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知識廣角

鐘馗嫁妹

這是我國民間流傳甚廣,且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傳說故事之一。

話說鐘馗被玉帝封了鬼王,既有文臣武將出謀劃策,左右輔佐,又有三百陰兵身后跟隨,聽從他發號施令。于是,他呼出一口長氣,仰天一串大笑,陰郁和苦悶頓時煙消云散,心情爽朗無比。正要拔出七星寶劍,揮手一指,帶領隊伍,浩浩蕩蕩奔赴就任。突然,心頭凜然一驚,眉頭一皺,反身合掌弓腰,還沒有說話,玉帝就先問了:“愛卿,還有未了心愿,只管直說!”

“玉帝明察,臣馗確實還有一樁隱憂未曾放下,此番若返陽間而成大業,定是惡斗險殺,我要全力以赴。可我父母早已亡故,小妹尚未婚配,總是我的心頭牽掛。”

玉帝準奏,讓鐘馗自行帶領人馬,返鄉先將后顧之憂解除,再擇日就職上班。

身邊文臣富曲問鐘馗有什么打算,鐘馗說道:“婚嫁之事,還得遵從民間習俗,一要父母之命,二得媒妁之言。我鐘馗雖死,如今當得鬼王,第一憑長兄,盡父母之責;第二要代媒妁之言,將妹妹許配杜平;第三,我鬼王嫁妹,同時也是踐諾人間知恩圖報、重情重義的美德。”第一條第二條好理解,第三條從何說起?富曲和身邊人睜著眼睛有點不理解,甚至覺得鬼王有點夸大其詞。

鬼王捋一下須發,沉吟一聲,這才告訴他們事情的來歷:杜平是他的同窗好友,雖然是富家子弟,可性情平順,待人真誠良善,樂善好施,無半點驕縱紈绔習氣。就說平時讀書,家里送來好吃的,他總要勻出一半,讓鐘馗分享;后來赴長安趕考,吃住盤纏也多得他的幫助。因為落榜殉身,還是他雇人殮尸,扶柩送回老家隆重安葬。鬼卒們聽了,也禁不住被杜平的仗義感動,年輕的小卒們甚至有點崇拜。

鐘馗手一揮,騰上半空,平地氣旋,一行鬼風馳電掣一般,眨眼就到了鐘馗老家。鐘馗讓鬼卒們斂聲靜氣,先暫時在野外樹林子里停駐,然后用鬼王令牌令旗招來土地神,讓土地神找個山洞把幾百號手下安頓好。

鐘馗這才帶富曲和幾個隨從,先到杜平家大院。人鬼相見,陰陽兩隔,這杜平一身正氣,磊落堂皇,敞開心扉,依然是那份熱腸,依然是把鐘馗當大哥敬重。聽到鐘馗的來意,杜平更是爽朗一笑:“哈哈,大哥,正中我懷,豈敢不從?您不知道,這幾日我正在琢磨此事,如何與您通達此意哩!”

接著,鐘馗再回家與妹妹相見。妹妹獨守幾間茅房,原本家里就不寬裕,自從哥哥一去,日子更是困難,整日里不由得愁眉緊鎖。這一見到哥哥,恍若夢中一般,未語淚先流。等到情緒稍一安定,鐘馗將自我經歷簡單敘說了幾句,然后把自己代替父母媒妁的打算告訴妹妹。妹妹只是點頭,心甘情愿聽從哥哥安排。

原本哥哥鐘馗離開的這些日子,妹妹就已經得到杜平的多般照顧,柴米油鹽,缺什么就接濟什么。隔壁阿二有非分之想,白天碰面,不是浪語調戲,就是想動手動腳,或者半夜敲門等等,要不是杜平雇個大媽來陪護,不知道會鬧成個什么樣子哩!

