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畫上的中華經典故事·正義篇
- 沈泓 王本華主編
- 1504字
- 2020-05-27 17:00:34
序
年畫,顧名思義,就是過年(春節)時張貼的畫。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特別是生活在廣大農村地區的民眾,對年畫應該非常熟悉。富貴娃娃、吉祥獅虎、祥瑞牡丹、神話故事、歷史人物等,栩栩如生的形象寄托著人們的美好愿望,伴隨著人們的永久記憶。
年畫反映著民間的生活風俗、人們的虔誠信仰、古老的神話傳說和悠久的歷史傳承,其中包蘊著豐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故事。海天出版社決定將這些經典故事分門別類,結集出版,既是保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需要,同時也是從中挖掘傳統文化精髓,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舉措。
這套“非遺·年畫讀書課系列”共六冊,每冊一個主題,分別為仁愛、民本、誠信、正義、和合以及大同。叢書中的年畫均源自沈泓編著的“非遺·中國年畫經典系列”,遴選工作也由沈泓先生親自完成。沈泓多年致力于中國年畫的考察、保護和搶救工作,整理了大量與年畫有關的資料,撰寫和出版了很多相關方面的文章和專著,是“中國收藏木版年畫最多的收藏家”,也是“寫作出版年畫專著最多的學者”(孫建君語,他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由于他在這方面的眾多成果和突出貢獻,所遴選的年畫基本上具有極大的代表性和典型性。這一點,我們翻開每一冊書就可以感受到。
這套叢書除了年畫部分,更重要的是與年畫相關的經典故事的講述,以及相關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價值的挖掘和闡釋,其中特別值得關注的是與中小學基礎教育的結合。這部分工作主要由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中語專委會”)組織相關人員完成。
中語專委會成立于1979年,是教育部門最早成立的學會組織之一。在將近40年的發展歷程中,在呂叔湘、劉國正、張鴻苓等前輩的努力下,中語專委會團結了一大批語文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逐步形成了“以研究學術立會、以服務教師為本、為語文教育建言獻策”的發展理念,在業內具有極大的影響力。該套叢書的撰寫工作,中語專委會主要邀請了北京、廣東、江蘇等地的優秀教師以及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部分語文教材編寫人員共同參與完成。他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爬梳整理,認真選擇,精心撰寫,以饗讀者。本套叢書每冊包括若干章節,大多數章節由三部分組成。一是“來龍去脈”,圍繞主題講述故事始末、淵源、發展和變遷等,既尊重歷史又注重趣味,力求讓讀者在活潑有趣的語言敘述中感受傳統文化的價值和魅力。二是“知識廣角”,是對故事的擴展、延伸、遷移,有的是相關故事,也有的是與故事或主題相關的文學作品、其他知識等;如果是文學作品,還會附一定的賞析文字,廣博的視野更能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三是“點悟·絮語”,簡要闡釋年畫主題在現代社會的意義,對個人自身的引導,從而對傳統文化去蕪存菁,既弘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流價值,又使廣大讀者,特別是青少年讀者從中受到熏陶,得到教益。
眾所周知,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命題;2014年3月,教育部頒布《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同年教師節期間,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北師大師生時指出“應該把這些經典(指傳統文化經典)嵌在學生的腦子里,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這些都對傳統文化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特別是《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從加強傳統文化教育的基本原則、主要內容、學段安排、師資建設、實施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指導性意見,將其作為貫徹黨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要求各級各類教育部門和單位貫徹落實執行。在這樣的大形勢下,以年畫為綱,梳理其中蘊含的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內涵和價值,其重要意義也就不言自明。
叢書即將付梓,特作此序!
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
王本華
2016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