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網絡空間是人類生活空間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近年來網絡技術的發展和網絡安全事件的增多,網絡空間安全的重要性越來越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重視。網絡空間安全直接關系到國家安全、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和個人信息安全,世界各國政府紛紛將網絡空間安全戰略納入國家發展戰略,從而推動了網絡安全技術的快速發展。
只有全面提高社會公民的網絡安全意識,才有可能從根本上做好更廣泛的網絡安全防護工作。
2014年,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簡稱國家網信辦)就網絡安全宣傳周的活動發出《關于開展首屆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活動的通知》,要求廣大人民群眾增強網絡安全意識,營造“網絡安全人人有責、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讓“共建網絡安全,共享網絡文明”的理念深入人心。此后連續5年的“網絡安全宣傳周”活動都將網絡安全意識的培育工作放在了極其重要的位置上,明確提出:“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依靠全民投入,保證和捍衛網絡安全。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于2016年11月7日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第六條明確規定:“國家倡導誠實守信、健康文明的網絡行為,推動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采取措施提高全社會的網絡安全意識和水平,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促進網絡安全的良好環境。”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第44次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8.54億人,普及率為61.2%;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8.47億人,網民通過手機接入互聯網的比例高達99.1%。網民的基數意味著我國網民可能受到網絡攻擊次數更多,遭受的損失也更大,我國網絡安全形勢十分嚴峻。
近年來的網絡安全事件,尤其是敏感信息泄露事件,充分暴露了一個事實,那就是網絡安全意識薄弱將會對網絡安全防護體系造成極大的威脅,對個人、機構產生嚴重威脅,甚至會影響國家發展,如全球多起大規??蛻粜畔⑿孤妒录?,著名的網絡勒索病毒攻擊個人、政府部門和國際化大型企業敲詐金錢、破壞數據,等等。人們網絡安全意識淡薄,可能會引發嚴重的社會問題,包括金融詐騙、重要敏感信息泄露等,會給個人、組織乃至國家造成重大損失。
網絡安全意識是人員網絡安全的知識性和技能性的泛在化概括,不同于專業人才培養中所要求的網絡安全知識體系,它更偏重于網絡安全常識性工作,并根據不同的行業領域、崗位等要求,形成科學的網絡安全意識知識內容,從思維習慣、行為習慣等方面提高網絡用戶的意識強度。
目前,網絡安全意識培訓工作的重要性得到了廣泛認可,但是如何促進全社會提高網絡安全意識仍然需要系統研究、深化和落實,科學、系統地規劃網絡安全意識培訓工作將有助于形成健康的網絡空間。
本書正是基于上述背景,由高校一線教師和網絡安全領域、網絡安全培訓領域、網絡安全意識領域等領域的專家、學者攜手編寫而成,是編者多年網絡安全工作經驗、教學經驗及研究心得的總結,是促進全民提高網絡安全意識的一次有益嘗試。
網絡安全意識主要是網絡空間行為習慣的規范,應用場景復雜,幾乎涉及網絡行為的方方面面。本書作為一本導論,面向網絡安全領域的從業人員,內容涉及網絡安全意識測評、網絡安全教育培訓、網絡安全人員管理、人員保密管理等方面,力求為讀者展示網絡安全意識的技術脈絡和基礎知識體系,為讀者后續的研究、學習,以及網絡安全管理工作打下基礎。
為便于讀者的了解與學習,本書循序漸進地設置了相應章節的內容。其中,第1章主要講述了網絡安全意識的重要性和相關研究進展;第2章主要講述了隱私保護,隱私保護是當前網絡安全意識領域的研究重點,也是同個人息息相關的重要領域;第3章主要講述了網絡安全意識的基本概念和知識;第4章主要講述了社會工程學的相關概念與基礎知識;第5章主要講述了現有的網絡安全意識模型,方便讀者深度剖析網絡安全意識的組成和影響;第6章主要講述了網絡安全意識提升的框架與方法,為研究人員和從業人員提供了一種參考;第7章和第8章分別針對網絡安全意識提升框架的知識體系、考核模型、測評方法等核心內容做了詳細的闡述,給出了主要的應用模型及研究思路;第9章主要講解了網絡安全意識測評系統的實際應用,方便讀者進一步了解測評方法;第10章主要講述了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及輿情分析;第11章主要介紹了網絡安全法規與標準。
信息社會發展至今,人們對于“信息安全”“網絡安全”“網絡空間安全”等相近的概念有不同程度和層次的解讀。本書主要以“網絡安全”作為核心詞匯,但在個別地方,尤其是法律、法規,以及相關標準上仍然保留了“信息安全”一詞,涉及相關學科研究時,則會用到“網絡空間安全”一詞。參考文獻分別列于各章最后,以便讀者查閱。
本書由朱詩兵任主編,王宇、齊斌任副主編,參加本書撰寫工作的還有航天工程大學的李冀興、王飛、鄭霄、熊達鵬等同志,他們在書稿編寫過程中付出了很多辛苦與努力。本書從前期策劃到最終成稿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和支持,感謝航天工程大學的鄒紅霞副教授對于網絡安全人才培養方面內容的指導,以及北京紅山瑞達科技有限公司對于網絡安全意識測評系統給予的技術支持。電子工業出版社的編輯為本書的出版耗費了大量心血,在此一并深表謝意!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還參閱了大量的文獻,其中包括大量專業書籍、學術論文、學位論文、國際標準、中國國家標準和技術報告等,在此向這些文獻的原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謝和敬意!
由于網絡空間安全學科在快速發展中,網絡安全意識的研究工作也正處于逐步開展的階段,加之編者學識有限,書中難免有不當之處,懇請各位同行和讀者不吝賜教,我們將不勝感激。
編者于航天工程大學
2019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