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校圖書館轉型發展實踐研究
- 肖友國
- 2530字
- 2020-11-12 18:18:05
前言
2016年7月,全國黨校系統圖書館工作會議在中央黨校召開,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何毅亭做了題為“加快黨校圖書館轉型發展”的重要講話,從黨校圖書館的光輝歷程與現實挑戰出發,聚焦發揮圖書館功能這一根本任務,提出了“在轉型中堅守,在傳承中創新”這一宏大而富有哲理的命題,并為全國黨校系統圖書館提出了發展目標,即“建成高舉黨校姓黨旗幟、以讀者為中心、以滿足教學科研需要為目標、服務主業主課的現代圖書館”。何毅亭強調,黨校圖書館既要做到堅守黨校特色、堅守文化傳承;還要盡快實現辦館理念創新、服務模式創新、工作手段創新,實現“以物為本”向“以人為本”、“被動式等候”向“嵌入式服務”、“傳統手段”向“現代手段”的“三個轉型”。這次會議還頒布了《中共中央黨校關于進一步發揮黨校圖書館功能的若干意見》(中校發〔2016〕37號),意見中提到:“與黨校事業快速發展的要求相比,圖書館轉型發展步伐邁得還不夠大,服務工作還不能完全適應新潮流、新需求和新任務,功能弱化與生存危機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黨校圖書館目前存在的突出問題,有工作人員主觀上的原因,具體表現為:對轉型發展工作的緊迫性認識不足,滿足現狀、不愿改變的惰性仍在一定范圍內存在;對外部形勢的變化不敏感,發展理念趨于落后,不善于利用新技術、新手段創新性地推進工作;服務工作主動性不足、針對性不夠,對讀者的調研不夠深入、廣泛,致使服務水平不盡如人意,等等。”“針對轉型發展過程中不適應、不到位的問題和制約轉型發展的主觀、客觀原因,各黨校圖書館須努力革除陳舊的發展理念、被動的工作模式、落后的服務手段,推行先進的發展理念、主動的工作模式和創新的服務手段,謀求更大的作為,實現更好更快的發展。”
可以明確的是,圖書館轉型發展已經被提到了極其重要的高度,關乎黨校圖書館的生死存亡。黨校圖書館具有以下特征:(1)在讀者群體方面,服務對象主要是教研人員、碩士研究生及在校培養的領導干部,整體文化層次較高,但讀者很少(省級黨校一般1000人左右,市縣黨校更少)。(2)在資料需求方面,教研人員及碩士研究生偏向學科專業性,而干部學員更偏向實政專題性。(3)在使用習慣方面,教研人員及碩士研究生普遍依賴圖書館獲取資源,而作為最重要讀者群體的干部學員則普遍沒有主動到館,堅持閱讀及利用圖書館解決信息資源需求問題的習慣。(4)在管理人員和館員素質方面,具有黨校重要學科專業背景,具有專門圖書館學、信息學或掌握計算機網絡、數據庫等技術的館員較少,知識面狹窄,更新意識不強。與高校圖書館及公共圖書館動輒上萬人的服務規模相比較,黨校圖書館職能作用的側重點必然不同,不能以傳統的大眾化服務方式求得生存,而需要針對小眾群體或個人提供更多主動化、精細化服務,全方位轉型發展才是出路。
多年來,全國黨校系統圖書館把數字資源建設作為轉型發展的突破口,大多數圖書館在數字資源保障方面取得顯著成績,讀者在辦公室、家里及宿舍均能使用數字圖書館,數字信息成了讀者獲取資源的主要渠道,而實體圖書館的使用率逐步降低,越發“冷清”。四川省委黨校圖書館面臨了同樣的難題,自2000年起,數字資源建設成為圖書館發展的重心,到2009年,圖書館初步完成了由傳統服務為主向數字信息服務為主的轉型,但相應的,其他傳統服務逐步萎縮,到館人數、圖書借還量、期刊閱讀量等大幅下降,未從事數字資源建設工作的圖書館館員精神狀態、工作積極性均有所下降,圖書館邊緣化趨勢越發明顯。數字化轉型的成功,帶來了對實體圖書館的沖擊,實體館服務還需要嗎?圖書館均衡發展的出路在哪里?
面對問題,我們逐步認識到圖書館轉型是個系統工程,涉及圖書館的各個維度,圖書館所發揮的職能作用需要調整及補充,黨校圖書館轉型的理論探索及轉型的具體策略需要進一步完善。2010年,四川省委黨校圖書館結合裝修改造,在數字轉型的基礎上,館領導提出“十二五”發展理念:以人為本,和諧建館;營造空間,提升品位;跟蹤課題,主動服務;多功能化,創新發展。我們的目標是:提升館員服務理念和水平,打造溫馨、寧靜、優美、多功能的閱讀環境,加速豐富特色化數字資源,提供專業化跟蹤推送服務——讓讀者愛來圖書館。
在具體操作上,以優化環境為契機促進讀者服務工作創新發展,以主動服務為取向提升圖書館使用效率。經過努力,圖書館的閱讀環境得到極大提升,逐步成為書香四溢、寧靜舒適、遠離浮躁、親近自然的精神家園和現代化文化場所,圖書館在服務轉型、管理創新、館員能力塑造等方面均有較大突破,在教學、科研、資政及文化建設方面彰顯重要作用,館員精神面貌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現已基本脫離“守書”“等用”局面,教職工及學員已逐步養成使用圖書館的習慣,讀者認可度、滿意度大幅提升,圖書館發展呈現出生機勃發的景象,轉型發展初見成效。各級領導及兄弟黨校在視察參觀圖書館時,給予了充分認可,圖書館現已成為我校對外接待宣傳的重要場所,并多次在校院各種會議上受到表揚,校院領導和讀者認為圖書館是學校近年文明、文化建設的新亮點。
為加強黨校圖書館轉型的理論探索及轉型的具體策略分析,結合四川黨校圖書館轉型發展實效,課題組組織本館館員聯合編撰《黨校圖書館轉型發展實踐研究》一書,旨在對圖書館轉型工作的實踐經驗進行總結與客觀分析,以便繼續促進本館轉型發展,也為其他圖書館提供參考借鑒。本書撰寫分工如下:肖友國負責本書寫作大綱的設計和統稿,并撰寫前言;嚴學春、周立新合作撰寫第1章;施靜、邱爽合作撰寫第2章;譚春花、王健、趙建新合作撰寫第3章;竇輝、謝清秀、陳赟合作撰寫第4章;魏太亮、陳大勇合作撰寫第5章;楊濤、肖磊合作撰寫第6章。
本書的順利出版,要感謝四川省委黨校科研處予以部門委托課題立項(項目編號:2016WTBM10)。在本書的撰寫過程中,我們廣泛吸取了國內外有關圖書館轉型發展理論與實踐的研究成果,參考和引用了大量相關文獻。作者謹向這些原文作者以及所有關心和支持本書的撰寫與出版的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謝!
隨著圖書館轉型發展的不斷深入,高校及公共圖書館管理模式及服務水平更加卓越,很多省級黨校圖書館建設成績也遠遠超過本館,我們的實踐經驗與他們的差距非常明顯,本書需要補充和完善的內容很多,加之作者水平有限,難免出現疏漏和錯誤,懇請專家和讀者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