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寫到這個,心里真的不痛快。
因為我算是漸漸跟不上社會進步速度的那一類人,勉勉強強也很吃力。
去年的六月,母親生病住院,我請假到醫院陪她。
她在病床上,和我聊天,說道她剛到醫院第一天的遭遇。
“我那天下午和你舅媽去吃粉,結果那個粉店里的姑娘就說,不收現金,我和你舅媽又都不會用手機支付,就只能換地方吃東西,當時好餓了,可是沒辦法,就到處去找,還好,不是所有地方都不收現金,最后在一家店里吃了快餐?!?
我聽我媽說著,心里不是個滋味。
想我小時候,我媽總是牽著我的手去逛街,砍價,買東西,我媽是一把好手。怎么搭車,怎么在街上買東西吃,怎么看秤,怎么算錢,我從來沒有想過這會成為她將來的困難。她跟我說,每次在地鐵站都看不清那些字,年紀大了,眼花,我擔心的卻是她零花錢夠不夠坐地鐵。
我帶我媽去坐地鐵,一人一個手機,我給她開好了二維碼。事后她小心翼翼地要我教她怎么用手機支付,怎么用手機坐車,我教了很多遍,簡簡單單的步驟,卻好像她怎么都聽不懂。我一邊教她一邊在想,這究竟是誰的錯呢?她那個年代,沒法好好讀書,沒法讓她學會很多,現在社會發展得那么快,快到她都要活不下去了。不禁悲從中來。
想我玩按鍵手機的時候,什么功能我不會呢?解鎖,震動和鈴聲的切換,閉著眼睛也能打出一長串自己想要的文字。如今呢?不小心把手機語言調成了英文,半天看不懂一個字。去超市買東西的時候,竟然都不敢自己用手機結賬。
因為不敢打滴滴,一直坐公交車,不斷地錯過自己的時間點。因為不敢一個人嘗試坐地鐵,傻乎乎的在地鐵站轉來轉去,在坐過站和坐錯方向來回折騰。
這個社會到底有多殘酷?
讀書的時候,去街上趕集,每到下午就在新華書店旁邊的廣場等車來,車子來了就上車回家。長大后,因為城市整改,那些載人的三輪車沒了,自己長年在外,回一趟家竟然不知道要怎么回到家里??粗鴦e人開著自駕車歡歡喜喜,發現自己買不起車竟然是這么可憐,不是因為攀比不過,而是因為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在慢慢地被社會淘汰。
以前覺得只要我們比別人肯吃苦,在這個社會上就一定能有一份工作讓我們立足,后來才發現,你能吃苦,機器人不僅能吃苦它還任勞任怨效率高而且質量好,機器人就這樣取代了一個人。
以前覺得會坐火車就可以去遠方,后來才知道,到了遠方你可能不會搭地鐵。以前覺得自己是第一個買了MP3的孩子,很驕傲,后來才發現,游戲機,照相機,音樂播放器,視頻播放器,一臺手機就可以做得到。以前覺得自己在市里租房子很厲害,后來才發現別人都是買了幾套房。我以前因為自己小學總是考第一而沾沾自喜,后來才發現我的整個九年義務教育,不過是別人眼中的基礎知識。
當我還在為生存而惆悵的時候,身邊的同學朋友早就飛黃騰達,我們光是生存就已經用盡了全力,別人卻是活得逍遙自在。
我們拽著手里的幾千塊錢工資不敢生病不敢休息,別人挎著幾萬塊錢的包也只是個裝飾品之一。我們買一瓶礦泉水覺得浪費奢侈,別人一杯星巴克喝了渾然不覺。我們一斤豬肉三十塊錢覺得吃不起,別人一頓飯幾百塊也只是家常便飯。我們買了一輛幾千塊錢的電單車興奮又肉痛好久,別人一輛車幾十萬也不過是偶爾開開。我們素面朝天不會化妝,別人一支口紅頂得上我們一身衣物加起來的總和。別人穿衣服為了好看,我們穿衣服為了實用。
所有的差距都只是為了讓你知道,這個社會它究竟有多現實。
有句話說得好啊,你現在吃不了學習的苦,將來必定要吃生活的苦。因為真的只有不斷地學習,不停地進步,才能跟得上時代的節奏,才能跟得上社會的腳步。
稍微松懈了,停留了,就要被遠遠地甩在后面。
想到我姑姑,這個在外地工作了幾十年的女人,最終也逃不過被信息時代淘汰的命運。雖然我也好不到哪里去,但是看到她買菜還小心翼翼數著零錢,坐公交車還找零錢的時候,忍不住感慨。
想到將來,不知道還會如何發展到我們完全跟不上的時候,不禁擔憂起孩子的未來。寫到這里,想到之前轟動一時的垃圾分類,更是覺得心中驚慌不已。我深信我是不會分類垃圾的那一類人,因為無知,無法正確的分辨垃圾種類,自然就沒有辦法做好垃圾分類這件事,我一邊感慨還好自己沒有去過上海,又一邊因為自己對這種新事物的逃避而感到悲哀。
這個社會上,很多新奇的事物都值得我們去體驗和嘗試的,因為只有不斷地接受新事物,我們才能適應這個社會的快速運行,只有不斷地嘗試新事物,我們才能在這個殘酷的社會中生存下來。
其實還是會出于私心地希望這個社會也不要進步得太快太快了,至少保留一點點的傳統的生活方式也是好的。這樣我就不用擔心母親吃飯的時候不會手機支付,也不用擔心回家了沒有交通工具,也不用擔心電視被淘汰了老人家不會開機頂盒,也不用擔心地圖不準只能開導航,不用擔心上超市買個東西卻沒辦法結賬,更不用擔心要強了一輩子的父親會在新事物面前出糗。
但是我們沒有辦法阻止這個社會進步,這是必然的。
所以只能加強自身的建設,努力學習新知識,學習新技能,面對新事物,接受新事物,嘗試新事物,提升自己的社會能力,加強自己的社會意識,努力進步。只有自己足夠優秀,只有跟上了社會的腳步,才有能力照顧好我們重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