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畫冊:環球滑雪:游記與攻略
- 盧建
- 4865字
- 2020-05-13 18:04:27
自序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我的故鄉成都,特別富有詩一般的意境。我與雪山和滑雪運動及滑雪產業的緣分或許就與這種環境相關。在我的記憶中,成都很像溫哥華,驅車兩三個小時向西或向北盤山而行進入藏區,映入眼簾的便是雪山、冰川、瀑布、森林、草原、湖泊、牦牛、寺廟等一眾景觀。我是四川省交通廳大院的子弟,住在武侯祠對面,從小到大在鄰居家中聽了無數老司機們講述川藏線的故事,對雪域高原的神秘充滿了向往。
1971年春天,16歲的我初中畢業,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潮流將我席卷至中緬邊境的云南耿馬縣勐撒壩——傣族和佤族人世代棲居的大山深處。我所在的云南生產建設兵團,主要任務是開辟中國的第二個橡膠生產基地,滿足國防的戰略物資需求。在亞熱帶雨林中刀耕火種,揮汗如雨。天晴的時候,一抬頭,總能看見一座高聳入云的大雪山,巍峨壯麗。某日,偶然讀到團司令部一位技術參謀撰寫的論文,論證大雪山陽光折射和小氣候與本團橡膠林產量的相互關系及影響,更增添了我對神秘雪山的崇拜與向往。

1974年秋季,我進入昆明云南大學政治經濟學專業學習,課余時間,幸運地被體育老師選拔加入校武術技巧隊和游泳隊,培養了我對體育運動的愛好,并受益終身。畢業后我被分配到西雙版納景洪,在省熱帶作物研究所擔任中學教員。學生們半數是傣族、景頗族、白族,他們能歌善舞。校園里的熱帶植物結滿了香蕉、菠蘿、木瓜、榴梿等果實,令人愉悅。但是,沒有大雪山調節氣候的河谷地帶,雨季濕熱難熬,我夜不能寐,神經衰弱到幾乎崩潰。
好在1978年我國恢復了研究生招生制度,我考入了武漢大學經濟系,師從曾啟賢教授攻讀碩士研究生。坐落于珞珈山麓的體操館古色古香,傳說是民國一位前國家總理個人捐建的。我課余時間參加校體操隊訓練,據體操老師評測,我的單雙杠水平能夠達到國家二級運動員標準,不知是否言過其實。反正我那時能在雙杠上撐桿倒立,做翻轉動作,頗受外文系小女生青睞。夏季,我每天傍晚去武大的東湖游泳場練蝶泳,那時腹部真的有8塊肌肉。第二年暑假,我和孫建、楊永平2位同學從漢口碼頭坐輪船順長江漂流而下,連登廬山、黃山、九華山。返校后寫了長篇游記,被摘登在校報上,并在每天晚間的校廣播站連續朗讀了一個星期。后來我養成旅行和寫游記的習慣,大概就是在武大讀研時埋下的種子。
1981年12月,我拿到經濟學碩士文憑后,被分配到國務院財貿領導小組工作,在中南海北區工字樓辦公,與沈柏年、趙杰同住一套集體宿舍。夏天午休時間和晚餐以后,我們常常一起釣魚撈蝦。當時中南海的一些年輕人,冬天喜歡聚在太液秋風亭的旁邊滑冰,健身娛樂。我毫不猶豫地用第一個月的全部薪水50多元買了一雙天津出產的名牌溜冰鞋,并癡迷于這項北方冬季獨有的戶外運動。
1993年初冬,我被抽調到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要工作是為國務院領導做財經工作的會議紀要,并赴全國各地調查研究。辦公和居住的地方相應換至國務院第四會議室的小院里。次年,我被任命為副處長,工作任務繁重,我的戶外運動只好改為在小院里每天早晚打幾趟太極拳。
20世紀80年代,是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改革開放,百廢待興。1984年夏季,國務院有關部門發起籌備莫干山“全國青年經濟改革研討會”,我被邀請為籌備組成員,參與老中青經濟學家的對話會議和國家的“經濟體制改革方案”的探討。
1984年夏天“莫干山會議”之后的一個秋日,我以《經濟日報》觀察家名義發表了重要文章《中國需要第三產業》,社會影響力廣泛。著名經濟學家薛暮橋的秘書李克穆和我還有何紹華、劉連增、馬小崗一起白手起家,創辦了民營大型學術刊物《管理世界》雙月刊,先是在工人日報社租了一間地下室,借了6000元人民幣,掛靠在《經濟日報》,后來掛靠到國務院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劉連增擔任執行主編,我們幾個兼任副主編,還請國家領導人陳云為刊物題寫刊名。后來的多屆國家領導人都曾在《管理世界》上發表過萬字學術論文,他們后來的治國方略都可以在那些論文里找到早年的理論依據。后來幾年,劉連增赴美留學,何紹華、李克穆先后擔任雜志社主編,我陸續推薦田源、張玉川、陳東升擔任副主編。30多年來,《管理世界》的學術影響力不斷擴大,并成長為國家一級學術刊物,與《中國社會科學》《經濟研究》等權威雜志齊名。我的師弟,當年的常務副主編陳東升,后來借助《管理世界》的人脈關系創業,先后創辦了嘉德拍賣、宅急送、泰康保險集團。他智慧過人,經營有方,現在已成為資產超過1萬億的大儒商。感謝改革開放,為我們這些青年知識分子提供了一個敢想敢干的大舞臺。
