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的生活是苦悶的,是枯燥的,也是充實的,每個高三學習為了自己的未來,日夜兼程,刻苦求學。
雪瑩把未來堵在了高三,雪瑩想通過這一年的努力換取一個未知的明天,在高三的前段時光里,實話實說,雪瑩還是會在空暇時間為已經失去的感情而感到難過,雪瑩很重情,一段感情結束,雪瑩總是難以快速走出來,總是需要一段時光的沉淀才行。
每次一個人靜靜的坐在安靜的樓梯口里面,拿著需要復習的科目,心里無數次的與自己對話,給自己潛意識的力量,就像一只受傷的小狼,沒有他人的庇護和愛護,總還是需要自己給自己療傷愈合。
沒有人知道雪瑩內心在想什么,做什么,熟知雪瑩的人都知道她已經變化了,有時候這種變化令人發指。
似乎狼性就在雪瑩的骨子里,雪瑩不再像以前一樣,每次上衛生間或者是做什么都要帶上好朋友趙默,可是到了高三,雪瑩特別的反感自己之前的行為,雪瑩覺得這樣很懦弱,更多的時間浪費在聊天說廢話上,根本沒有太多的時間來做一些有意義更加值得的事情。
雪瑩每次都是選擇自己獨自去,好幾次,好朋友趙默也會問雪瑩,但是雪瑩都是搪塞,她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對于自己深愛的志剛,她也會在心里無數次的祝福和默念,雖然幻想過見面,但是在現實面前,卻始終將這份幻想湮滅,對于王巖,雪瑩自責內疚,但更多的還是成全,她覺得自己成全了沒有那么深愛的王巖,所以沒有懊悔和怨恨可言。
天氣也越來越涼,漸漸的已到深秋,每次下晚自習,雪瑩一個人走在深長的路上,總是心里會回想起她和王巖之前說話笑時的情景,此時物是人非,但沒有太多的悲涼。
下晚自習回到家里,雪瑩總是很快的洗漱完,然后挑燈夜讀,總是學習到深夜十二點多,她不會再想起誰,弟弟雪亮早已經睡著了,院子里,只有雪瑩房子里的燈是亮著的。
雪瑩感覺不到困,也不累,熄燈后,躺在被窩里,雪瑩總是使勁的閉上眼睛,然后什么都不想,她希望自己是已經遺忘了一切的小白,不愿意再多想起一絲絲的涼和痛…
夜總是很長很長,最初的時間里,雪瑩總是有意無意的夢到和她關系已經結束的王巖,雪瑩夢到王巖離開了她,然后自己一陣痛哭,不明白為什么,每次想起王巖,她就會想起志剛,是那樣的悲涼和唏噓,明明深愛,卻沒有交叉……
班主任調座位的時候,第一排沒有人坐,雪瑩第一個搶在第一排,雪瑩想離老師的距離近點,這樣老師講題時總是可以聽的很清楚,也很清晰,因為第一排對雪瑩而言,總是有著督促和監督的含義,雪瑩喜歡這樣,喜歡與老師靠近,然后避免上課睡覺。
雪瑩也嘗試叫好朋友趙默坐到前面,這樣老師講課可以聽的更清楚,可是趙默總是膽子小,每次拒絕雪瑩的建議,雪瑩只好尊重她的意見。
坐在第一排,雪瑩聽課聽的很認真,作業也做的很及時,更重要的是可以隨時請教班級學習不錯的好學生。
雪瑩最感謝的是班里的張輝同學,他理綜很棒,性格內,話也少,但是他總是給人感覺很厲害的樣子,果然每次化學他都是年級里最厲害的,課外活動的時候,大部分同學都會選擇去操場玩,有的同學忙著談戀愛,有的同學打籃球,有的同學聊天說話,雪瑩選擇做題,張輝經常課外活動不出去,雪瑩也就會請教張輝,每次請教,他總是很耐心的給雪瑩講解,這一點雪瑩內心非常感激張輝,畢竟他愿意耐心的幫助雪瑩。
以前雪瑩課外活動總是出去和王巖待在一起,現在王巖不在了,雪瑩就自己待在自己的座位上,有時候看同學的語文報紙,有時候做練習題,雪瑩做的很認真,也很刻苦。
