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涼山故事
  • 李輝
  • 1461字
  • 2020-05-22 16:00:44

古跡仍然,遠去的往事凹凸觸摸

歷史上,禮州曾七朝設縣郡,五代置州所,有“蜀軍安營駐戍,太平軍筑臺吊鼓,工農紅軍打富濟貧”等史跡。如今的禮州鎮地域內有三處古城,兩處位于鎮東郊大約一公里處的陳遠村和田壩村東山腳下,另一處就是今天的禮州古城。

陳遠村的漢晉古城遺址,土筑城垣,墻厚6米,殘城垣高1.3米,四墻閉合,面積有1平方公里。城中曾發掘漢代陶片和漢五銖錢幣等遺物。古城南、北、東三面有戰國至西漢大石墓、西漢中晚期土坑墓、東漢至魏晉磚石墓等密集分布。考古專家稱,古城為漢代蘇示縣治地。

元代古城遺址在田壩村,當地人稱它為“新城”。依山傍水,自東向西地勢開闊,宜人居住。城南熱水河北岸有新石器遺址,城東靠云斷山麓有戰國至西漢大石墓;城墻土夯,南北長340米,東西寬260米。現遺址東、南、北三面城垣可見,西面城墻在20世紀60年代修建成昆鐵路時拆除。城內采集有元、明時期的瓷片,漢晉幾何紋殘磚。

如果說,那兩處遺跡給人的印象,因為時光的久遠已經十分模糊的話,那么改建于明洪武年間的古城,600多年來的往事仍可從時間的斑駁中依稀觸摸。

這個禮州,這個西昌城北23公里的小鎮,為什么總給人以懷想呢?

老人們記得早年古鎮上的許多建筑,多以木構、土坯墻為框架,能夠經受上百年風雨飄搖,和安寧河谷地帶氣候干燥有極大關系。

拐過石板老街,仰頭望,天空總是湛藍色的,潔白的云朵輕輕地劃過,仿佛與眼前這些落滿歷史塵埃的房屋,和著一首律動的音樂。

鐘鼓樓靜靜地佇立。三層閣臺,六柱八角,雄偉壯觀。魁星閣頂臺正中為木雕魁神,東南北三面各懸一匾,東掛“魁聯壁絡”,北懸“蘇示古縣”,南書“亮善遺蹤”。閣內裝置鼓樓,八方爪角飛檐上翹,其上端系有銅鈴,隨風吹動叮當作響,清脆的聲音遠遠地傳向四方。

鐘鼓樓下為拱洞通道,圓頂天花板上有五光十色的雕刻繪畫,巧奪天工。

南北街尾柵門外半里許各修有一處接官廳,樹碑記事。南郊場壩中筑造一座三層臺的字庫寶塔。此塔建于清道光庚戌年(1850年),塔上嵌有“鄉規民約”等碑刻文字。

明清時,禮州受宗教文化影響,掀起建廟熱潮,各種寺廟至清末達45座。幾乎街街都有宮宇,巷村有寺廟。如城內有祖師殿、關帝廟、川帝廟、城隍廟、觀音閣、天上宮等;城外有玉皇廟、恒王宮、財神廟、文昌宮、萬壽宮、忠烈宮等;城郊有佛祖殿、牛王廟、天王廟、五顯廟、孔明廟、止水寺等。可謂各路神仙,各有時空。

禮州古鎮的制高點,是建于明萬歷五年(1577年)的祖師殿,在今西禪寺內。

現保存較完好的文昌宮,位于城外南街,建于清光緒甲申年(1884年),坐東向西,宮宇氣勢輝煌,布局嚴謹,工藝講究。縱三院,橫三排,紅墻筒瓦,古色古香。殿前院中修有大理石鑲嵌的“拜閱臺”,此兩邊左面鐘樓閣下為“誦經廳”,右面鼓樓下為“習作室”,清末曾在此開辦“亮善書院”。院壩南北兩面廂樓直通戲臺后面的化妝室,戲臺頂為魁星樓。魁閣四面開窗,能飽覽全鎮勝景。

午后,人們早就不慌不忙地在臨街的茶館里,聊天下棋。我也隨意走進一家,立即有店主泡上茶來,旁邊樂呵呵的幾位老漢點著頭打招呼。

“在禮州鎮的老街上,隨處都是茶館。”

“沒得事情,大家都愛到茶館里耍。幾乎每個茶館人都多,一杯茶、一副牌、三五好友就能在這里坐一天。”

“現在來茶館的也不一樣了,咋個喜歡自己抱著茶杯來,玻璃杯、保溫杯、紫砂杯,反正是五花八門的,算是禮州茶館的一大特色吧。”禮州不偏僻,108國道、G5高速公路、成昆鐵路都從這里經過,離西昌青山機場10公里,西昌衛星發射基地每有衛星發射時,也總是讓禮州感到顫抖……但禮州的悠閑時光,讓我明白了凡此種種,好像也沒有打擾多少禮州人寧靜古樸的生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梁平县| 姜堰市| 平昌县| 万载县| 成武县| 芒康县| 托克托县| 电白县| 沐川县| 康乐县| 阳泉市| 博乐市| 吐鲁番市| 贡觉县| 施甸县| 枣庄市| 嵊泗县| 石景山区| 鄯善县| 册亨县| 德化县| 斗六市| 南漳县| 修武县| 黑山县| 共和县| 商水县| 青龙| 商河县| 聂拉木县| 蒙山县| 盘锦市| 太康县| 永平县| 虎林市| 阳山县| 日喀则市| 稷山县| 上高县| 浠水县| 长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