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DEVELOPMENT HISTORY
發展過程

在西方建筑史上,曾出現過兩次新古典主義建筑風潮。一次是從18世紀下半葉到19世紀末期(1750—1899年);另一次是從20世紀五六十年代至今。

從18世紀60年代到19世紀,歐美一些國家流行一種古典復興建筑風格。當時,人們受到啟蒙運動思想的影響,考古發掘又使古希臘、羅馬建筑藝術珍品大量出土,為這種思想創造了借鑒的條件。采用這種建筑風格的主要是法院、銀行、交易所、博物館、劇院等公共建筑和一些紀念性建筑,而對一般的住宅、教堂、學校則影響不大。

法國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是歐洲新古典主義建筑活動的中心。法國大革命時在巴黎興建的萬神廟是典型的古典式建筑。拿破侖時代在巴黎興建了許多紀念性建筑,其中雄師凱旋門、馬德蘭教堂等都是古羅馬建筑式樣的翻版。

英國以復興希臘建筑形式為主,如倫敦的不列顛博物館。德國柏林的勃蘭登堡門、柏林宮廷劇院都是復興希臘建筑形式的。其中,勃蘭登堡門仿制雅典衛城的山門建成。美國獨立以前,建筑造型多采用歐洲樣式。獨立后,美國借助希臘、羅馬的古典建筑表現民主、自由、光榮和獨立,因而大興新古典主義建筑。美國國會大廈仿照巴黎萬神廟建成,極力表現雄偉,強調紀念性。華盛頓特區的林肯紀念堂等則充分體現了希臘建筑形式,這種形式在其他一些紀念性建筑和公共建筑中表現比較突出。

而在中國,恰恰也同樣出現了兩次新古典主義建筑風潮,一次是從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第一批新古典主義建筑隨著殖民主義所強加的文化殖民而出現。各式殖民建筑對中國,尤其對中國沿海城市的建筑影響頗深,在20世紀30年代達到鼎盛。如天津、上海、大連、哈爾濱、青島、廣州、沈陽等城市,西方古典主義建筑風格甚至成為這些城市的“文脈”。中國的第二次新古典主義風是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直到今天余波未止。如果說中國的第一次新古典主義建筑風潮是兩方殖民主義強加的產物,那么第二次在某種意義上則是自發或主動的。由此,“歐式建筑”在大眾的眼中變成了一種高尚生活的象征,全國上下掀起了一股巨大的“歐陸旋風”。這種所謂的歐式風格建筑大多是把西洋古典建筑的某種柱式、線腳、山花甚至穹隆圓頂等造型元素,直接運用到立面設計中,而這些造型元素各自及整體的構圖比例、組合關系往往不嚴格遵循古典建筑的設計原則和章法,隨意性大,設計質量普遍不高。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东县| 怀安县| 桐梓县| 绥芬河市| 上蔡县| 云南省| 榆树市| 松阳县| 嫩江县| 巫山县| 余庆县| 武城县| 利辛县| 会昌县| 德州市| 庆安县| 榆林市| 浦县| 汨罗市| 大冶市| 阜南县| 西宁市| 宁阳县| 工布江达县| 武宁县| 五常市| 新野县| 拜泉县| 东莞市| 财经| 渝中区| 岢岚县| 卫辉市| 洛扎县| 河津市| 无为县| 鄂州市| 始兴县| 元谋县| 鄂温| 彭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