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少年讀西游記3:降妖伏魔取真經作者名: 張嘉驊本章字數: 8344字更新時間: 2020-04-27 22:22:57
第十七話 魚精和牛怪
領銜主演
唐僧師徒四人
靈感大王
獨角兕(sì)大王
友情客串
老黿(yuán)
觀音菩薩
太上老君
精彩預告
妖怪進了廟就問:“今年負責祭祀的是哪一家?”
行者變化的童男笑嘻嘻地回答:“承您問起,是陳家。”
這童男看起來怎么一點兒都不害怕?妖怪一聽,心中起了疑,又說:“按照往年慣例,我得先吃你。”
行者笑著說:“歡迎享用。”
三藏師徒的西天之行,再一次受到大河的阻擋。
這條河叫作“通天河”,只見河水浩蕩,不知有多深多寬。
八戒把石頭丟進河里,測了測,說:“哇!這條河深不見底。”
行者跳到空中觀看,說:“我看不到河的對岸,恐怕這條河有幾百里寬吧!”
三藏忍不住落了淚,說:“當年我離開長安時,以為很容易就到得了西天,沒想到一路上不是遇到妖魔,就是遇到山水阻隔。”
天色已晚,眼下沒辦法渡河,他們只好在附近找戶人家借住,等天亮后再做打算。
留他們住宿的這戶人家姓陳,大老爺六十三歲,二老爺五十八歲,都是年過半百才有了兒女,因此對孩子倍加疼愛。誰知三藏師徒到來的這一晚,二老竟在夜里為他們不過才七八歲的一兒一女預做超生法事。
“這是怎么回事?”三藏師徒問。
“因為明天一早,我們的兒女就要被送去當祭品了。”二老忍著悲傷,回答道。
三藏聽二老描述了事情的經過,忍不住流淚說:“這不正是古人所說的‘黃梅不落青梅落,老天偏害沒兒人’。”
原來,通天河里住著一個魚精,名叫靈感大王。每年,他都要村子奉獻一個童男和一個童女來祭他的“五臟廟”。若不順從,他就降下災禍給全村的人。今年剛好輪到陳家二老獻祭。
三藏對徒弟們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你們可得救救這兩個孩子啊!”
行者最愛管的就是這種“閑事”:“師父,你放心。遇到我,看那妖怪還吃得成吃不成祭品?”他和陳家二老商量好,第二天一早,與八戒兩人分別變成準備被獻祭的童男和童女,讓人抬到河邊的靈感大王廟。
這天,當眾人散去后,一陣狂風呼呼吹過,妖怪從河里出來了!他身穿一件金甲,腰纏寶帶,眼如明星,牙似鋸齒。
妖怪進了廟就問:“今年負責祭祀的是哪一家?”
行者變化的童男笑嘻嘻地回答:“承您問起,是陳家。”
這童男看起來怎么一點兒都不害怕?妖怪一聽,心中起了疑,又說:“按照往年慣例,我得先吃你。”
行者笑著說:“歡迎享用。”
妖怪愈加懷疑,不敢動他,說:“今年我要換換規矩,先吃童女。”
八戒連忙接話:“大王還是照舊吧!別壞了規矩。”
妖怪不聽,上前就要把八戒捉來吃掉。八戒從供桌上跳下來,現出原形,拿起釘鈀往妖怪身上耙了一下,耙下兩片魚鱗。
妖怪這次是來吃祭品的,沒帶武器,只得跳到空中,問:“你們是哪里來的和尚?竟敢壞我的好事!”
行者說:“我們是東土大唐圣僧三藏的徒弟,奉旨保護師父上西天取經。這次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定要捉住你這個專吃小孩的怪物!”
八戒又是一耙,沒耙著。那妖怪化成一陣狂風,鉆入通天河,逃走了。

行者說:“別追了,等明天再想辦法來拿他,我們先送師父過河。”
行者跟八戒回到陳家。陳家二老聽說妖怪被打敗了,都很高興。
那靈感大王回到河底,與手下談起事情的經過,生氣地說:“不吃那唐僧肉,難消我心頭恨!”
鱖魚婆婆說:“大王,我有辦法能抓到唐僧。”接著,她上前獻計,說如此這般定可抓住唐僧。
靈感大王聽了,很高興,對鱖魚婆婆說:“要是真能抓到唐僧,我與你結拜為兄妹,共享唐僧肉。”接著,他吩咐手下分頭準備,依計行事。

在陳家,眾人第二天一早起來,發現戶外下起了大雪,天氣也變得寒冷無比。
三藏問:“怎么七月就下雪了?”