隔天就是除夕,那就在明天過門入新房吧。鐘馗一句話敲定。妹妹擔心什么都沒準備,鐘馗讓妹妹不用操心,一切由他安排,她自己只要讓大媽幫忙修眉、開臉、繡花就好了。

第二天,鐘馗一邊吩咐幾個強悍鬼卒把阿二擄進山洞,餓他三天,以示懲罰;一邊讓富曲組織全體手下分別從集市上備齊一應物事。傍晚時分,鬼卒們戴上各種面具,抬著花轎,高舉花燈彩旗,敲鑼打鼓,熱鬧喧天,把妹妹送進了杜平的院落,了卻心愿。

鐘馗嫁妹/桃花塢年畫

鐘馗嫁妹/桃花塢年畫

五鬼鬧鐘馗

《慶豐年五鬼鬧鐘馗》雜劇,將原來在晉至唐記載中的鐘馗啖鬼的恐怖猙獰,用頌揚五谷豐登和太平吉祥的熱鬧氣氛代替,慶豐年、頌恩德成為該雜劇的重要題旨。

全劇由楔子和四個折子戲組成。楔子里交代說,鐘馗是終南山甘河鎮人氏,姓鐘,名馗,字君實,幼習儒業,苦志攻讀,平生正直,不信邪鬼,歲前中了科甲,后因楊國忠掌卷子,兩次未中。如今正逢科考,鎮長叫他前去應試。

頭折講,鐘馗在趕考途中,在五道將軍廟里借宿,遇到大耗小耗二鬼。在他熟睡之際,兩個小鬼將其唐巾偷走。他醒來后將其趕走。該劇中并沒有小鬼將其毀容的情節或字句。

第二折講,在殿試中,參加考試的有鐘馗和常風二人,常風賄賂殿頭官,而鐘馗卻憑文才應試。

第三折講,鐘馗在試院中“文才廣覽,詩句驚人,有談天論地秀氣,此人中第一名進士”。殿頭官為他奏知圣人,封他為天下頭名狀元,賜他靴笏襕袍。但不知為何原因,鐘馗回到旅店便“一氣而死”了。劇中人張伯循云:“大人不知有秀才,鐘馗不知怎生回到店中,一氣而死了。”鐘馗死后,被玉帝封為判官。“正末粉判官”(鐘馗鬼魂)上場自述:“小圣終南進士鐘馗是也。因我生平直正、膽力剛強,來到京師應試不用,一氣死歸冥路。上帝不負苦心之德,加為判官之職,管領天下邪魔鬼怪,不期大人賜與靴笏襕袍,小圣如今一夢中知謝大人,走一遭去。”這一折加了一個“尾聲”,寫殿頭官夢見諸多鬼怪,并為其立廟,一個判官降服眾鬼,自稱是終南山不第進士鐘馗。“我如今奏知了圣人,著普天下人民盡都畫他形象,與他立廟。”

第四折講,上命加封,五福神(土地、井、廚灶、門、戶尉之神)和三陽真君等都來朝見。天福問鐘馗,當日于五道廟中怎生不怕鬼怪。正末(鐘馗)云:“眾位尊神、三陽真君已登天界,聽小圣說一遍咱。〔鷹兒落〕我當日在生時,性躁凡(煩),行事衣(依)公道,指望待步,蟾宮折桂枝,誰想在宮貢院中遭剝落。”

地福云:“你在生時怎生不懼狠鬼?”

正末云:“重(眾)神祇不知小圣的心也。〔得勝令〕我又不曾犯法共違條,行事不虛囂,為什么全不把神靈怕,有忠心輔圣朝。”

三陽真君云:“你今日管押天下妖精,加你為都判官領袖,則要你行事的(得)當,年年正旦掃除鬼怪者。”

〔唱〕“更誰敢輕薄,有這些鬼力從吾調,若錯了分毫,將他來定不饒。”

鐘馗捉鬼/桃花塢年畫

判官鐘馗/高密年畫

戲的結尾,作者通過鐘馗所轄的五個鬼(青、黃、赤、白、黑鬼)頭上的三個炮仗作為象征,把全劇的思想落在三點上:圣壽無疆、萬民無難、五谷豐登。

“五鬼鬧鐘馗”題材,在明清其他作品中多次出現,并發展簡化為“五鬼鬧判”。“判”在當時的文藝作品中幾乎成為鐘馗的專指。如明萬歷年間(序寫于丁酉年,即1597年)羅懋登著《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九十回有“靈曜府五鬼鬧判”回目,講的是五個因戰爭而死的鬼在陰曹地府定罪,多獲惡報,五鬼不服,亂嚷亂鬧,結成團伙。判官見他們來勢洶洶,站起來喝道:“唗!什么人敢在這里胡說?我有私,我這管筆可是容私的?”五個鬼齊齊地走上前去,照手一搶,將筆奪下來,說道:“鐵筆無私。你這蜘蛛須兒扎的筆,牙齒縫里都是絲(私),敢說得個不容私!”

