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調寄《臨江仙》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國分爭,并入于秦。及秦滅之后,楚、漢分爭,又并入于漢。漢朝自高祖斬白蛇而起義,一統天下,后來光武中興,傳至獻帝,遂分為三國。推其致亂之由,殆始于桓、靈二帝。桓帝禁錮善類,崇信宦官。及桓帝崩,靈帝即位,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共相輔佐。時有宦官曹節等弄權,竇武、陳蕃謀誅之,機事不密,反為所害,中涓自此愈橫。
建寧二年四月望日,帝御溫德殿。方升座,殿角狂風驟起。只見一條大青蛇,從梁上飛將下來,蟠于椅上。帝驚倒,左右急救入宮,百官俱奔避。須臾,蛇不見了。忽然大雷大雨,加以冰雹,落到半夜方止,壞卻房屋無數。建寧四年二月,洛陽地震;又海水泛溢,沿海居民,盡被大浪卷入海中。光和元年,雌雞化雄。六月朔,黑氣十余丈,飛入溫雄殿中。秋七月,有虹現于玉堂;五原山岸,盡皆崩裂。種種不祥,非止一端。帝下詔問群臣以災異之由,議郎蔡邕上疏,以為蜺墮雞化,乃婦寺干政之所致,言頗切直。帝覽奏嘆息,因起更衣。曹節在后竊視,悉宣告左右;遂以他事陷邕于罪,放歸田里。后張讓、趙忠、封谞、段珪、曹節、侯覽、蹇碩、程曠、夏惲、郭勝十人朋比為奸,號為“十常侍”。帝尊信張讓,呼為“阿父”。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亂,盜賊蜂起。
時巨鹿郡有兄弟三人,一名張角,一名張寶,一名張梁。那張角本是個不第秀才,因入山采藥,遇一老人,碧眼童顏,手執藜杖,喚角至一洞中,以天書三卷授之,曰:“此名《太平要術》,汝得之,當代天宣化,普救世人;若萌異心,必獲惡報。”角拜問姓名。老人曰:“吾乃南華老仙也。”言訖,化陣清風而去。角得此書,曉夜攻習,能呼風喚雨,號為“太平道人”。中平元年正月內,疫氣流行,張角散施符水,為人治病,自稱“大賢良師”。角有徒弟五百余人,云游四方,皆能書符念咒。次后徒眾日多,角乃立三十六方,大方萬余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帥,稱為將軍;訛言:“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令人各以白土,書“甲子”二字于家中大門上。青、幽、徐、冀、荊、揚、兗、豫八州之人,家家侍奉大賢良師張角名字。角遣其黨馬元義,暗赍金帛,結交中涓封谞,以為內應。角與二弟商議曰:“至難得者,民心也。今民心已順,若不乘勢取天下,誠為可惜。”遂一面私造黃旗,約期舉事;一面使弟子唐周,馳書報封谞。唐周乃徑赴省中告變。帝召大將軍何進調兵擒馬元義,斬之;次收封谞等一干人下獄。張角聞知事露,星夜舉兵,自稱“天公將軍”,張寶稱“地公將軍”,張梁稱“人公將軍”。申言于眾曰:“今漢運將終,大圣人出。汝等皆宜順天從正,以樂太平。”四方百姓,裹黃巾從張角反者四五十萬。賊勢浩大,官軍望風而靡。何進奏帝火速降詔,令各處備御,討賊立功。一面遣中郎將盧植、皇甫嵩、朱俊,各引精兵、分三路討之。
且說張角一軍,前犯幽州界分。幽州太守劉焉,乃江夏竟陵人氏,漢魯恭王之后也。當時聞得賊兵將至,召校尉鄒靖計議。靖曰:“賊兵眾,我兵寡,明公宜作速招軍應敵。”劉焉然其說,隨即出榜招募義兵。
榜文行到涿縣,引出涿縣中一個英雄......”