雪瑩雖然心里也會想起志剛,但是她再也不會像之前那樣瘋狂的登錄扣扣,然后癡心的等他上線了,雪瑩把她對志剛的所有喜歡和愛都深深的封鎖在心里,對誰也不說,對誰也不傾訴,無人知曉。只是任其隨著歲月而變的深沉,厚重。
弟弟雪亮已經上高二了,回到家里,姐弟兩人總是會分享彼此的有趣之事,誰誰誰上課怎么了,發生了什么有趣的事,考試怎么樣………兩個人總是討論這些,也覺得是一種莫名的幸福。
上了高三,雪瑩周六也要補習,所以休息日只有周日一天,或許是由于平時學習太刻苦太辛苦的原因,一到周末,雪瑩直接睡到十二點才醒,因為是真的困,姐弟兩人晚上經常吃不上飯,弟弟臉有點修長,雪瑩的眼窩也深深的陷了進去,體重也只有九十多斤,或許是營養不良,雪瑩會經常感到頭暈腦脹。
每天桌子前放一堆書,看著真的是壓力山大,不只是雪瑩,幾乎整個高三的學生都是如此。
說來也感謝自己,雪瑩在高三的時候,上課幾乎不會睡覺,雖然晚上睡的很晚,早上起的很早,但是上課除了晚自習時候會困一下,其它整天都很精神,而班級其他的同學從早睡到晚,或許大家是真的累。
最嚴重的是上班主任程老師的物理課時,睡覺的學生最多,可能是真的太困了,有時候有些同學直接趴在桌子上呼呼大睡,班主任畢竟也是過來人,對此現象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高三的時候,每個同學都很緊迫,大家平時說話也沒有高一高二那么多,打鬧的次數也越來越多,彼此的差距也越來越大。雪瑩心里深深的明白自己在班級里的位置,雖然很刻苦,但是成績一直保持在中間,不上不下。
在理科班級里,用自己的努力保持這樣的成績其實是非常難的,稍不注意就會下滑,而且大部分都是男生,男生似乎天生比女生占優勢,雪瑩班級里女生的理綜統一不是很厲害。
雪瑩的認真和改變,班主任程老師也看在眼里,記在心里,高三上半學期的時候,雪瑩幾乎每天都坐在樓梯口里面,苦讀。
心里的情痛還要感謝雪瑩在語文報紙里看到的一句話:"二十歲的時候,失戀了,以為失去了全世界,但到六十歲的時候,就不那么想了。"這句話是白巖松說的。不知道為什么,這句話就跟顯靈了一樣,對雪瑩的作用非常大。
雪瑩看了這句話,心里默默的讀了一次又一次,在這一次又一次的默讀中,她似乎被點化了一樣,眼前一亮,竟然頓悟了。
雪瑩發現自己沒有之前那樣痛哭了,她也不想渴求一杯忘情水忘記一切了,她竟然發現自己學會放下了,心里一股清泉涌入,非常的幸福。
是的,感謝白巖松的那句經典話,或許白巖松自己都沒有想到,他說的那句話對一個高三失意的少女而言是多么的重要和有意義。
從此之后,雪瑩不再那么悲觀,也不會輕易流眼淚,寫日記的時候,也不是一遍又一遍的回憶和深挖自己的自責懊悔,更多的反而是感激和感恩。
雪瑩感恩自己曾經擁有的一切,也感激自己遇到的一切,對于她對志剛的愛,雪瑩選擇用祝福來面對,對于王巖的愧疚,雪瑩不再自責責備自己,反而對王巖是另一種的祝福和成全。
心中的痛終于煙消云散了,對于學習,雪瑩變得更加自信和認真了。
深秋越來越深,溫度越來越寒,回首之時,竟覺得如此的頑強和完美。
愛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會選擇放,癡到一定深度的時候,會選擇收,放與收正好是一個人一生都追求的道,學會放下,是一種智慧,學會祝福,是一種明智。
雪瑩毅力般的努力一直進行著,直到高考來臨,也沒有松懈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