明隆慶二年至萬歷三十年間蘭陵笑笑生所著的《金瓶梅詞話》,第六十五回,寫李瓶兒死后,各路賓客來吊喪。十月初八是四七,請西門外寶慶寺趙喇嘛來念番經、結壇、跳沙。十一日,由歌郎并鑼鼓地吊來靈前參靈,演出各樣百戲,如《五鬼鬧判》《張天師著鬼迷》《鐘馗戲小鬼》《老子過函關》等,堂客都在簾內觀看。

《慶豐年五鬼鬧鐘馗》劇本結構紊亂,文字也粗劣,盡管藝術上無甚可取之處,但它起到了證據的作用,即證明在明代就盛行五鬼鬧鐘馗的故事。同時,明清兩代流傳下來的以“五鬼鬧判”為題材的繪畫也較多,這說明“五鬼鬧鐘馗”的故事,作為鐘馗傳說在流傳中附著上去的一個新情節單元,至少在明萬歷三十年之前,已經在民間形成并流傳得相當廣泛了。

鎮宅賜福

話說鐘馗做了鬼王之后,捉鬼鎮妖,驅魔除邪,所向披靡,斬獲多多,為人世陽間打出了一個清凈太平世界。再加上天時和暢,風調雨順,天下五谷豐登,百姓自然安居樂業,一派歌舞升平氣象。于是,各地寺廟香火更旺更盛,鐘馗更為百姓擁戴和信賴,供奉更加虔誠殷勤。因此,鐘馗也更為謹慎小心,責任心和擔當更強。這時,各地寺廟更多,總數大概已有三千之多。鐘馗先遣陰兵三百,招兵買馬,再加上閻王支持調配,規模擴大到三千之眾。每個陰兵負責一座廟宇的鬼情上達。

那日,鐘馗得點空閑,正想放松身子平躺舒展一下。哧溜一聲,陰風一股,一個陰兵跳到了他的床邊,還沒等他開口,鐘馗忽地坐起:“說,出了啥事?”

“衡山腳下南岳大廟有人燒紙告狀,說他們一家就住在山腳下,初一十五,逢年過節,不管天晴下雨,他們家上供燒紙,從來都是十分虔誠,不曾有半點茍且潦草。而且幾十年來,他們一家人為人老實本分,做點小本生意,從不賺取昧心錢。村里來了討米叫花子、出家化緣的,每回都會慷慨贈予,不敢怠慢。偏偏這樣的人家,生養了七八胎,沒個孩子能好好活到成年。眼看快到半百,家里還是人丁稀少。你要說屋宅風水不好,原來建造時,還專門請了地仙羅盤堪輿的。”

鐘馗跳下地來,從墻上取下寶鏡,揭開布面,對著鏡面哈氣三下,口吟三聲“衡山”。鏡面立時映出衡山土地神來,鐘馗讓剛才的陰兵再復述一遍,然后追問真相。衡山土地神沒有否認,說這事要從屋主的上代說起,房屋建造時,有個建筑師傅當時生氣,在東南角的地基石頭縫里,壓了幾張紙畫的小鬼。主人不知道,房屋建好后,他們家就不順,總有那小鬼出來作祟弄怪,嚇壞了孩子。

真是豈有此理!鐘馗氣得兩腮的胡須都要橫飛起來,“那個建筑師傅是哪里人?讓他不得好死!”土地神告訴鐘馗,那師傅早幾年就死了,他們家也沒個好的,犯不上再給什么懲罰。鐘馗認為,存心為惡,不能放過。他告訴身邊的人,到閻羅那里看看《鬼名冊》,做鬼也要讓他再受地獄懲罰。