說書先生在岐山樓說的三國是姬云用手機,從以前下的電子書中抄的。
為了抄三國,姬云可是浪費了許多存電,好在姬云雖然文科不好,但姬云化學、物理卻不錯,自小就喜歡親手做一些手工,做一個手搖發電器那也是可以的,但電壓卻不行,只能先把電充進背包里的大容量的充電寶之中,然后在用從充電寶中把電導到手機里。
便攜式手搖操作發電并可充電的應急電源。在世界任何角落無市電和油料發電的情況下可以用人力手搖發電供給各類電子產品使用。
可在野戰、野外作業、野外考察、拯救行動、自然災害、生存訓練、應急通訊、長期缺電、旅游、應急用電等狀態下積極應用。主要為小功率通信電臺、對講機、筆記本電腦、PAD、手機、攝像機、數碼相機、音樂CD、MP4、MP3、便攜移動電視、DVD、收音機、手電照明、各類燈具、電動工具、汽車、各類測量儀器等便攜式產品供電或充電。可直接向鋰電、鎳氫電池、鉛酸蓄電池等各類電池充電。
當初姬云他們單位組織的野外生存集訓,姬云因為得罪了上司,因此這種事情,自然是把姬云派去參加了,也好在因此姬云收獲頗多,于是才有次逛街之時,發現有人售賣磁石,姬云這才想起來,自己還自制手搖發電器。
你只需要一個磁鐵、轉輪、梭子、銅線就行了,至于組裝,凡是學過初中物理的都可以自己組裝。
酒樓開業前三天火爆異常,天天爆滿,每天都營業到子時才結束,就這還滿足不了人們的需求,三天后一對賬,這三天純利潤達到了5000貫,相當于一天純利潤1600多貫,這大概是因為這三天是優惠期吧,過了這三天應該會有一個回落,到時候再看看酒樓每天的盈利如何,那才有參考價值。
等到酒樓開業第七日后,姬云又看了一下酒樓的營業數據還不錯,于是姬云這才放心帶著五十人的黑龍小隊回去了。
此次回去,姬云帶了好幾個被賣的孤兒,他們大多都讀過書,這也正是姬云花錢買他們的原因,黔南宣慰府如今需要太多會寫字的人了,像一般的抄寫,公文發布,這些都需要很多能寫字的人負責抄寫代為轉述,而且自從姬云將大量的后備官員們下放至護衛軍以后,這個人才缺口就更大了。
當然了姬云也不能空著手回去,此次姬云回去還帶了大量布匹、鹽巴和書籍。
這些書籍大多都是醫書、農書、史書等,從天文、地理、數學、手工業、工業等古代科學著作,像《九章算術》、《黃帝內經》、《齊民要術》、《洗冤錄》、《甘石星經》、《武經要略》、《孫子兵法》等都是姬云打包的對象,眼下還是要以學習科技為主,像詩詞那些花里胡哨的詩詞歌賦,還是等以后生活富裕了,在來學習吧。
姬云出來已有兩個月左右了,孫靈靈多次寫信來問,云哥哥什么時候回去?
姬云只說快了,等酒樓開起來后,他很快就回去,現在酒樓的一切都已走上了正軌,是時候回去了。
來的時候,因為姬云等對路況不是很熟系,所以姬云等從黔南到四川花了將近二十多天。
姬云走了,可是他掀起的風波,卻傳遍了整個大宋,就連遠在汴京的大宋皇帝宋仁宗趙禎也是聽聞蜀地出了一個少年天才。
其實姬云他自己也不知道,有些事并不是他所能主宰的,他掀起的這場風波才剛剛開始,而他將給這個時代掀起巨大的風浪才剛剛開始。
隨著姬云的出名,還有的是各種人向姬云遞了拜帖,有人邀姬云參加詩會,有人也瞧上了姬云生意,企圖用高價買下姬云的酒樓,這人出價極低,顯然是有所依仗,姬云當然沒有答應,結果果然第二天就流氓、官府的人前來搗亂,姬云出面,只是讓黑龍牙小隊自行處理,結果自然是,第二天這帶頭鬧事流氓頭子被掛在枝頭,而那些被賄賂的官員連同他們的罪證被送入了成都府大牢。
