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漢服復興背景

2017年11月19日,北京地區漢服運動14周年紀念活動在北京多個街區同時開展,數百名漢服復興運動的支持者穿上不同款式和風格的漢服集體出行,以此紀念漢服復興邁入第14個年頭,并表達對漢服回歸當代生活的美好期望。

——《中國科學報》(2017-11-24第5版)

2018年1月24日,近百名萌娃身穿漢服在新疆博物館學習中國傳統禮儀。

——新疆網《百名萌娃身穿漢服在新疆博物館學習中國傳統禮儀》

2018年,廣州社工年會暨廣州市首屆社工集體婚禮舉行。年會上,從全市招募的30對社工新人在現場以漢式婚禮的形式執手盟誓。

——大洋網《30對社工新人穿漢服辦婚禮》

每當櫻花飄舞的時節,日本的女孩子們會三兩相約,穿上和服;眾多韓劇中,時尚靚麗的男女主角結婚時,會穿上韓國婚服;越南、緬甸等國家都有自己的盛裝禮服……

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56個民族中,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服飾,漢族也不能例外。但是,唐裝、旗袍與中山裝并不能代表漢族服飾。旗袍形成于20世紀20年代,而中山裝則是孫中山先生在廣泛吸收歐美服飾特點的基礎上,綜合了日式學生服裝與中式服裝的特點,設計出的一種立翻領有袋蓋的四貼袋服裝。因為自黃帝制衣裳至今,歷史的車輪滾滾前行,無數朝代更迭,從繁盛到消亡,五千年文明瑰麗奪目,使得漢族民族服飾體系繁雜、種類眾多。

端午節漢服活動——斗蛋游戲,漢之甌越漢服社供圖,攝影:熙界

七夕節漢服活動——穿針乞巧,云南漢服協會供圖

漢服14周年出行活動——北京頤和園

一場“漢服復興”的運動

2003年11月,鄭州人王樂天穿上了自制的由“薄絨深衣和繭綢外衣”組成的漢服走上街頭,使得漢服這種歷史悠久、極具特色的民族服飾重新步入現代人的視野。人們開始了解漢服,喜愛漢服,也因此掀起了熱度至今仍未消退的“漢服熱”。

此后,高校、民間涌現大量的漢服社團,各種漢服文化活動層出不窮,漢服商家不斷增多。

婚禮,唐制婚服,蘇傾城供圖

騎馬,明制曳撒、罩甲,卿塵供圖

彈琴,簪花閣供圖,攝影:邊喆喆_攝影娘,模特:畫紅豆

下棋,簪花閣供圖,攝影:石城君,模特:渺渺

什么是漢服

漢服并非單指漢朝服飾,也并非單指中國古代傳統服飾,漢服的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是漢族在歷史中主要穿著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飾,指從華夏衣裳起源至清朝下令“剃發異俗”止,漢民族主要穿著的服飾。

漢服的種類頗多,各種組合搭配更是數不勝數。無論春夏秋冬、天南海北,都能找出與之適宜的漢服形制。除了日常穿著,華麗美觀的漢服還可出現在各種禮儀、文化、體育運動等活動中。

日常穿著的漢服美麗、實用,富含深厚的文化底蘊。

“漢服是世界上最美的民族服裝。美的事物終將會得到大家的認可,何況漢服本來就是我們的東西。”王樂天接受采訪時這樣說過。

現代的漢服,并非完全一比一地復原歷史文物,主要模仿其形制、配色及花紋,并注入現代審美設計,采用現代機械進行制作。現代的漢服除了具備歷史文化性,還具備實用性與美觀性。

有人說,漢服是個偽概念,一個并不準確的定義。但是,正如同“唐裝”并非唐朝服飾,旗袍與中山裝也不能代表主流的中國服飾文化,我們更希望用簡單直白的方式向世界介紹“漢服”,這種真正有著悠久歷史、傳承千年的中國古代服飾。

服飾是沉默的歷史。也許我們只是在拋磚引玉,通過將漢服融入現代生活的方式,來引導國人了解傳統民俗、文化、歷史,通過實踐活動,樹立我們真正的民族文化自信。

中秋節漢服活動,云南漢服協會供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木林县| 吉水县| 区。| 民勤县| 铜山县| 科尔| 壤塘县| 海晏县| 樟树市| 句容市| 灵寿县| 大名县| 西林县| 巴林左旗| 沧源| 临沭县| 无为县| 秭归县| 隆林| 石景山区| 德江县| 友谊县| 肥乡县| 临西县| 江华| 建昌县| 盘山县| 嘉荫县| 四平市| 武隆县| 邹平县| 芦溪县| 昌图县| 察雅县| 鸡东县| 阳曲县| 桃源县| 丰镇市| 卢氏县| 北川| 剑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