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道觀后院

  • 執易者
  • 月讀千江
  • 4892字
  • 2020-05-02 10:25:08

時間飛逝。魏有源讀完小學,上初中。

到初三快畢業,魏有源年滿十三歲,他己長成一名個子高挑,膚色白皙、面容清峻的小伙子。他跟師父林真人說,初中畢業后,不想繼續上學校讀書了,他想留在道觀靜心看看一些有關易學方面的書籍。

對此,林永和真人并沒有明確表態。

一天,林真人叫他過去,拿出一個八字讓他批。

“師父,我早就不批八字啦。”魏有源以為林真人在考驗他,便回復說,“自打您有過囑咐,我就再沒給別人批過八字。”

說完,他用眼睛死死地盯著林永和真人,猜測師父的用意。

林老真人一擺拂塵,微微一笑說:“這個八字可以批,師父想看看你八字的推斷能力提高了沒有?”

考我呢,魏有源詭譎地一咧嘴角。

“對,看準了送你三本易學秘籍。”林真人一捋胡須,補充道,“這可是別人想看都看不到的寶冊子。”

“您可不許反悔噢。”

魏有源笑著接過林真人遞過來的一頁信紙。

紙上面寫有十個字:

乾造:壬午癸丑庚寅丙戌

上面并沒有標注八字具體的生年,也沒有標明起運的年歲。

魏有源心想,或許師父就只是讓自己從這個八字原局上推出一些大致的貧賤禍福。因此,魏有源略加思索,便開始推斷。

“師父,此人為官宦子弟。”

說完,魏有源偷偷地拿眼瞟了一下林真人,想征得林真人的反饋。結果林老真人穩坐大椅,雙目微閉,一只手扶著案上的紫砂茶壺,食指輕輕地扣擊壺蓋,一副事不關己的架式。

魏有源心想,糟糕,師父不配合。

沒辦法,看樣子只能一擼到底,管它對與錯,繼續吧。

“此人少時聰慧,學業有成。”魏有源心里估摸,八字命主,而立之后運勢才能到第三柱,庚寅柱,才能引出地支寅木內藏的丙火偏官,烘曖臘月丑土之局。

他便接著說:“學而優則仕,此人將在三十左右學有所成,并可能從政為官。”

林真人還依舊背靠大椅,在那兒閉目存神。

“此人晚年碩果頗豐。因為丙戌時,寅中丙火透到時柱天干,坐下戌土為燥熱之土,一改月令丑土統領的潮暗格局。這戌土之中含辛似果,藏丁為甜,正所謂,甘果金秋地,臨空日照來。”

魏有源像背書一樣,搖晃著腦瓜唱道:“從取像上看,戌為山,戌時又為掌燈時分,此時丙火太陽臨坐山頭,風舒云卷、漫天爭艷,再加上年月的天干透出壬癸水,即成波光返照,憑風瀲滟,這正是:‘女郎剪下鴛鴦錦,將向中流匹晚霞’……”

“胡鬧,誰讓你在這兒賣弄艷詞!”

林真人猛地一聲呵責,把魏有源的自我陶醉與幻想擊個粉碎。

見魏有源沒聲了,林真人補了一句,“……斷完了沒有?”

“此人晚年著書立說,門徒眾多!”魏有源耷拉著頭,怯怯地回道,“斷完了。”

林老真人對他的推斷未置對與錯,而是拿起案邊的一本書,翻開來遞給他,讓他大聲讀出來其中的一段。

魏有源抬高嗓門:

“余命庚寅日,生十二月大寒后,太陽在丑宮斗十九度,天月二德在庚,屬日主,又庚以丑為貴神,是將星扶德,天乙加臨,庚生丑月,雖休不弱。年壬午本則旺時,丙戌柱有偏官,所以典兵刑為清臺。日主休廢,官故不大。”

讀畢,魏有源心想,這是一個自批八字的文章,但斷得也太無趣了。午之官氣,駐足年支,受到月令丑土相穿而晦,必是祖上有人為官,到少年時期,家道中落。這家中出現這么大的變故,他都能只字不提,這八字推斷得未免也太草率了些。照這樣批法,一分卦錢都收不到。