鐘馗鎮宅除邪/鳳翔年畫

“大王好供,小鬼難纏,險惡小人在各地都是不少的。大王要是有個驅邪鎮魔的萬全對策就好了。”愁煩的土地神提出一種方案。

鐘馗低頭一想:“這樣,畫我真相,從頭到腳,上要寶劍橫指,下要單腳獨立。盔甲戰袍,須發橫飛,雙眼像兩個銅鈴圓瞪。整個造型威武神勇,鋼鐵一般堅不可摧。再分別從右到左,右下五雷符,左下蓋兩方篆體鎮宅、神判朱砂印章。讓百姓張貼,貼到哪,哪里管用,就是貼到豬欄雞圈,也保家禽家畜避瘟疫,多下蛋,長膘。”

從此,天下百姓遵照鐘馗的旨意,把他鎮邪驅鬼的形象四處張貼,鬼魅的氣焰收斂得多,天下也更太平。

神判鐘馗

鐘馗在人們心目中,為吉祥神靈,稱作神馗,專捉鬼怪妖魔,除暴安良,又稱“神判”。鐘馗的判官身份源于何時已無從考證,從文獻記載來看,早在北宋中后期就已出現。那么,鐘馗又是怎樣成為判官的呢?

民間故事的解釋是這樣的:本來鐘馗死后也和所有人一樣,要去陰曹地府經受煎熬,被閻王爺管轄,但玉皇大帝聽說了鐘馗的冤情后非常同情,于是大發慈悲,速派使者通報下界,一路放行不得刁難。玉帝似乎對鐘馗剛烈不屈的性格非常贊賞,還有意委以重任,在黃泉路上,鐘馗接到一紙聘書,被玉帝任命為陰陽兩界的判官。

這判官職務,并非無中生有。在人間朝廷官場,判官也是實力派人物。北宋官制系統中,判官協助三司使工作。三司使是政府的最高財政長官,掌握國家財政大權,地位僅低于宰相。那么協助他工作的判官自然也是官場的實力派人物。由于判官財權在握,極易產生貪污腐敗現象,所以歷來都是選擇德高望重、鐵面無私的官員擔任。北宋著名的清官包拯就曾擔任判官一職。

考察鐘馗早期形象的變遷,我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鐘馗形象所具有的兩重性。他既有儒雅、莊重的傳統文人品格,也有詼諧、風趣、世俗的一面。

年畫中鐘馗形象的主要特點是威風凜凜、正氣凜然,這符合鐘馗的身份,同時,鐘馗年畫也有溫馨和諧趣的一面,這增添了鐘馗形象的生動性,讓民眾感到他可親可敬,使他在民間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鐘馗最常使用的武器就是手中的一把寶劍,這不是一柄普通的寶劍,而是道士專用的斬鬼武器——七星劍。仔細觀察,可以看到寶劍身上有七個相連的圓點,是北斗七星圖案。北斗七星,在道教中擁有崇高的地位,是道士作法事時參拜的最重要的星宿神。明清以來,民間活躍著許多道士,他們游走江湖,專以作法事為職業,宣稱通過他們虔誠的禱告,北斗七星之神就會下凡人間,為人消除災禍、疾病,驅除邪氣,斬除妖魔鬼怪。這些佩帶七星劍的鄉間道士,在人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大事小事無不插手。他們頻繁地請鐘馗下凡捉鬼,賦予鐘馗新的職能。于是,具有道教神仙法力的鐘馗,也佩帶七星劍登場了。

靈寶神判/鳳翔年畫

靈寶神判/鳳翔年畫

鎮宅神判/鳳翔年畫

鎮宅神判/鳳翔年畫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山县| 城步| 海林市| 阿合奇县| 松原市| 洪湖市| 呈贡县| 海口市| 黄陵县| 正安县| 九龙城区| 彝良县| 嘉禾县| 红安县| 衡阳县| 东安县| 淮北市| 陵水| 镇远县| 饶平县| 河津市| 嘉义县| 自贡市| 神农架林区| 罗江县| 尚志市| 大田县| 韶山市| 新竹县| 莱西市| 达孜县| 晋中市| 汉寿县| 布尔津县| 南开区| 青川县| 莆田市| 米脂县| 兴城市| 云南省| 陇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