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能源礦產資源開發及其利用效率研究
- 馬杰
- 1606字
- 2020-05-13 15:22:38
1.3 研究內容
第1章為導論。本章主要介紹了本書的研究背景、根據現狀提出問題、研究意義、研究內容、研究方法、技術路線和創新點。通過梳理我國能源礦產資源的態勢及相關文獻,概括出本研究的背景和創新之處,通過對態勢的具體分析提出研究能源礦產資源開發和利用效率的必要性和意義所在。
第2章為相關理論基礎和研究評述。介紹了資源稀缺論、資源價值論、資源耗竭論、資源可持續發展論、資源產權論、生態資本理論等相關理論,并對本書所使用的方法——模糊綜合評價法、主成分分析法、面板數據分析、DEA數據包絡分析進行介紹。本章從能源礦產資源開發與經濟發展、能源礦產資源需求與資源短缺、能源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中存在的相關問題、能源礦產資源的可實行戰略、能源礦產資源的相關立法監管、資源稅對能源礦產資源的影響等六個方面分析能源礦產資源開發及利用效率的國內外研究現狀。
第3章為能源礦產及其特點。首先介紹了礦產資源及其特點,其次介紹了能源礦產及其特點,最后介紹了能源礦產開發利用與中國經濟發展。在礦產資源及其特點這一節里先說明了礦產資源的定義,之后列出了礦產資源的特點,礦產資源具有耗竭性與不可再生性、稀缺性、分布不均勻性、動態性以及隱蔽性。在能源礦產及其特點這一節中先說明了能源礦產的定義,之后列出了能源礦產的特點,即可替代性和緊缺性。在能源礦產開發利用與中國經濟發展這一節中,結合經濟發展實際,對中國能源礦產的開發利用進程進行分析,然后進一步講述我國能源礦產在開發及利用方面的現狀。
第4章是能源礦產資源的資源耗竭和綜合承載力分析。介紹我國能源礦產資源稀缺性和耗竭性的相關表現。本書運用因素分析法從生態環境承載力、人口承載力、水資源承載力、土地資源承載力四個方面對我國能源礦產資源綜合承載力進行分析。資源承載力不是一個簡單的關于數值的概念,而是一個范圍區間,這種區間具有模糊不確定性的特征,因此我們可以使用模糊識別模型對其進行多因素的綜合性評價。以上分析可以較為全面地反映區域資源的承載能力,再運用模型綜合分析我國能源礦產資源的綜合承載力。
第5章為能源礦產資源開發效率實證研究。本章主要內容是構建能源礦產資源開發效率評價指標體系,分析能源礦產資源開發效率評價方法,最后以石油開發企業為例基于DEA法對能源礦產資源開發效率的案例進行研究。通過定量分析較為準確地評價我國能源礦產資源開發效率水平,剖析開發效率現狀及影響高效利用存在的問題。
第6章為能源礦產資源利用效率實證研究。通過對2001—2016年的能源礦產資源消費總量及構成進行分析,得出結論:我國的能源礦產資源消費總量逐漸增加,但近幾年的增長率有所放緩。通過建立面板數據模型對經濟發展水平、城鎮化水平和能源消費結構對我國能源礦產資源利用效率的影響方向和程度實證分析,得出以下結論:經濟發展水平(ES)與能源礦產資源效率呈正相關關系,經濟發展水平越高,該地區的能源礦產資源利用效率就越高;城鎮化水平(CL)對能源礦產資源效率有正向影響,城鎮化水平越高則能源礦產資源利用效率越高;能源礦產資源消費結構(ST)對能源礦產資源利用效率產生消極影響,煤炭的消費量占總能源礦產資源的消費量越高,能源礦產資源的利用效率反而越低。
第7章為促進能源礦產合理開發利用的發展戰略研究。分別對能源礦產的開發效率和利用效率進行實證分析,得出一系列結論,并從國家宏觀層面、企業層面和社會公眾層面三個維度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在國家層面,加強立法監管,實現職能分離;明確礦權責權范圍,提高礦政管理水平;建立經濟分區,平衡能源資源分布和開發;提高違法成本,規范開發行為。在企業層面,構建綠色供應鏈,實現綠色開發生產;加大勘查力度,實現多位一體協同勘查;促進資源開發團隊組織變革,提高團隊綜合水平。在社會層面,引導公眾參與,增強社會意識;完善反饋機制,科學管理決策。
第8章為研究結論與展望。本章是對全書進行概括總結,同時指出本研究存在的局限性以及對未來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