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玄心宗
- 戰神情緣
- 藍膺
- 2227字
- 2014-01-10 09:18:29
王家村并沒有大的變化。群山在晨曦中露出隱約的輪廓,山體雖不高,卻給人一種實實在在的壓迫感。房屋散落在山間空地上,其中幾間正裊裊冒著炊煙,一片平和寧靜的景象。
憑著兒時的記憶,子林毫不費力走到自己家門口。剛上山的那兩年,黃云每年還會帶子林回家一兩次,但其后幾年黃云為讓子林能潛心靜修,便不再讓他下山了。算一算,自己已經有七八年沒回家了。子林平靜了一下激動的情緒,推開了家門
接下來的事情就順理成章了,王氏夫婦看到子林,先是驚諤,在看到淚流滿面,跪倒在地子林后,所有的驚訝之情一瞬間轉化成狂喜。三人都是滿面淚水,激動地敘說別來之情。
都說“山村無新事。”子林回家的消息短短一上午便傳騙村里每一個角落。并且被演繹成幾個版本,有說他被師傅驅除下山的,有說他學的一身仙術歸來。但無論怎么說,人們總是感到好奇,紛紛到王家來探望。
當送走最后一批鄰居,子林疲憊地對母親道:“媽,我擋不住了。”王婦還沉浸在兒子歸來的喜悅中,聞言笑道:“都鄉里鄉親的,來看看也是應該的。”子林四處張望一下,疑惑道:“怎么沒看到紫雨她們?”王婦笑笑,說道:“兒子,你和紫雨有婚姻之親,族中規矩,女方沒出嫁之前是不能見男方的。”子林一聽母親的話,大感羞澀,想起小時侯那些玩伴叫紫雨為他媳婦的事,心里涌起一股思念之情。
王母察言觀色,已明白兒子的心事,笑道:“那孩子頭幾年還經常過來打聽你什么時候回來。估計這幾年懂人事了,反而來得少了。不過那孩子小小年紀,卻出落的水靈靈,十足的美人胚子。唉,我們王家有福啊。”子林聽母親打趣自己,心里羞澀更甚,恨不得找個地方鉆進去。
王父見兒子一臉窘態,笑道:“這幾年跟著黃道長都學了些什么?他允許你下山,是不是你已經藝成滿師了?”子林為難笑笑,有些沮喪道:“我天賦不好,學了這么多年,都沒有大的進展。師傅說我再修習也不會有大的進展,便讓我下山了。”
王父愣了一下,出言安慰道:“學不了就學不了,平平常常過一輩子也是好的。”他和兒子分多聚少,此時心里只盼兒子能呆在自己身邊,至于兒子修行之事,倒不如何看重。凡事都靠緣分,既然子林沒有修行的命運,何必強求。是以他心里只稍微感到一絲失望,為他和兒子分開這十年感到不值,但馬上就恢復常態了。
子林感激地看了父親一眼,說道:“雖然我沒有天賦,但多少還是學到一點。”他隨手一招,只見桌上茶杯平平飛起,落到手上,他又倒滿茶,走到王父身邊,恭敬道:“爸,這么多年,兒子未盡孝道。只能用這杯茶來表示我的歉疚之心。”王父笑呵呵地接過茶杯,一飲而盡。只是不知道黃云在得知子林用他引以為傲的困魔咒心法用來倒水,會有什么想法。
晚飯過后,父母便出去了,聽他們說,紫雨家里肯定也知道子林回來的事。今天紫雨家并沒有過來,說明他們是按照風俗,在等王家過去商量兩個孩子的婚事。
子林在家中等了一會,見父母短時間并不會回來。他一個人呆得無聊,想著此時此刻父母正在和紫雨父母討論兩人的終身大事,心里涌起一股復雜的感覺。
憑心而論,他對紫雨的印象還停留在小時候兩人一起玩耍的地步,那時候紫雨對他很是依賴,整天粘在他身邊。由于他出生時的天生異象,別的孩子都對他抱著一種敬而遠之的態度,因此紫雨對他的友誼,顯得尤其彌足珍貴。這么多年來,雖然他其間曾隨著黃云回來過兩次,但每次都行色匆匆,兩人基本上都沒見面。但眼下兩人卻要結成夫妻,相伴一生,這對他來說,多少有點突然。跟著黃云修行這么多年,黃云不只是一味教他修真之法,而是自然、電子等科學知識都有涉及。他心里也明白,在現代社會,娃娃親根本是犯法的,但在這個偏僻的小山村,風俗卻比法律更有效力。
搖搖頭,子林走出屋外,呼吸一下新鮮空氣。想起臨走之時黃云曾送他一部心法,當下從包裹里取出那部書卷,就著燈光,細細看了起來。
書卷已經發黃,是一部手抄本,已不知有多少年月。書的內容由剛勁有力的宋體寫成,其間密密麻麻寫著蠅頭小楷,應該是歷代修真者做的札記。看得出,每代所有者都對這部心法傾注大量心血。子林摩挲了一下書卷,翻到了第一頁。
“凡修仙者,修心為上,修術為下。心正則氣定,氣定則神筑,神筑則靈識開,靈識開而窺天道。
夫修自然之力,心游九洲,傲然于天地之間。廣行善,求四方善德,則大道之路,誠可待也。以心而入道者,是謂大道。”
在總章的右下方,還有一行小字,寫著“道亦無道,何為大道,皆為大道。”在小字下方,又有極小的字寫著“一咒一劍一心法,天下修道本一家。”
原來黃云所在宗派屬于北宋全真教的遺支,流傳到現在,名字已改為玄心宗。主張修道以修練心性為主,心正則自然可窺仙緣。于法術道具一行倒不如何看重,但仍有極厲害的道法流傳下來。咒即指困魔咒、封魔咒,劍是風雷劍法。這些黃云曾詳細地告訴過子林,但心法是什么,就連黃云也不知道,傳說這套心法是極為厲害霸道之物,于玄心宗宗旨不相符合,在元代就失傳了。
子林合上書卷,口里喃喃念著:“天下修道本一家。”心道:全真教能成為北宋玄教第一,教中果然不乏才杰之士,竟能拋棄門派偏見。這份胸襟,天下能與之比肩的就寥寥可數。要知門派之見自古便有之,各門各派都以正統自居,于派中法力心法,更是珍若生命,輕易不能示人。就是一派之間,也充滿著勾心斗角,師傅傳授徒弟時,往往留有一手,于是各派高深心法,往往失傳,就是這個道理。要知各門各派也是逐漸演變而來,道法上往往有相通之處,偏偏卻不肯互通有無,歸根結底,還是人們好勝自私,勾心斗角所致。而全真教能在創教之初就能放棄門派之爭,以博大胸懷示人。先輩睿智,令子林悠然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