但既然是書中寫的,又是師父要自己讀出來的,自然是不容爭辯。所以,魏有源不敢造次,讀完后只是抬頭看著師父。

林真人思索良久,方才說,你要是真不想去學校,那就算了。

直到后來,魏有源才知道,自己當時批的這個八字,是明代《三命通會》的著作者,萬民英的八字。

萬民英,字育吾。他在自己的命理書中,留下了自己的八字,供后學者去剖析。此舉,無異于一名現代的醫學教授捐贈自己的人體器官用作教學標本。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寧可相信補天的神話,也不會相信傳承幾千年的易學文化。而在易學文化的背后,卻始終屹立著許許多多嘔心瀝血的錚錚傲骨,他們用自己人格的魅力,譜寫出一章章無聲的旋律,消香入風,析鹽于水,悄無聲息……

據現有的志書上記載,“萬民英性情耿直,因直言得罪權貴,由此遭陷害,借機扶母靈柩回故里,從此遠離仕途,隱居三十多年。他建鄉學,收弟子,熱衷慈善與教育,李時新等二十幾名弟子都有所建樹。每年都搭粥棚救濟四方百姓。”

這些,都不是魏有源當時所能知曉的。

直到一個月后,師父林永和真人把一套線裝版《三命通會》古本送到他手上。魏有源讀罷之后,方感懷至深。如果說,之前他所學的推斷技術只是一招一式的散打,那自此之后,他的八字批斷才算真正有了條理,對八字的分析才更具層次分明,對其命局的推導也更加地豐富與完善。

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魏有源對自己之前所流露的不恭,越覺懊悔,并由衷地譴責自己的孤陋與淺薄。

每每打開《三命通會》,映入眼簾——“育吾山人著”。

在魏有源心中,這幾個字,就指代了那些為易學傳承鞠躬盡瘁默默奉獻者的形象。

……

魏有源的師父林真人,他出家前的名字叫林永和,FJ泉州人,因為年輕氣盛,在家鄉與人斗毆,外逃避難,方來到清源觀落腳。

當時,清源觀里僅住著幾名上了年歲的老道士。整個清源觀斷壁殘垣,荒草遍地,生活和居住條件都不好,正好缺個得力的人手,就這樣,林永和就清源觀住了下來。

在觀里住了一兩年,自覺風頭過去,林永和便寫信與家里取得聯系。可沒過一個月,家里人來信說,爹娘都己相繼故去,所以,他干脆就此出家。

后來,他的弟弟上清源觀找過他,說是討媳婦沒錢,作為哥哥,林永和只能盡心竭力地幫襯一點。

他的弟弟,就是林姨的父親,林永平。

那時,林永和只是一名道徒,輩份低,手頭也沒什么錢。就當時,整個道觀也不寬裕,附近居民的生活不景氣,燒香紙的人有,捐現金的人很少,打醮和做法事就更是寥寥無幾。一年下來,就剛夠維持幾個人的日常生活用度,收支持平,積蓄不了多少錢。

自打林真人接管清源觀主持,己逾二十多年,而這二十多年,算是道觀日趨繁榮與鼎盛的年月。伴隨國家經濟的迅速崛起,清源觀的規模也隨之越來越大,香火越來越旺。

林真人的上一任主持,姓鄒,俗名為鄒世林。鄒真人,接管清源觀有十多年,他原是清源鎮西邊約20公里外的松坪鎮人氏。

在鄒世林做清源觀主持時,觀里發生了一件小事,小到現在都沒有人會提起它。可正因為這件小事,鄒真人自覺卸任,將清源觀主持之位讓賢于林永和,林真人。

事情的原委是這樣的。

鄒真人在清源觀當家時,他俗家有個侄子,經常來道觀幫忙打雜,賺取些零用錢。這后生心眼多,比較鬼頭,膽子也大。

清源觀有個后院,地處三皇殿與六石山之間,幾幢典型的明代木質閣樓依山而建,十分僻靜,又因光照不好,常年陰濕。據說,院內住著一名道觀的監院,此人當時大約三十多歲左右,據說很有才識,但卻是一個病秧子,冬月的炭火夏月的棉襖不離身,他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即便是觀中的道士,對他的情況也不甚了解。

