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2019年中國自動駕駛產業發展藍皮書
-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賽迪研究院)
- 1221字
- 2020-05-09 11:12:49
第二節 自動駕駛技術路線
2014年,SAE International(國際自動機工程師學會)發布SAE J3016TM《標準道路機動車駕駛自動化系統分類和定義》,并于2018年6月對標準進行了修訂更新。標準將自動駕駛分為L0—L5共6個級別。自動駕駛等級如圖1-1所示。

圖1-1 自動駕駛等級(來源:SAEJ3016TM,2018,06)
人工駕駛(L0),即完全由駕駛人執行全部動態駕駛任務(DDT,Dynamic Driving Task),包括有主動安全系統介入的情況。
輔助駕駛(L1),即由自動駕駛系統在連續的特定設計運行工況(ODD,Operational Design Domain)下執行動態駕駛任務的橫向或縱向車輛運動控制子任務(但不能同時),并由駕駛人負責完成動態駕駛任務的其余內容。
部分自動駕駛(L2),即由自動駕駛系統在連續的特定設計運行工況下執行動態駕駛任務的橫向和縱向車輛運動控制子任務,并由駕駛人負責完成駕駛環境監控,并對道路目標和狀態做出有效回應。
條件自動駕駛(L3),即由自動駕駛系統在連續的特定設計運行工況下執行所有動態駕駛任務。但是要求駕駛人具備汽車功能保障意識,并隨時可以對自動駕駛系統發布的干預請求及與動態駕駛任務相關的其他車輛系統的故障做出有效回應。
高度自動駕駛(L4),即自動駕駛系統在連續的特定設計運行工況下執行全部動態駕駛任務和功能保障,不要求任何用戶對干預請求做出回應。
完全自動駕駛(L5),即由自動駕駛系統在任意連續的運行環境下,執行全部動態駕駛任務和功能保障,不要求任何用戶對自動駕駛系統的干預請求做出回應。
智能網聯汽車功能演進目標路線如圖1-2所示。

圖1-2 智能網聯汽車功能演進目標路線
(來源:《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發展路線圖》)
2015年,工業和信息化部(以下簡稱“工信部”)關于“制造強國戰略”的解讀中首次提出了智能網聯汽車概念,明確將網聯化作為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目標之一。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戰略咨詢委員會、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發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提出,智能網聯汽車分級分為智能化與網聯化兩個層面。智能化層面,參考國際自動機工程師學會、美國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德國汽車工業聯合會(VDA)等組織的分級方案,以SAE分級定義為基礎,并且考慮到中國道路交通情況的復雜性,加入了對應級別下智能系統能夠適應的典型工況特征,給出了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的智能化分級標準。智能化和網聯化協同發展是我國自動駕駛技術方案的鮮明特色。我國網絡及基礎設施可為智能網聯汽車的功能實現和運行提供支撐,同時智能網聯汽車跨界融合的特質也將帶來互聯網行業與傳統汽車行業的頻繁互動,重新塑造汽車產業格局。自動駕駛技術路線如圖1-3所示。

圖1-3 自動駕駛技術路線
目前企業對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存在三種不同的發展路線,第一種為漸進式發展路線,即在傳統汽車上逐漸增加輔助駕駛或自動駕駛功能,逐步實現從L1級至L5級的發展。第二種為階躍式發展路線,即直接切入L3級自動駕駛的研發,采用該發展路線的企業以造車新勢力為主。第三種為變革式發展路線即以自動駕駛技術為核心競爭力,直接研發L4、L5級自動駕駛車輛,采用該發展路線的企業以科技企業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