1988年初,我被調至國務院辦公廳調研室財金處擔任處長,與副處長樓繼偉共事,主要工作是根據國務院領導們的批示和交辦事項,赴全國各地調研。同年9月,我考取了武漢大學經濟學院曾啟賢與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董輔礽教授聯合招生的博士研究生,同時赴英國牛津大學做為期一年的訪問研究生,學習西方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發展經濟學、數理經濟學、宏觀經濟計算機分析等課程。“文則牛津,理則劍橋。”我被分配在牛津大學的New College(新學院)宿舍住校,校園有幾百年的悠久歷史,學校的餐廳古色古香,就像小說《哈利·波特》里描繪的一樣傳統,就餐必須穿學袍。我所在的學院在牛津大學33所學院里排名第三,財大氣粗,有自己的劃船俱樂部,在法國阿爾卑斯山擁有滑雪度假的木屋和柴火壁爐。那個時期的牛津大學,有位著名的經濟學家凱恩·克勞思爵士,創辦了著名的現代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以這個中心為學術平臺,吸引了來自中國大陸眾多的中青年學者,包括郭樹清、楊沐、華生、張維迎、余永定、周其仁、宋國青、羅小朋、梁天征、泰朵、金立佐、關敬如等人,加上攻讀生物學的饒子和、歷史學的陳錚、新聞學的陳玲、數學的齊遠偉等校友,課外活動非常熱鬧。周末,同學們有時去華生家燒烤,喝啤酒;有的時候,我邀請幾位中國同學和蘇聯、東歐的留學生去泰晤士河支流蕩舟。乘上一條小木船,我撐一支長篙,同學們則在船上悠閑地討論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改革問題。寒假,我報名去英國牧場的農場主家里體驗生活,進行文化交流。暑假,我辦了一張學生半價的火車票,橫渡英吉利海峽,背著背包、睡袋和可口可樂,去歐洲大陸旅行,在法國、西德、東德、盧森堡、比利時、荷蘭的許多城鎮,沿途匯入學生旅行的人潮,夜宿火車站月臺,打地鋪,吃面包吃了一個月。謹遵家父來信的教導,在歐洲開眼界,虛心學習發達國家的文明。
1989年10月,我按期回國。1991年秋季,完成博士論文《中國經濟周期實證研究》,被武漢大學授予經濟學博士學位。次年論文由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正式出版,后來被收入《中國博士論文優秀論文文庫》。
1991年,我被國務院研究室安排組建工業交通司,任副司長。1992年春季,在時任物資部部長柳隨年的支持下,籌備成立中國國際期貨公司。我帶著張新華騎著自行車去國家經貿辦跑手續、辦批文。我們順利成立了國字頭的新型國有股份制公司,并在全國各大省會城市設立了分公司。田源兼任董事長,我任董事兼總裁(CEO),張新華、朱玉辰、王新政任副總裁。
1993年,我策劃了在美國芝加哥設立分公司,購買了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以及紐約幾家期貨交易所的席位。第一次,中國金融機構的交易代表身穿馬甲,喊價華爾街。
1993年12月,我赴哈爾濱調研,醞釀成立中國國際期貨分公司。接待方哈爾濱物資局的一位處長,周末帶我去郊外的玉泉狩獵場體驗滑雪。他告訴我黑龍江省已成攻申辦1996年在亞布力舉辦第三屆亞洲冬季運動會,正招商引資,準備建設運動員村和中國第一座國際滑雪度假區。
1994年1月上旬,我帶領張新華、李由鵬、趙建、羅萬里等人組成調研團隊,赴亞布力實地考察。同年3月下旬,我赴芝加哥處理期貨分公司業務。在美國一家期貨公司的合作伙伴博宇寧女士的陪同下,去科羅拉多的韋爾(Vail)滑雪度假區考察學習一周。1995年1月,我和田源、樊綱、王伯明等中青年經濟學者應邀參加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會議期間,樊綱介紹我們與當地滑雪場的總經理見面,征求他對亞布力三鍋盔滑雪度假區總體規劃的意見和建議,并由他帶領我們在達沃斯和毗鄰的科魯斯特滑雪場滑雪考察。
