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進化論的進化

在遺傳奧秘的發現過程中,最根本性的突破來自進化思想。只有認識到了進化的存在,人們才有了用遺傳信息去解釋物種演化規律的可能。進化論是人類最不可思議的思想創造,它用如此質樸的原理卻能回答最為深刻的命題。然而就像其他的人類智慧成果一樣,進化論并非憑空而來,達爾文的腳下同樣是巨人的肩膀。

實際上,我們已無法追溯達爾文當年的思考歷程,或精準地還原出所有影響過他的學說或理論。但是,仍有一個源頭是較為可信的,同時也是鮮為人知的,即經濟學著作《國富論》帶來的啟發。

英國在整個人類文明向現代化躍遷的過程中,做出過奠基性的貢獻,其杰出人物燦若群星,查爾斯·達爾文和亞當·斯密都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們開創的不僅僅是一門新學科,更是一種偉大的世界觀。達爾文的進化論和亞當·斯密的《國富論》,看似分屬于生物學和經濟學兩門截然不同的學科,但二者之間其實也有著進化傳承的關系。

進化論的起源

1809年2月12日,達爾文出生在英國小城什羅普郡。1825年10月,16歲的達爾文進入愛丁堡大學攻讀醫學。然而,他對醫學絲毫不感興趣,但在概論課上,卻接觸和學習到了當時啟蒙思想家們的著作,包括懷疑主義大師大衛·休謨、人口理論創始者托馬斯·馬爾薩斯、史學家愛德華·吉本及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等大師的著作。自此,達爾文開始對自然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十多年后,他結束了在“小獵犬”號上為期5年的環球航行,回到英國。他重讀了上述著作,并依據自己在旅途中的觀察和見聞,構建出了震撼世界的進化思想,最終于1859年撰寫出《物種起源》這部不朽的作品。

《物種起源》也是有起源的,進化論同樣是進化出來的。被稱為“達爾文之前的達爾文主義者”的卡爾·弗臘斯在植物研究中已經提出“物種永恒不變的信念”可能是錯誤的;法國博物學家讓-巴蒂斯特·拉馬克,幫助人們認識到“有機界和無機界的一切變異是根據自然規律而非神的干涉所發生的”……在上述眾多的奠基性工作中,最應強調亞當·斯密的貢獻。盡管達爾文并沒有直接引用亞當·斯密的任何觀點或論述,但從思想來源上分析,自然選擇理論最初的觀點應該就是從亞當·斯密的觀點中獲得的。在亞當·斯密的代表作《國富論》里,一種生發于無形卻能自發至有序的經濟力量叫作“看不見的手”,而當達爾文把這只“手”的概念類推到生物世界時,就幻化成了同樣無形的自然選擇機制。

1861年9月18日,達爾文在給亨利·福賽特的信中寫道:“30多年前,很多人都在談論著地質學家只應該觀察而無須做理論……很奇怪的是,人們竟沒有看到,所有的觀測結果,只有在支持或反對某種觀點時才有意義!”這段話,后來被達爾文總結成為一條格言:所有的科學論述,在反對或支持某種觀點時才有意義。

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便是如此,其反對的觀點來自1802年威廉·佩里的名著《自然神學或大自然表現出的神性存在的證據》。這是一部當時流行的神創世界論的集大成之作,也是此類思想的巔峰之作。它詳盡細致地描述了種種奇妙的自然現象,顯示出自然界的復雜,并由此得出似乎無可置疑的結論:如此精致的世界,除非是由一個人創造和設計的,否則根本無法呈現在我們面前。簡言之,自然現象的復雜性正是神性存在的證明。這本書的文筆是如此之好,以至于達爾文瀏覽了多遍并稱贊道:“我想我很難再如此地仰慕一本書了。以前的我一定會由衷地這么說。”請注意,這里有一個定語“以前的”,它指的當然是《物種起源》的思想萌生之前,而在那之后,達爾文已經找到了自己的答案:再復雜的現象也完全可以從簡單的起源進化而來。

如果說達爾文是在和威廉·佩里爭論,那威廉·佩里又在反對誰呢?他反對的對象當中,很重要的一位就是亞當·斯密。威廉·佩里在描述物種生殖時,以家雀為例,寫下了這段話:

“雄雀和雌雀共處時并不是為了物種繁衍,而僅僅是遵從自己身體感覺的指引。可結果卻完全符合一個智者的考慮。這樣的安排既滿足了未來世界的需要,又讓家雀得以享受。這些結果是如何出現的呢?動物會這么做,我們稱之為本能。本能不是動物對行為結果有什么主觀設想,它們僅僅是為了追求個體的滿足。這一切難道不能證明,真正的未來不在動物手里,而是在造物主的手里嗎?”