陳家老爺答道:“我們這里通常是八月才下雪的,今年是早了點。”
“每個國家的天氣,果然都不一樣。”說完,三藏不免又擔憂起來,“只是這么一來,我們不知何時才能過河,繼續取經之路。”
陳家老爺說:“長老別擔心。等雪停了,天氣放晴,我必定雇船送你們過河。”
可是,陳家老爺就算雇船也幫不了三藏渡河,因為當晚通天河就結了冰。好多人都趁著雪停在冰面上行走,運貨到對岸的西梁女國去做買賣。
八戒第二天一早到結冰的河上看了看,回報說:“我用釘鈀耙了一下,只耙出九道痕跡。這冰結得很厚。”
三藏聽了大喜過望,決定踏冰過河。陳家老爺留不住他,只好做了些燒餅和饃饃給他們師徒當干糧。
馬在冰上走,腳底有些打滑。八戒取了些稻草包住馬蹄,那馬才走得穩了一些。
但他們誰也沒想到,這通天河會結冰,就是靈感大王聽從鱖魚婆婆的建議,施法造成的。此刻,他正率領小妖,在河面下等著。一見三藏師徒走過,他立刻下令將冰面捅破。
霎時,冰層裂開。八戒、沙僧、三藏和馬一起掉進了河里,只有行者機敏,及時跳到了半空中。
妖怪將三藏拿住,游向河底的洞府。
八戒和沙僧從水里撈起行李,放在白馬身上,分開水路,爬了出來。行者在空中看見他們,問:“師父呢?”八戒說:“師父改名叫‘陳(沉)到底’了。現在一時半會兒找不著他,我們上岸再說吧!”
三人牽著馬回到陳家。陳家二老得知三藏被妖怪抓走,非常驚慌:“早知如此,等冰融了再搭我雇的船過河就沒事了!”
行者說:“二老別擔心。我老孫正好趁這時候跟那妖怪算清這筆賬,讓他以后再也無法做壞事。”
行者兄弟三人飽餐一頓后,將馬匹和行李交給陳家看守,拿著兵器又往河邊去了。
行者水性不好,在要潛入河里時,央求師弟們道:“你們有哪個能背我一程?”
八戒不知什么時候變得這么好心,主動說:“哥,讓我來背你吧!”
行者就讓八戒來背。哪曉得游到一半,八戒故意摔了一跤,把背上的師兄摔了下來,而且不知摔到哪里去了。原來八戒不安好心呢!
實際上,行者也沒摔著。他早就料到這個豬八戒會乘機捉弄他,便變出分身讓八戒背著,而真身變成一只小蟲附在八戒的耳邊。“豬頭,竟敢捉弄我!還不趕快走!”行者對八戒說。
八戒嚇得趕緊求饒,繼續往前游。
來到河底,他們看到一座樓臺,上面寫著“水黿之第”。行者變成一只長腳蝦,到里頭先探探道路。他從一個大肚蝦婆的嘴里問出唐僧就被關在后宮的石匣里。
行者變回原形,對八戒和沙僧說:“我在水里不好活動,先回岸上去。你們與妖怪打斗,假裝輸了,把他引出來,我再收拾他。”然后行者就出了水面,等在岸邊。
八戒和沙僧依計行事,把靈感大王引出水面。但靈感大王狡猾得很,與行者斗了不到三個回合,又鉆進河里去了。八戒和沙僧再到河底去挑戰時,靈感大王已經把大門緊閉,怎么也不肯出來了。
行者說:“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師父早晚會被那妖怪吃了!”
沙僧問:“那該怎么辦?”
行者說:“只好到南海去問問觀世音菩薩,看這妖怪到底是什么來歷。”
說完,行者便駕云到了南海,把事情告知了菩薩。
觀世音菩薩提著一個紫竹籃,對行者說:“悟空,這個妖怪的來歷我已經知道了,我跟你去一趟吧!”隨即他踏著彩云,和行者來到通天河的上空。
觀世音菩薩用一根絲線綁住竹籃,將竹籃往河里一扔,念道:“死的去,活的住!死的去,活的住!”連念了七遍之后,他把籃子提了起來,只見那個竹籃里,多了一尾鱗光閃閃的金魚。
菩薩說:“悟空,還不下水去救你師父?”
行者問:“妖怪還沒拿下,我怎么救得了師父?”
