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力:創業如何在事與難中精進
- 吳世春
- 2437字
- 2020-05-13 17:41:20
序言
乍暖還寒時,最難將息。
2020年的開端,太不尋常。一場疫情,讓企業經營面臨比想象中更困難的境況。
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聯合調研的一份報告顯示:有1/3的企業,其現金流僅可維持企業正常運轉2個月;還有1/3的企業,其現金流只能維持企業正常運轉1個月……
這場疫情對一些行業的影響時間很可能會超過3個月。這意味著很多企業在一季度是沒有收入的。這對很多中小企業的創業者來說,幾乎是不可愈合的創傷。一個家庭破產或者負債表上的負債很多,它還可以通過長時間的還債修復負債表,但一家企業資產負債表上的負債情況惡化,它的結局就是破產清算。
即使疫情結束,其影響也不會瞬間消失。社會恐慌心理對消費的影響也將沖擊很多原有的經濟鏈條。此外,大災大疫之后,整個社會經濟也需要時間恢復,這些都是企業在接下來的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里會面臨的困境。
所以,待到疫情結束,那些停擺的中小企業能否重啟或者如何重啟,現在來看都是未知數。
而我希望,這本書能給大家帶來些微幫助。
原以為,這部書稿的完成,之于我最大的意義就是它了卻了我長久以來的一件心事。現在看來,因緣際會,疫情之下,它或許又具有特殊的意義。
我是一位連續創業者,也是一位接觸過上千位創業者的投資人,這兩個身份都促使我越來越喜歡思考創業的本質問題。
我認為,創業是和平時期最絢爛、最刺激的一種生活方式。無論成敗,它都已經最大限度地拓展了生命的深度和廣度。從整個大環境來看,這是一個不乏創業夢想的時代。創業可以改變人生、改變世界、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這個概念或許過于恢宏,但有很多人正在將這個愿景轉化為現實,并且未來還會有更多的人加入其中。
創業是什么?這些年來,我見了非常多的創業者,評估了很多創業項目,見證了21世紀前20年中國波瀾壯闊的企業發展史、更迭史,也經歷過“非典”時期,正在經歷這次疫情。以上經歷讓我愈發清晰地認識到,所謂創業,就是創業者帶領一群未知的人,去一個未知的地方,干一件未知的事情。自始至終,創業都在與不確定性為伍。說到底,創業成功永遠都是小概率事件——疫情之下,這個概率之小,恐怕更為驚人。
這種對沖和碰撞,讓我極力地想盡己所能做些什么。
2014年,我們創立了梅花創投。梅花創投的使命就是幫助聰明的年輕人成為偉大的企業家,落到實處,就是要幫助創業者提高科學決策的水平,真正地提高創業成功率。
正是基于這個理念,這幾年我在很多場合分享了自己關于創業的認知、心得、經驗和教訓,甚至連續幾年在創業黑馬開設了創業心學實驗室創業課程……
但是,這些方式終歸受眾有限,所以我開始思考將我的這些認知和心得著書立說,讓更多的人看見、讓更多的人少走彎路。這就是我創作本書的初衷。
那么,具體分享什么呢?
創業是一個系統問題,與之相對應,創業者需要的也是一個完整的、能支撐自身成長和企業發展的底層思維系統。什么是底層思維系統?它是整體地、動態地、連續地思考問題的思維模式,是在復雜的動態系統中化繁為簡的智慧。
投資創業也是一個系統問題,如果我們用線性思維解決系統問題,就會出現“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或者“守株待兔”的情況。所以,一個好的底層思維系統必須既能指導解決實際問題,又能邏輯自洽——有方向、有方法論、有成果,也有驗證機制。
所以這些年,我一直在思考和尋找是否有這樣的一套哲學理論體系,它能全維度地覆蓋這些問題。最終,我在陽明心學中找到了這個密碼。
王陽明是心學大家,也是一代圣賢,更有人稱其為“儒家五百年來罕有之完人”,其歷史功績和哲學高度已無須贅言。陽明心學發軔于儒學,但又與傳統儒學有所不同。
儒學強調仁、禮、內圣,而心學是傳統儒學的繼承、發展和補充。它延續并繼承了儒學的理想主義精髓,順應了時代的發展和現實主義的邏輯,同時也把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的矛盾統一在了一起。它本質上追求的是“內圣外王”的價值取向。
這其實也是創業的本質需求。創業,既需要理論方法,也需要實踐經驗;既需要仰望星空,也需要腳踏實地;既需要大步前行,也需要抵御誘惑;既需要追求利益,也需要致良知、不忘初心、堅守社會責任……這樣才能讓企業在發展的道路上走得更遠,走得更穩。
除此之外,我也是一位連續創業者,雖然現在已經不愿多提起,但是今天年輕創業者遇到的所有迷茫、困境以及至暗時刻,我都遇到過。正是這些經歷,讓我意識到強大的心力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很多的問題。
正是因為這一份特殊的淵源,我對陽明先生和陽明心學天然多了一份親近和探究的興趣。結合自己的10年觀察、10年實踐,我總結、提煉、完善了自己關于創業的一套理論,并將其稱為“創業心學”。
創業心學的核心是一個有方向、有方法論、有成果也有驗證機制的心學閉環。對創業者來說,創業心學最大的價值和意義就在于,它提供了一套支撐創業者認知成長的底層思維系統。至此,也算初心始成。
雖然我研究的時間不短,但工作冗雜,真正訴諸筆端的時間極為有限,倉促成書。如書中有不足之處,還請各位讀者提出,我們共同探討。
當下,創業環境和企業經營面臨一些危機。經濟增速放緩、銀根緊縮、發生了重大疫情等,行業內不斷有人唱衰——“創業的黃金時代結束了”,所以創業者較之以往多了些思慮和警惕。
當危機來臨,例如此次疫情,創業者應該如何面對?我有幾點建議。
第一,提升我們對于危機的認知力,增強應對危機的心力。
第二,認知清楚,才能決策正確,才能轉“危”為“機”。
第三,創業者的心力強大,才能穩定“軍心”,企業才能順利轉型。
第四,跑贏同行,你的微觀努力能夠部分抵消某些宏觀上的影響。很多行業都會出現“剩者為王”的現象。在危機中,創業者心力比較弱小的企業,很有可能會消失。
第五,當下,正是你脫穎而出、跑贏市場的一個轉機,這又是另外一種認知,唯有心力強大者方能把握。
作為一位投資人,我依然看好未來10年,中國依然是創業和投資最有前景的地方,也依然看好那些“有野心”和有動力想要改變命運的年輕人。
在創業心學實驗室,我們的口號是“讓改變當場發生”。日月歲深,希望我們進心不退,也希望每一位讀過本書的朋友都能有所改變。
是為序。
吳世春
2020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