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我的童話鎮(zhèn)––石城

昨晚收拾舊物,在抽屜的最底層發(fā)現(xiàn)了一張剪影,那是多年前在朱家角一條小巷子,一位老婆婆幫我剪的。當時的場景在飛逝時光的沖刷下,變得模糊,只記得老婆婆那皺紋縱橫的笑臉.....獨愛那種古鎮(zhèn),鋪滿了鵝卵石,兩旁排滿了各種古色古香的店鋪、充滿小資情調(diào)的酒吧~~生活節(jié)奏特別慢,仿佛能聽見時間流淌。這樣的慢,像極我的家鄉(xiāng)——石城。

上次回了一趟老家,正值蓮花盛開的季節(jié)。我家門口有這樣一片蓮田,碧玉連天;剛下過雨,蓮葉中積攢了一小球晶瑩剔透的水珠,風一吹,大水珠便蹦跳成一串小水珠,一個個滑落。石城,被稱為白蓮之鄉(xiāng),每到蓮子成熟的時候,每家每戶都在剝蓮子。

剝蓮子的工序有很多,先從蓮蓬中取出,然后剝殼去衣,最后放在水里頂出蓮心、烘干。小時候,在二姑家,我們幾個孩子,每天天一亮,就搬個小凳子開始剝,直到晚上睡覺。不過,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樂趣,我們幾個人或是比賽、或是講故事、或是看電視,為了犒賞大家,二姑還會去田里摘上幾個西瓜給我們解饞,枯燥而又繁瑣的事,變得有趣,最主要可以掙些零花錢,買自己最喜歡的糖水冰棒,大熱天吃上一根,滿足得全世界都是自己的。

姨家的菜種得特別好,枝繁葉茂、碩果累累,葫子、辣椒,豆角、空心菜,品種特別多,也沒有農(nóng)藥,天然綠色(哈哈,感覺自己有點像賣菜的)。可能是吃著這樣天然食品,呼吸著天然氧吧,每每我們回家,家里的人們都容顏依舊,無論是隔個三年、五年回去,一樣都不會老去,就像姨,還是十幾年前的模樣。

家鄉(xiāng)的美食眾多,特別是肉丸、薯粉水餃、三鮮粉、甜水酒最為顯著。肉丸,由薯粉和前腿豬瘦肉,在機器里充分攪勻,然后放鹽,有些還可以放些蒜頭,做成一個個丸子,蒸熟,勁道而又彈性十足,趁熱吃,滿口的香味,這是逢年過節(jié)每家每戶必備之菜,小時候過節(jié),我們?nèi)愕埽偸窍矚g每人用筷子,穿上一串,邊玩邊吃...

薯粉水餃也是一特色,顧名思義,用薯粉搟成皮,用水葫、肉、蔥等制成餡,煮熟后,皮軟餡香,流出湯汁,讓人垂涎欲滴(果真是口水欲滴呀)。

突然想到地瓜,那種冬日里降火去燥最好的食物,是蔬菜也是水果,在我的家鄉(xiāng),也稱做“好吃果”,清脆多汁、甘甜,性涼,有獨特的一股清香。小時候,上山砍柴累了,如果能在田里,挖上一個“好吃果”,別提多開心了;剝開,露出雪白的果膚,一股清香撲鼻而來,既止渴生津,又可以解讒。

說到家鄉(xiāng)的零食,不得不提到麥芽糖,像蛇一樣粗長的一條白白的麥芽糖,很小的時候,幾乎過兩天就有人挑著擔叫賣,那時候,只要一小包鴨毛就可以換,小販常常從籮筐的米糠里拿出一盤好的長長的“米糖”,然后從尾巴上敲下幾段,裝在小袋子里給我們,拿出一小塊,放進嘴里,感受麥芽糖慢慢融化,一口下去,香甜軟糯,我們還會故意朝別人大笑,露出粘滿了厚厚麥芽糖的門牙...

米果,家鄉(xiāng)叫“米琪”,還有一種“黃琪”,每當我們都在老家的時候,姨娘就會做各種家鄉(xiāng)美食,其中就有“米琪”和“黃琪”,這是一項多人合作的美食,最主要需要幾個人趁熱用力的揉,然后做出大大小小表面光滑的小米琪,蒸熟后,一個個彈性實足,在冬天可以保留很長時間,無論是早上切幾片煮粥,還是炒著吃、煮粉吃、當零食吃,都非常不錯。

沒有什么比燙一壺甜米酒再加上一盤燙豆腐更適合冬日驅寒了,白白的熱豆腐配一小碟香辣醬,熱辣滾燙。香甜的米酒好像總是喝不夠,等一碗下肚,頭就開始暈暈,臉泛紅,再上一盤香辣鴨頭,熱騰騰的一頓,即使在嚴寒的雪日,也能使你微微出汗!