這后院,每天除了送飯的道徒進出開一下院門,余下的時間,院門緊鎖。

鄒真人的侄子,也不知從哪打聽到,后院神堂香案上有一只宣德爐,他便心生竊取之意。他經常,假借陪同道徒送飯之名進出后院,實為探路,并趁機摸清后院狀況。不久后,讓他逮到一個時機,趁人不備溜進后院,到手后逃之夭夭。結果,把鄒真人給坑苦了,退位后不久郁郁而終。

照理,道觀丟一只香爐沒那么嚴重,而且在那年代,一只宣德爐也不值幾個錢。但這事,就這么發生了。

都是些陳年舊事,具體原因,也沒有幾個人能說得清楚,所以就不再有人顧問此事。

但直到近段時間才聽說,鄒真人的侄子逃到外地后,拜一個風水先生為師,恰逢沿海地區大搞房地產開發,他的家居風水生意,也隨之做得是風生水起。

魏有源,雖然在道觀里長大,但只要一提起后院,便會毛骨悚然。

還在他剛上初中的時候,有一次,他曾和妹妹一起陪著一名道徒去送飯。

走近后院的門前,四周靜得瘆人,開鎖推門聲都讓人有些不寒而栗。待跨過院門,前方是一處用鵝卵石鋪起來的天井,兩邊是廊沿走道,即便是大晴天,那兩邊的走道也是濕漉漉的。院門隔著天井正對一處香堂,供奉著一尊神像。

環顧四周,院內的桌椅擺放也算整潔有序。

魏有源拉住妹妹的手,四顧張望,大氣不敢出。不知從哪傳來不緊不慢的滴水聲,如泣如訴,充塞著整個院落,像是有一種力量不斷地壓抑著胸口。那聲音錯落有致,扣人心弦,魏有源心想,這或許就是“三怪”中的第一怪,后山的巖石會說話吧。

自打進到院子,連個人影也沒見到。魏有源和妹妹一直提心吊膽地四顧張望著,最好不要見到人,見到了會更害怕。

道徒熟練地把飯菜往堂屋旁邊的一張茶幾上一放,又將茶幾上己有的空碗攬入菜籃子收好,便催促兄妹兩人趕快離開。看上去,他的神色也蠻慌張。

直到走出后院,妹妹殷瑞敏心有余悸地說:“哥,我手疼。”

魏有源這才意識到,自己拽手的勁用大了,一松手,掌心全是汗。

自那之后,魏有源有好多回在夢里夢到這所院子,硬生生給嚇醒過來。他原以為自己膽子大,沒曾想,那是因為一直沒有遇到過險象環生的境地,當時,他挺后悔自己把那串辟邪的銅錢寶輕易地送給了別人。

現如今初中剛畢業,魏有源決定要長期留在道觀里學習易經,但即便再沒事,他對后院也是避之唯恐不及。

這一天,負責給后院送飯的道士跑跟幫,隨人一同到縣城去購置紙札。

師父林真人就把魏有源叫過去,讓他負責將中午的飯菜送到后院去。時隔兩年多,魏有源想想之前的經歷,內心不免有些怕。

“就我一個人嗎?”

魏有源驚恐地望著林永和真人。

“一碗飯,難道要找幾個人幫你抬著去!”

師父就這樣,話不多,一出口總讓人無言以對。

臨到午飯時,魏有源上廚房提飯菜,伙夫早己備好,并置于菜籃內。他從廚房的墻壁上取下后院的鑰匙,提起籃子徑直來到后院。

正當他要打開后院門鎖時,院內突然傳來一陣優雅的琴聲,一記快速的撩撥之后,琴聲舒緩地從院中流淌出來,像劃過一道美麗的水線,蕩漾著,輕攏慢捻,清朗幽婉。

魏有源下意識地放慢腳步,悄悄地把門鎖打開,又輕輕地將院門推開,生怕搗碎了這么悠美的琴音。

不是說,里面住著一個病人嗎?病人哪有這般明快嫻熟的手法?