威廉·佩里希望通過這段話向讀者證明,自然界的確有幕后操縱的“手”,那就是“神的手”。盡管可以肯定,威廉·佩里寫下這些內容時,并非針對亞當·斯密。但有趣的是,當把這段話和亞當·斯密的另一段話并列一處時,我們越看就越會覺得,它是針對“看不見的手”的反駁。亞當·斯密這樣說:

“每個人都力圖用好他的資本,使其產出最大價值。一般說來,他既不追求增進公共福利,更不知道具體能夠增進多少。他追求的僅僅是一己之安全或私利。但是當他這樣做時,卻有一只‘看不見的手’在引導著他去幫助人們實現另外一種目標,盡管該目標并非其本意。追逐個人利益的結果,是不知不覺地提高了社會效益,其效果要比他真的想要這么做時來得更好。”

上述這段話和前面家雀的例子在說同一個現象,但兩種解釋卻完全不同。亞當·斯密堅定地認為,這只“手”不屬于任何人,它就是一種自然的存在,這也可以被說為自然選擇在經濟活動中的版本。

《國富論》的誕生

達爾文反對威廉·佩里,威廉·佩里反對亞當·斯密,那么亞當·斯密又在反對誰?他反對的其實是當時流行的重商主義。在19世紀之前,西方世界的主流經濟意識形態是重商主義。重商主義的核心內涵體現為兩點:其一,財富就是國家儲備的金銀;其二,國家間的競爭是零和博弈。所以必須嚴格管理經濟系統,增加本國金銀收入,抑制財富向他國流動。

這樣的經濟認識一直延續到近代之前。隨著大航海運動的興起和海外殖民活動的開展,重商主義在形式上有了新的變化,發展為國家重商主義,但其實質并未改變。為了應對競爭,各國政府都在自上而下地對經濟進行管制,嚴格限制貿易,提高關稅,強行壟斷,增加出口,抑制進口,控制行會,奪取殖民地,搶奪金銀和貴金屬。所有強而有力的干涉措施,最終的目的都是實現所謂的“有利于本國的貿易平衡”。

從本質上來說,國家重商主義就是把經濟系統當作了一種自上而下的、可設計的結構,所以對其管理也須自上而下地推進。但顛覆這一認識的,正是亞當·斯密。準確地說,亞當·斯密其實并不是一位經濟學家,至少一開始不是,他主要是一位哲學家,研究政治經濟學。他是格拉斯哥大學的道德哲學教授,主要教授倫理和雄辯。1759年,他的第一部轟動性著作《道德情操論》問世,這部著作主要研究人們的道德和倫理行為,而不是經濟學問題。或許正因為這樣,亞當·斯密才得以跳脫當時經濟學主流思想的束縛,從而提出全新的理論。有趣的是,亞當·斯密在《道德情操論》中討論的是人的利他性,而在《國富論》中研究的卻是人的利己性,這構成了一體的兩面,因為其本人就是一個有著兩面性的人。近代經濟學界不少人曾經高呼“回到斯密”的口號。如果要想“回到斯密”,人們不僅應該回顧《國富論》,更應該重新閱讀《道德情操論》。

《道德情操論》發表之后,亞當·斯密在歐洲大陸游歷三年多,增長了更多知識和見聞,對經濟運行的規律也有了更加深刻認識。再經過六年寫作,三年修改,1776年偉大的《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即《國富論》終于問世。在書中,亞當·斯密從道德和實踐兩個方面徹底駁斥了重商主義的觀點,認為重商主義既無用也無德。從道德而言,“禁止人民去生產他們所能夠制造的全部物品,禁止人民按照自己的判斷,把自己的資產和勞動投入自己愿意的最有價值的用途上,顯然侵犯了最神圣的人權”。而從實際效果來看,在國家管理制度下,“凡是法律試圖控制工人工資的時候,工資總是寧低勿高”。

