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和《母親》這兩篇,確有我童年和少年時期的影子,也確有我“而立之年”后的輪廓和生活片段。
我之所以將它們作“小說”發表,乃基于這樣的想法——留在我自己頭腦中的童年和少年時期的記憶,何嘗不是如今已做了父母的,當年中國最底層百姓們的兒女們共同的記憶?我的父母身上,又何嘗沒有他們的父母的影子?似乎只有“小說”這一種體裁,才更能使那諸方面的共同點超越出個別,具有普遍的共同的意義。
我...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父親》和《母親》這兩篇,確有我童年和少年時期的影子,也確有我“而立之年”后的輪廓和生活片段。
我之所以將它們作“小說”發表,乃基于這樣的想法——留在我自己頭腦中的童年和少年時期的記憶,何嘗不是如今已做了父母的,當年中國最底層百姓們的兒女們共同的記憶?我的父母身上,又何嘗沒有他們的父母的影子?似乎只有“小說”這一種體裁,才更能使那諸方面的共同點超越出個別,具有普遍的共同的意義。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