菩薩說:“這籃里的不就是那妖怪嗎?”
八戒和沙僧都愣住了,問:“這魚兒怎么會有這樣的本事?”
菩薩說:“他本來是一條在我蓮花池里長大的金魚,由于每日露出水面聽經,練成了本事。不知哪天漲潮時,他竟游出蓮花池,溜到了這里,危害世人。既然妖怪已被收服,我這就回去了。”
行者等人送走菩薩,把水黿之第里的小妖們都解決了,將師父從河底救起。
從此以后,這個村子再也沒有哪一家因獻祭而失去孩子。陳家和村子里的其他人都來感謝三藏師徒。沒過多久,冰漸漸化了,大家爭相雇船渡他們過河。
大家正在河邊吵鬧時,忽然聽到河中有聲音叫道:“大圣,不用雇船。我送你們師徒過去。”大家轉頭一看,見河里竟鉆出一個龐然大物,是只老黿,嚇得紛紛躲開。

行者掄起鐵棒說:“你這畜生,再往前一步,休怪我不客氣!”
老黿說:“我是來報恩的。大圣怎么反而要對付我?”
行者問:“我對你有什么恩?”
老黿說:“那河底的‘水黿之第’原是我的住宅。大圣幫我趕走那侵占我家的魚精,還我故居,不是對我有恩嗎?”

“原來如此。”
行者收了鐵棒,把馬牽到老黿殼上,讓唐僧站在馬的左邊,沙僧站在馬的右邊,八戒站在馬后,而他自己站在馬前。為防老黿動什么壞心思,行者索性解下束腰的帶子,穿過老黿的鼻子,扯起來就像扯著一條韁繩。
行者一腳踏黿殼,一腳踩黿頭,一手拿鐵棒,一手扯韁繩,叫道:“老黿,慢慢走啊!要是歪了,就照看一下。”
只見老黿蹬開四足,在河面上游水,如履平地。眾人都在岸上焚香叩頭,念起“南無阿彌陀佛”相送。
過了通天河,三藏上了岸,合掌稱謝道:“辛苦老黿了。我沒有東西可以相贈,等我取經回來時再答謝你吧!”
老黿說:“不勞師父說謝,但求師父幫忙做一件事。”
“什么事?”
老黿鄭重地說:“我在這里已經修煉一千三百多年了,雖然會說人話,但總甩不掉這身殼。師父到了西天,請代我問問佛祖:我什么時候才能脫去這身殼,修煉成人形?”
三藏一口答應:“我問,一定問。”
老黿見三藏答應了,滿意地沉回河里去了,而三藏師徒也重新踏上去往西天的路。
又是一年寒冬。在去往西天的路上,三藏師徒冒著風雪,來到一座大山上。正感到饑寒交迫之時,他們望見山坳里有棟樓房。三藏認定那是戶人家,說:“徒弟,我們去那里化些齋飯,吃完再走吧。”
行者笑著說:“荒山野嶺里怎么會有這么漂亮的房子?怕是妖怪變出來的!咱們還是小心為妙。”
三藏說:“可是我好餓,怎么辦?”
行者說:“師父若真餓了,請在這里稍坐。我去別處弄點兒吃的來。”
為了安全起見,行者先用金箍棒在地上畫了一個圈,然后請三藏下馬,讓他同八戒和沙僧一起站到圈里去。“只要站在圈子里,就不怕妖魔來犯。師父千萬別走到圈外。切記切記!”行者交代清楚了,這才駕著云去南方尋找食物。
等了許久,不見行者回來,三藏不禁抱怨道:“不知這猴子到哪里去化齋了?”
八戒說:“師兄八成是去玩了,卻叫我們在這里坐牢。”
“怎么說是坐牢?”
“師父沒聽說過‘畫地為牢’嗎?我才不信這棒子畫的圈能擋得住妖魔!他只是讓我們在這里白受風寒罷了!”
“悟能,你說該怎么做?”
“我們與其在這里受凍,不如往前走。師兄駕著云,必定能趕上我們。他若真化了齋來,我們停下再吃也不遲。”
三藏聽信了八戒的話,帶大家走出圈子,繼續往前走。他們走著走著,沒想到就走到了山坳里那棟樓房前。
“能蓋這么好的房子,主人若不是王侯,就是將相。”八戒想向這戶人家借個地方避寒,便走入屋里。屋里沒人,也沒家具。再往里面走,只見一張床上堆著一堆骸骨。“這堆骸骨,不知是哪朝的大將軍留下來的?”想到這里,八戒不覺落下了幾滴同情的眼淚。
再往里面走,八戒見到一張桌子上擺著三件錦繡背心。
八戒不管好歹,拿了那三件錦繡背心出了屋,要給大家穿。
三藏趕緊告誡八戒:“不可,不可。‘公取竊取皆為盜。’就算這棟屋子沒有人住了,也不能亂拿別人的東西。快還回去!”