約翰·科特曼(John Sell Cotman)1806年畫作“諾里奇市場”(Norwich Market Place)反映出當時歐洲市場交易的場景。在《國富論》中,斯密提出人人都有天然的貿易屬性(truck and barter)

亞當·斯密指出,國家的財富并不是國庫中躺著的金子和銀子,而是全體國民所擁有的各種形式的物品總和,土地、房屋、各式消費品,都是它的組成部分。重商主義看似在保護自己的國家,實際上只是在照顧那些生產者,而完全犧牲了作為消費者的大部分國民的權益。明明從法國可以買到價格低、品種好的葡萄酒,英國政府卻棄之不用,非要在嚴寒的蘇格蘭自己種植葡萄,導致酒價翻了30倍,又強迫消費者接受,這等于削減了國家總財富。

亞當·斯密提出了一個有名的推論。對一個家庭來說,如果他們買東西時善于比較和挑選,總能買到那些物美價廉的商品,人們就會說這個家庭很精明。而相似的情況推而廣之到了國家層面,怎么就變成了蠢行呢?這顯然是一種謬誤。家庭怎么做,國家就應該怎么做。如果國外的商品更加便宜,就應該去購買,而不是加以限制后自行生產。

《國富論》的觀點與重商主義的觀點截然相反。財富不是你有我無、相互奪取的,只要不去限制,財富是可以依托于個人意愿充分增長的。國家間不應該設立任何的管制措施,而應該讓每個人自由地根據特長和意愿從事自己希望做的事情,那么國家和國民的財富就都可以最大化。從深刻的層面來講,亞當·斯密顛覆的,其實是前面提及的經濟系統,即人設計出來的一個基本系統觀。經濟不是自上而下設計出的一個系統,而是自下而上自發形成的一個天然體系。生產者不是原因,而是結果;消費者不是終點,而是起點。這種以自發演化理念建立的非設計觀念,真正切中了經濟系統的本質,所以它一經提出就成了現代經濟學的基礎。經典經濟學主張自由個體是在“看不見的手”的操縱下,通過競爭與淘汰,實現著體系擴張與演變。經過如此一番解釋,進化論難道不正是《國富論》在自然界中的等價形式嗎?

亞當·斯密雕像

相似的成功

除了思想上的連接,達爾文和亞當·斯密還有許多相似之處:他們都經過數年的艱苦游歷,才獲得了洞察世界的本領;都因擁有了摯愛的支持,才得以取得輝煌的成就。

對于達爾文來說,這位摯愛是自己的妻子。作為虔誠的基督教徒,她不希望達爾文的理論是正確的;但是作為妻子,她又希望自己的丈夫是對的。她無法開口勸說丈夫,只好寫信,哪怕他就在自己的身邊。最后,看到意志堅定的達爾文不改初衷,這位溫柔而智慧的女性對女兒說出了一句讓人感動莫名的話:“你的爸爸不相信上帝,但是上帝相信他。”

對于亞當·斯密來說,這位摯愛是好友大衛·休謨。兩人不管相隔多遠,都會保持通信。亞當·斯密曾因為身體越來越差,指定大衛·休謨為自己遺稿的管理人。可沒有想到的是,大衛·休謨卻走在了他的前面。大衛·休謨在遺囑中,又反過來指定亞當·斯密為他的遺稿管理人。相互托付是他們深切友誼的最好證明。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海县| 柳河县| 泰顺县| 尉氏县| 古蔺县| 略阳县| 天祝| 延庆县| 东乡县| 临桂县| 新郑市| 永善县| 广平县| 大港区| 通渭县| 四川省| 洪湖市| 舟曲县| 瓮安县| 攀枝花市| 旬阳县| 湖南省| 濉溪县| 绥中县| 新建县| 贵德县| 洞口县| 贵溪市| 垣曲县| 若羌县| 华容县| 繁昌县| 恭城| 台前县| 云霄县| 左贡县| 东至县| 尼玛县| 平阳县| 资溪县| 华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