院門緩緩打開后,魏有源疑惑重重地尋聲望去,但見院門對面堂屋的天井沿,端坐著一名滿頭銀發的老道,撫奏著一把古琴,旁邊還焚燒著香爐,他的頭正隨著琴聲,輕微地擺動,耳際兩側的銀絲也在琴弦上方悠悠地搖晃,爐煙一次一次被飄逸的長發蕩開,讓人沉醉。

這位老者的眼神始終就沒抬望過院門處,似乎不覺有人進來。

魏有源佇在院門內的廊沿,一動不敢動。因為要放置飯菜的茶幾正好在老道的側邊,如果現在過去勢必會打撓到老道的雅興,所以,魏有源決定還是先等他把這一曲彈完吧,反正,這琴聲難得聽到。

在道觀,常常聽到的都是笛聲,罄鈸和鼓聲,像這般優美的琴聲,魏有源還真是第一次聽到。

這琴聲把后院留在他心中原有的陰翳一掃而光。

魏有源看了看面前的老者,臉色紅潤,鼻翼高挺,這哪是一個病秧子的容顏。這人蝸居道觀后院這么多年,其中,肯定有蹊蹺!

正想著,琴聲停了。

“老師父,”魏有源稍一遲疑,輕輕地喚了一聲。“您好,我是來給你送飯菜的。”

“你是源源吧!”老道一抬頭,一雙炯炯有神眼睛盯向魏有源,“把飯菜放在茶幾上吧。”

魏有源聽后,甚為詫異,我與他素未蒙面,他怎么會知道我的名字?

老道見他發愣,就問“你吃過飯嗎?”

“還,……還沒呢,”魏有源緩過神來,感覺老道非旦不讓人害怕,反倒有一些親切。

“那你先吃吧,我現在還不餓。”

“不……這是給您帶來的。我等下……回廚房再吃。”

“我沒嚇到你吧?”老道見魏有源有些拘謹,便微微一笑。

“沒有,沒有。”魏有源故作輕松地叉開話題,“您的琴彈得可真好聽。”

“嗯,我有好多年沒坐下來彈過了,你以后還會來嗎?”

魏有源下意識地搖了搖頭,但馬上意識到自己有些失禮,就又點了點頭。

老道從身衣兜取出一把鑰匙,遞給了魏有源:“你要來,以后就用這把鑰匙,我這兒隨時歡迎你來。對了,你千萬別跟其他人說,包括你師父。”

說完,老道莞爾一笑。

魏有源顫巍巍地伸手接過鑰匙,也跟著附之一笑。

“其實,我沒有病。”老道看了魏有源一眼,想進一步打消他心頭的疑慮,“我只是借病來遠離世俗的應酬,你不用害怕。”

噢。

魏有源的表情舒朗了許多。

“要不這樣吧。”老道略有所思地遲疑了一下,說道,“以后,我的膳食就由你負責吧。這閣樓上有好多典籍,你要是沒事不妨過來看看書。”

一聽到有書看,魏有源頓時心生歡喜。

就這樣,兩個人私底下的協約就此達成。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寿县| 梓潼县| 濉溪县| 兴海县| 霍林郭勒市| 东台市| 大英县| 江达县| 双峰县| 策勒县| 娄底市| 错那县| 西盟| 阳春市| 彭山县| 南昌县| 晴隆县| 通河县| 河池市| 金阳县| 绥德县| 出国| 仁怀市| 当雄县| 陇川县| 中西区| 正安县| 江口县| 福建省| 平原县| 佳木斯市| 河间市| 广河县| 南城县| 准格尔旗| 尼勒克县| 彝良县| 承德市| 门头沟区| 蒲江县| 桃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