八戒哪里聽得進去,只是笑著說:“我老豬長這么大,還沒穿過錦繡背心。我就穿一下,暖暖身子!等師兄來了,我再脫下還回去。”
這么一說,連沙僧也要了一件來穿。
可是等他們兩人都穿上之后,卻像被緊緊綁了繩索似的倒在地上。三藏慌得急忙來解,可哪能解得開?三人在那里你一句我一句地叫著,早已驚動了魔頭。原來這棟樓房正是妖魔變出來的陷阱,專門誘捕過路的行人。

這魔王長得皮粗毛多,舌長口寬,兩眼明亮閃爍,頭上還有一只角。當他得知這次捕獲的獵物是唐僧時,可樂壞了。只不過他對唐僧的大徒弟仍有些顧忌,便對手下說:“把唐僧師徒三人都捆了,好好看著。等我拿下那孫悟空,再一起蒸來吃!”
行者去南方化來齋飯,回到畫圈的地方一看,沒人;再看看山坳,原先的那棟樓房也沒了!便知道師父和師弟們已經落到妖怪手中。
循著馬蹄的痕跡,行者急急忙忙地往前尋找,在半路上遇到了一位老翁。那老翁是土地神變的,他告訴行者:“你師父他們是被獨角兕大王抓去了。他就住在前面金(dōu)山的金
洞里。這妖魔可厲害了!別說你師父他們,就算你去了,恐怕也性命難保。”
行者不信,拿著金箍棒,直奔金山。在一堆亂石當中,他發現了妖洞的入口。
行者對守門的小妖說:“我是唐朝圣僧的徒弟——齊天大圣孫悟空。快叫你們大王將我師父送出來,免得你們為此喪命。”
小妖急忙入洞稟報。魔王聽了小妖轉達的行者的話,不但不生氣,還很高興,說:“自從來到這里占山為王,我不曾有過對手。這家伙來,正好讓我試試我的武藝有沒有精進。”接著,他命小妖們抬出一根丈二長的點鋼槍,拿起家伙就去應戰。
兩人一言不合,打了起來。一棒一槍,你來我往,打了三十個回合,竟不分勝負。
大圣急了,將金箍棒一晃,變作千百條,猶如群蛇亂舞,一起圍攻魔頭。

那魔頭冷笑了一下,從袖子里取出一個亮晃晃、白森森的鋼圈,朝空中一拋,叫了一聲:“著!”只見那鋼圈將千百條金箍棒化成一條,套了過去。
什么?金箍棒被收走了?大圣一驚,駕上筋斗云,趕緊逃走。
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逃離金山的孫大圣想到拯救師父可能就此無望,忍不住掉下了眼淚。
“且慢!”行者轉念一想,“這魔頭這么厲害,肯定不是凡間的妖怪,定是天上來的。待我到天庭去查一查。”
于是行者駕云來到天庭,在四大天師等眾神的引領下,見到了玉皇大帝。
行者打躬作揖,將金山的事向玉帝作了稟報。
葛仙翁在一旁笑著問道:“你這猴子這次來,怎么這么客氣?”
行者答道:“因為我把棒子弄丟了嘛!”
玉帝聽了行者的稟報,下令調查,沒查出天庭里有誰私自下凡。“既然凡間有此妖怪作亂,”玉帝接著下令道,“那么朕派托塔李天王與哪吒三太子率領天兵,跟孫悟空下去收妖。”
行者在一旁聽到玉帝下的命令,有些疑惑,暗自低語道:“當年我大鬧天宮,李天王和哪吒都不是我的對手,最后是派出二郎真君,才收了我老孫。現在那怪物的手段強似老孫,李天王和哪吒能勝得了嗎?”
許旌陽天師對行者說:“此一時,彼一時,情況大不相同。俗話說:‘一物降一物。’李天王和哪吒當年不是大圣的對手,現在未必斗不過這怪物。再說玉帝已經降旨,你也不好違背吧?”
