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風險投資是一種將資本投入風險企業的活動。風險企業主要指其未來發展具有高不確定性、高失敗率的種子期、初創期和成長早期企業;風險投資的行為人稱為風險投資人,用于風險投資的資本稱為風險資本。風險投資人主要使用股權形式對未上市的風險企業進行投資,因此,風險投資也被界定為私募股權類投資。
典型的風險投資活動過程包括資本募集、篩選與投入、投后管理、投資退出,這一過程也被稱為風險投資循環,本書即按照風險投資循環過程展開。開展風險投資的第一步是設立風險投資公司(也稱為風險投資機構或者風險投資人)。風險投資公司通過資本募集設立風險投資基金,作為風險資本載體,投資退出后進行基金清算。風險投資人篩選有價值增長潛力的風險企業,投入風險資本,參與公司治理,提供增值服務,旨在利用企業的突變式成長實現可觀的投資收益。從這個意義上看,風險投資人不同于公開市場上的股票投資機構,因此,又被稱為積極投資人。也就是說,風險投資機構不僅通過篩選投資對象,也通過增值服務提高投資收益。
如今,風險投資活動越來越引起人們關注。首先,成功風險投資案例收益異常豐厚,在幾年之內,回收數額動輒達到投資數額的幾十倍甚至數百倍。其次,風險投資的標的企業通常為高科技成長型企業,在投資者獲利的同時,也促進了企業成長和技術創新,創造了國民財富。世界各國政府為了促進創新型經濟增長、提高競爭力,不僅利用政策鼓勵民間資本進行風險投資,也使用多種方式直接參與,例如:政府設立風險投資引導基金等。再次,風險投資基金作為另類投資工具,收益和風險特性有別于上市股票,已經成為保險公司、養老基金和捐贈基金等大型機構投資者以及個人投資者投資組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書的主要目的不是描述風險投資流程,而是解釋風險投資循環中的原理,解釋各種現象存在的原因。例如:為什么風險投資基金通常采用有限合伙制,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利益分配的原則,在投資篩選中“選馬”還是“選騎手”的爭論,在投資退出和收益計算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等等。書中觀點有些取自于作者研究結果,有些摘自其他文獻。為了便于讀者進一步探索,對于各種觀點盡量做出注解。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對問題的認識不夠深刻,可能出現錯誤之處,歡迎批評指正。
本書撰寫分工如下:王賢龍博士負責第一章、第二章第一節;張曉博士(助理教授)負責第二章第二節、第三節、第四節;邵艷博士負責第三章第一節和第七章;王建業博士負責第三章第二節和第三節、第六章;賈西猛博士負責第四章;王佳佳和張振澤碩士共同負責第五章第一節;黨程程碩士負責第五章第二節;陳蘭芳碩士負責第五章第三節;彭濤博士(助理教授)負責第八章。張慧雪博士承擔了校對書稿工作。黃福廣教授負責制訂提綱,對全書進行了整理、修改、完善。另外,張揚、徐宏源、于博文三位碩士準備了書稿的部分資料。
最后特別感謝中國經濟出版社的師少林主任。他在本書的寫作過程中,給予了熱情鼓勵和幫助,對書稿設計提供了很有價值的建議。
黃福廣
2017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