正因為家鄉(xiāng)的美食眾多,每次回家,我們都要餐餐吃撐,等離開的時候,總是要重上幾斤。

還有大山深處的記憶。

老屋

大山深處的老屋,戶戶相連相通,雞犬相聞,構成一個個小村落,村民們團結而又和睦。在大夏天,家家戶戶都可以敞開門睡覺,從來都沒有誰家東西被偷。有時候,在深夜聽到狗吠聲,就知道有外面的人進入或經(jīng)過村子。

還記得我7-8歲的時候,因家里沒米,母親向鄰居姨家借米,我總是屁顛屁顛跟在后面,后來,母親就讓我去還米;再后來,再借米的時候,直接讓我去就行了。鄰居阿姨,臉上總是掛著笑容,和藹可親,每次去她家,她總會往我兜里塞些糖果零食,一邊說:來,拿去吃。

很小的時候,父母因為一些家里的瑣事在深夜吵架,我和鳳總是哭著跑去鄰居大叔家,請他們來勸架。后來,母親和父親吵架的時候,就會把門鎖起來,不讓我們出去,那時,我們就會哭得更大聲,鄰家大叔聽到哭聲,又會來勸架...當然,那時父母的感情還是不錯的,很多個晚上,我們都放著錄音機跳雙人舞,父親和母親一對,我和鳳一對,隨著旋律在屋里不停的轉著~~直到讀三年級的時候,母親出外打工,那時,我們經(jīng)常在父親的帶領下寫信,這樣,母親在外面一下就可以收到三封(父親一封、姐一封、我一封),當時也不太會寫字,也就是寫一些想母親,在家聽話,一切都好的字樣。這樣,慢慢地就學會了用文字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有一次,爺爺對我不好,我哭著寫了整整一頁紙,放在了自己的枕頭里,媽媽打工回家后清洗枕套,看到了這封沒有寄的信,眼淚吧嗒吧嗒往下掉,還跟爺爺吵了一架。

喊伴

大山深處,醫(yī)療資源貧乏,我們整個村就一名赤腳醫(yī)生,平常都在種田,只有某某家孩子生病或有人被蛇咬,才會匆匆找到他,打兩針屁股針,開些特別苦的藥丸,有一種叫“土霉素”的藥丸,我一聞就會吐,可每次我生病他都要開,父親就把藥丸搗碎,放在調(diào)羹里,加點水讓我喝,一聞到味,又吐出來,沒辦法,只好選擇打針。當時就特別羨慕鳳,她每次都可以不打針,因為,一把藥丸,沒有水她都能一口氣吞了,一直到現(xiàn)在,對她這種特異功能,都欽佩得五體投地。

當然,并不是所有病都可以治好,打了針,吃了藥還是幾天沒有效果,母親就會在晚幫我“喊伴”,基本是這樣,母親會拿著一個我平常用東西,比如鞋子,然后在門口大聲的用家鄉(xiāng)話喊:某某帶回來~~在井邊、路上嚇了,帶回來~~~山上嚇了,帶回來、帶回來、帶回來~~。然后猛的關門,用我的一件外套掛在掃帚上,抵住門,把剛剛在外面招手喊過的鞋子,放進我的懷里。聽著媽媽急切而又悠揚的喊聲,特別安心,第二天,病就奇跡般好了。

九龍下海

小時候,哦,不,一直是逢魚必卡。特別不會吃魚,每次家里煮了魚,我還特別喜歡吃,但每次都會卡住。什么吞飯、喝醋都沒用,這時,父親就會給我劃“九龍下海”,只見他點燃一支香,左手拿著一個水杯,右手拿香,然后香在水上面劃幾個圈,嘴里念念有詞,不一會,就讓我喝下那杯掉了一些香灰的水,一喝就見效,魚刺就隨著水'咕嚕“一下,滑到肚子里去了。

大山深處,神秘而古老,那里有童年的歡笑,曾經(jīng)熱鬧非凡,然而,現(xiàn)在村民們都搬到了鎮(zhèn)上或縣城,整個村子空空蕩蕩一個人都沒有,斷壁殘垣,顯得更加神秘而又滄桑,仿佛在不斷的傾訴著一個個古老的故事。

故鄉(xiāng)雖沒有抱子石,但鄉(xiāng)情溢濃、民風淳樸;或許,多年以后,故土情更甚,所謂落葉而知秋,人老而思鄉(xiāng)。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亳州市| 威信县| 蒲江县| 武功县| 嵊泗县| 米脂县| 呼玛县| 南京市| 浦北县| 泸定县| 崇州市| 陇川县| 白山市| 津市市| 会同县| 桂平市| 梁山县| 留坝县| 四子王旗| 大城县| 宁晋县| 玉龙| 深圳市| 西乌珠穆沁旗| 德保县| 浮山县| 揭东县| 绥宁县| 大洼县| 惠水县| 丹东市| 普宁市| 治多县| 呼玛县| 南昌市| 志丹县| 兴隆县| 曲麻莱县| 吉林市| 许昌县| 金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