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年十倍:散戶也可以學習的量化投資方法
- 金偉民
- 1513字
- 2020-05-08 10:27:47
推薦序
20世紀中葉以來,投資正從藝術逐漸演變為科學。量化投資立足于數量分析、系統化和流程化,已經深刻地改變了投資市場的理論和實踐。
目前,基于量化理論的投資產品越來越多。近些年來增長最快的一類基金——指數基金,本身就來自量化。而對沖基金、戰略貝塔ETF等,更為投資者提供了豐富的選擇。不幸的是,大多數個人投資者對科學的投資方法還很陌生。隨著量化理論的發展和更多新產品的推出,這個認知差距還在不斷擴大。不管讀者是在積極管理個人的投資,還是把資產交給職業管理人(選擇管理人本身也是個投資決定),都需要了解一下這些新的投資選擇到底是什么,是怎么運行的,以及如何判斷它們的收益和風險關系。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十幾年來在成熟股票市場最流行的一種觀點是,投資者(包括機構在內)沒有可能跑贏平均市場,所以最好的選擇就是購買全市場指數基金。這個建議適合所有人嗎,任何時候都是合理的嗎?我們看一下2008年,在次貸危機爆發前,金融行業已經占全市場權重的28%,而且市場風險的44%集中在金融板塊,這兩個數字都大大高于歷史平均水平。在那段時間,投資全市場指數顯然不是一個很安全的選擇。如果投資者了解指數基金是什么、哪些指標可以用來判斷其價值和風險這些基礎的量化知識,就能更好地做出投資決策或選擇投資產品。
量化投資之所以長期以來保持著神秘,一個重要原因是在于目前還沒有一本能讓普通投資者讀懂的量化書籍,并且這本書不是停留在講故事、曬收益上,而是進一步地展現出量化過程的實質與細節。持有封基先生的書正好填補了這個空白。2015年12月底的一個下午,我們還在杭州的一間民居辦公,果仁網也才上線幾個月,持有封基先生第一次找到我們辦公室來。聽完他近十年時間,投資于封閉式基金、債券、分級基金的量化經歷,我的的確確被震撼到了。一是因為先生毫無保留的態度,二是他把一個復雜的問題說得簡明易懂的能力。后來聽說先生打算寫一本關于量化的讀物,自然覺得是再適合不過了。
被稱為量化投資“圣經”的《主動投資組合管理》一書的作者,根據對量化能否實現主動收益問題的態度,曾把量化研究者分為三類。這個分類用在個人投資者身上也一樣合適,我在這里引用一下。第一類人認為成功的主動管理是不可能的。他們無論多么聰慧,都難以成事。因為你若不相信目的地的存在,就不可能到達那里。第二類人認為這很容易。因為不清楚自己的無知,所以很危險。第三類人認為這很難。他們兼具洞察力和謙遜,認定目標的存在,也清楚道路的艱辛。
持有封基先生顯然就屬于第三類人。十年來經歷風雨、見到彩虹的投資經驗;以及更早職業生涯中,以量化為工具的績效管理,使他對量化有著從不動搖的信心。而一年多前,先生決定開始量化選股的研究,他所表現出來的努力也是驚人的。在果仁網,他是最早對所有因子進行系統研究的用戶之一。在本書的例子中我們也能看到,先生的研究過程,從不會停留在發現一個高收益因子上,而是不斷從所有可能的維度去實驗和觀察,比如說,調整策略的起始日期觀察結果波動;研究每一個因子的最優最差平均表現;將因子在各種組合下的表現一一進行比較,等等。
盡管取得了十年十倍的傲人投資成績,持有封基先生總堅持說他是個業余量化愛好者。這一方面表現出先生的謙遜,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個人投資者在量化上,因為策略容量,投資的自由度,風險承受力等原因,有著自己的獨特的優勢和機會。持有封基先生的這本書,不僅普及了量化的基本知識,更是一本DIY手冊,引導讀者發現適合個人投資者、適合自己的原創性量化策略。
對于期待著開始量化探索之旅的讀者來說,我認為這本書能帶來的最大價值,不是某個具體的量化結論,而是有機會近距離地去感知一位沉浸于量化思維的投資者的思路、方法和腳步。
果仁網聯合創始人 CEO
馮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