詩會,一向是許多穿越者裝三的最好場合,可姬云怎么會他們一樣,姬云裝的比他們高級多了,詩會上,姬云雖然沒有出現,可是卻出現了他抄的詩詞。
比如,《鵲橋仙·席上和趙晉臣敷文》少年風月,少年歌舞,老去方知堪羨。嘆折腰、五斗賦歸來,問走了、羊腸幾遍。高車駟馬,金章紫綬,傳語渠儂穩便。問東湖、帶得幾多春,且看凌云筆健。
《鷓鴣天·樽俎風流有幾人》樽俎風流有幾人。當年未遇已心親。金陵種柳歡娛地,庾嶺逢梅寂寞濱。樽似海,筆如神。故人南北一般春。玉人好把新妝樣,淡畫眉兒淺注唇。
《鷓鴣天·桃李漫山過眼空》桃李漫山過眼空。也宜惱損杜陵翁。若將玉骨冰姿比,李蔡為人在下中。尋驛使,寄芳容。垅頭休放馬蹄松。吾家籬落黃昏后,剩有西湖處士風。
《鷓鴣天·寄葉仲洽》是處移花是處開。古今興廢幾池臺。背人翠羽偷魚去,抱蕊黃須趁蝶來。掀老甕,撥新醅。客來且盡兩三杯。日高盤饌供何晚,市遠魚鮭買未回。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
當然了為了抄的像姬云也變換一個地名和人名,比如,陳同甫改成了狄漢臣等等。
為此人們還特意給姬云取了一個雅號,名曰:‘無面詞人’寓意為沒有臉見人,卻詩詞寫的極好,而見過姬云的一些商人竟然也從中嗅到了商機,特意到岐山樓見姬云一面,并且將之畫了下來,這一下子原本大宋有名的美男子蘇子美一下子變被比了下去,現在又不少的待字嬌娥紛紛求媒人向岐山樓提親,可是回來媒婆在見了姬云以后,又紛紛把自己的閨女,或是遠方親戚家的女兒也一并介紹給了姬云,可是姬云卻都好言婉拒了。
這一下子,從前的‘無面詞人’被傳成了‘無垢癡人’,而姬云也變成了無數少女小姐們夢寐以求,純潔無垢的謫仙,那是她們永遠都無法得到,只能癡癡望著的人。
五月末的一天,宋仁宗坐在垂拱殿的龍椅上,這時朝會已經結束。大臣正準備散朝,宋仁宗說了一聲:“晏相,你可聽說過‘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他喊住正是今年剛拜大宋宰相、樞密使加平章事的晏殊晏同叔。
這時距岐山樓開業快一個月時間,姬云的種種神奇伴隨著他寫下的幾首詞,也傳到了京城,這些大臣都聽過。對于這幾首詞的本身文學價值他們不敢否定,畢竟他們大多是進士出身,本身就有很好的文學修養,和氏璧和西貝貨他們還辨認出來的。
大多數人對姬云抱著聽些趣事的態度,畢竟突然之間不知從哪里冒出來一個十幾歲的少年,且作出這樣的驚天妙詞?哪怕是宴相公在十四歲以神童入試,賜進士出身恐怕也不行啊。當然了還有一種人,就連特別賭舌的文壇大家歐陽修,他也認為這是有人在弄虛作假,至少姬云這不知從哪里冒出來白丁是寫不出來的,或者是請槍手代筆。
本來這件事現在不但轟動了整個四川,更轟動了整個大宋,連在西北邊關防守西夏入侵的韓琦、范仲淹也在傳唱這幾首詞,而作為其中一首詞的主人公大英雄狄青也在傳唱那首破陣子,端的豪壯和雄奇。
這時聽到宋仁宗問晏相公,他們全都豎起耳朵。晏相公曾是當今官家的老師自然知道官家的脾氣,他看到宋仁宗說這話時臉上沒有惱意,于是說:“臣也曾聽聞過,想不到我大宋也是人才濟濟,臥虎藏龍了,竟然隱藏如此的一位寫的一手好詞的少年。”
宋仁宗聽了細細一回味,可不是嗎?
無論他如何妖孽不凡,難道我大宋還怕多了一個寫詞的人嗎?
趙禎的臉上立即露出會意欣喜的神色,眉毛兒也緩緩地翹了翹。
PS:四千!求推薦票,求收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