1995年開春,中國國際期貨公司與黑龍江省政府簽署框架合作協議。我掛帥組建亞布力風車山莊暨亞布力國際滑雪度假區管理團隊,迅速籌集2.8億元投資,當年夏秋季在三鍋盔開辟出初、中、高級滑雪道11條,建成雙人滑雪纜車道3條,三星級旅游賓館和青年公寓各一座,風車度假別墅、木屋別墅12棟。1995年圣誕節期間,風車山莊及三鍋盔滑雪場部分雪道試運營。
1996年2月,亞布力風車山莊作為第三屆亞洲冬季運動會運動員村,接待了各國的滑雪運動員。
第三屆亞洲冬季運動會結束后,亞布力風車山莊及三鍋盔旅游滑雪場對外正式開放。它是國內第一座大型的、現代化的大眾滑雪度假區,標志著中國滑雪產業的誕生。然而,當時國內的大眾滑雪市場基本為零,全國會滑雪的人口超不過500人,還主要是東北的專業運動員、教練、體育記者及少量家屬。于是,我在亞布力成立中國第一家正規注冊的滑雪學校,任法人,正式編印出版了教材《旅游滑雪》和示范教學錄像帶,公開向社會發行,并在北京電視臺分集播放,向大眾傳播。有幾個雪季,我常常獨自站在亞布力山口,眼巴巴地期待滑雪旅游者們蜂擁而來。身旁的小山頭上有一座我命名的風車叫作“孤獨者”,那是我心情的寫照和境遇的象征。
經過幾年的市場培育,每年冬季總算有幾萬人次的滑雪者來訪,幾千萬元的營業收入。但是,算上3億的投資折舊和財務費用,仍然是入不敷出。我的老同學、國際期貨公司董事長田源執意要賣掉亞布力項目緩解債務。我的心情猶如賣兒賣女般痛苦,1998年賭氣辭掉了亞布力風車山莊董事長職務,2000年初辭去了中國國際期貨公司總裁職務。在集團管理團隊會議上,我在辭職演講中表示,今后要專職從事中國近郊當日往返滑雪場的開發與運營管理,打造一座能夠盈利的滑雪場來證明中國的滑雪產業前景光明。
2001年春天,我帶領亞布力風車山莊原管理團隊骨干胡衛、王曉虎、徐心文、宋文念等人在北京周邊的山區頻繁踏勘、選址。當年7月初正式成立“北京南山滑雪滑水度假村有限公司”,注冊資金2000萬元,我創辦的北京阿爾卑斯體育發展有限公司,盧小華的公司以及她拉來的四川東方希望集團的劉永行,新加坡的林先生,郭川(航海家)、邵暉、余志君、左愛明、唐欣等人,皆成為南山滑雪場創始股東。后來幾年投資理念發生變化,林先生和劉永行等先后退出,我的博士生同門華生(經濟學家)和求伯君(金山軟件的創始人)、張新華、關敬如等,陸續接盤成為南山滑雪場的新股東。
北京密云南山滑雪場的經營管理團隊,創業階段主要由我和來自亞布力的宋文念、魏慶華、胡衛、徐心文、張洪東、孫明軍、宋志勇、楊緒文、趙國志等人組成,財務總監是獵頭公司物色的梁麗萍。幾年后,魏慶華、宋志勇、楊緒文、趙國志跳槽去參與崇禮萬龍滑雪場創業,王霄、傅學政、宋金峰、曲忠、劉禹、薛彥光、范成彬等人加入南山滑雪場管理團隊。
“南山滑雪,締造快樂人生”,這是我倡導的經營哲學。滑雪場是生產快樂的樂園,努力讓客人、員工、股東三者皆大歡喜。南山滑雪場規劃的雪道和提升設備具有多樣性。我們開創了國內第一條U型道、第一座單板公園、第一條貓跳道(Mogul)、第一條極限雪溝(35o)。在國內率先舉辦了業余貓跳比賽、雙板自由式(Slopestyle)大賽。17年來,為國內外目的地滑雪度假村培養了數百萬人次的初、中、高級水平的大眾滑雪者。我也身先士卒,引導部分雪友練習貓跳和野雪,練成彈簧腿,為出國滑大山打下扎實的技術基礎。從某種意義上講,密云南山滑雪場已經是一所出國滑雪技術培訓學院。從這里出發去環球滑雪,我本人就是一位先行者。
這本《環球滑雪——游記與攻略》,收錄了我2005年至2015年10年間的主要作品。至于其他到訪的部分國內外目的地,由于照片遺失,或像素太低,或文稿丟失,沒有收錄進本集,包括法國的拉普拉涅、三峽谷,意大利的多樂美地等3家雪場,加拿大的太陽峰,北海道旭川的大雪山,國內的北大壺、亞布力和崇禮的塞北滑雪場等。2016年以后的國外滑雪場游記,見諸我的微博和微信朋友圈。由于我的滑遍全球計劃是一個現在將來進行時,打算過幾年再出本續集,以餮國內的滑雪發燒友。
2018年6月20日
于北京密云南山滑雪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