球形即可。否則應再水洗及拖擦。每次實驗完后,所用過的蓋玻片、載玻片必須水洗與拖擦干凈,以備下次實驗使用。
2.徒手切片:操作簡便,節省時間,只需一刀片就可切成薄片,能看見材料的天然色澤。取一段長1cm~2cm的薄荷莖,以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夾住材料,中指頂住材料的底部,左臂貼身,左手固定不動,將材料上端露出食指2mm~3mm,不宜過長。用右手的拇指與食指挾持刀片的兩側,使刀片成水平方向(與材料橫切面平行),移動右臂,使刀口向內自左向右拉削,切勿來回拉切。切時可先將材料切面或刀刃潤濕,切下的薄片用毛筆刷下并放入有純化水的玻璃器皿中備用。刀片用后立即擦干水分并涂上液體石蠟,備用。
用手指難以夾住的薄的或細小的材料,如葉片、幼根及種子等,可取一段通草,在中間縱切一縫,然后夾入材料,切法同前。
觀察葉的表面觀、氣孔類型等時,可將要觀察的葉放在左手的食指上,拇指和中指壓住葉片兩端,右手持鑷子,用內側的尖刺破葉片,然后夾住材料慢慢地向外撕取(用力要均勻)。撕下一層薄膜,立即放到有純化水的載玻片上。若有卷疊,必須用解剖針弄平。再用鑷子夾住蓋玻片覆蓋,用濾紙屑吸去余液,才可置于顯微鏡下觀察。
3.裝片:在潔凈的載玻片上滴一滴純化水,選已切好的薄荷莖薄片,用鑷子放入試液中;檢查無折疊現象,方可用鑷子夾住蓋玻片的一端,另一端接觸試液逐漸蓋上;用濾紙屑吸去余液后,置于顯微鏡下觀察。蓋片時,注意不要產生氣泡。
【實驗報告】
完成實驗報告。
(李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