行者只好奉旨聽令,決定先試試再說。
鄧化和張蕃兩位雷公也來助陣。
眾天神天兵跟隨行者來到金山。那妖魔出洞應戰,首先對上的是哪吒。
哪吒變成三頭六臂,妖魔也變成三頭六臂。
哪吒使出降妖法力,將砍妖劍、斬妖刀、縛妖索、降魔杵、繡球和火輪兒六種兵器一齊拋出,然后大叫一聲:“變!”只見六種兵器一變十、十變百、百變千、千變萬,像陣陣驟雨冰雹,朝妖魔打去。
那妖魔也不慌張,取出那白森森的鋼圈,往空中一拋,就像先前收走行者的金箍棒那樣,把哪吒的六種兵器也收走了。哪吒慌忙敗陣而走。
魔王得勝而回。
哪吒果然打不過那妖怪。行者在一旁笑道:“好家伙,那個鋼圈不知是個什么寶貝,竟連哪吒三太子的兵器也能收走。”
哪吒忿忿不平地對行者說:“我是為了你的事而吃了虧,你還笑?”
行者無奈地說:“我是很想哭的,因為實在哭不出來,只好笑了。”
接下來該怎么辦?行者說:“不如我老孫去請火德星君來這里放火,把那妖魔連同妖洞燒得干干凈凈。”主意既定,行者就動身去請火德星君。
哪曉得火德星君率領眾火神來了之后,他們的火龍、火馬、火鴉、火鼠、火槍、火刀、火弓和火箭等兵器,也統統被妖魔用鋼圈收走。
行者見火攻不行,再請黃河水伯用水攻。
水伯引來半條黃河的水,要淹妖魔。那妖魔看見大水淹來,連忙取出鋼圈,撐住大門。于是所有的水都被鋼圈擋在妖洞之外,只能在山峰之間激起狂瀾。
行者急得出手便打。
妖魔也用拳頭招架。可是比起孫大圣,妖魔徒手打架的功夫實在差了些,因此他又去拿那鋼圈。
行者怕那鋼圈,只好退下。
手上沒兵器怎么打仗?行者干脆使出猴兒的看家本領:偷!第一次,他變成蒼蠅,溜進金洞,偷回了金箍棒;第二次,他變成蟋蟀,潛入洞里,偷回了其他神將的兵器。
行者很得意。只不過眾天神再次與妖魔交戰時,行者的金箍棒,連同其他所有的兵器,又被那鋼圈收去了。
行者煩惱得不得了,沒辦法,只好去找如來佛祖了。
在西天靈山,佛祖從行者口中得知了整件事的來龍去脈。他睜著慧眼,往遠方望了一望,對行者說:“我知道這怪物是什么來歷了,但暫時不跟你說。你這猴兒嘴巴不緊,萬一走漏風聲,反而壞事。”
行者問:“那么佛祖怎么幫我呢?”
佛祖說:“我派十八羅漢取十八粒金丹砂與你一同前往金山,助你一臂之力。”
然而行者領著十八羅漢,正要浩浩蕩蕩地出發,卻發現十八羅漢缺了兩名。
“是哪兩個開溜了?”
只見降龍和伏虎兩位羅漢從后面趕來,連說:“來晚了,不好意思。”
到了金山,十八羅漢一起放出金丹砂。眼前的世界瞬間變成白茫茫一片。金丹砂不斷衍生,愈積愈多,淹住了妖魔,將他困住。
妖魔陷在砂里,急忙拔出腳來,取出鋼圈,往上一拋,叫了一聲:“著!”把十八粒金丹砂也都收了進去。然后,他徑自回到洞里去了。
行者對十八羅漢笑著說:“原來金丹砂也不管用呀!”
天王等眾神說:“這妖魔如此難收服,讓我們有什么臉面回去見玉帝?”
降龍、伏虎兩位羅漢對行者說:“悟空,你曉得我們倆為什么出來得晚嗎?只因如來有話吩咐我們,說:‘如果使出金丹砂,也收不了那妖魔,就叫悟空到離恨天兜率宮太上老君那里去走一趟,必能收服此妖。'”
行者一聽,暗中罵道:“可恨!可恨!早該說的!”
好行者,駕著筋斗云,一下子進了南天門,來到兜率宮,見到太上老君。
老君笑問:“猴兒,你不去取經,到我這里來做什么?”
行者說:“我有事來這里轉轉。”說著,也不理老君,在兜率宮隨意走了起來。他東張西望,忽然看見牛欄邊有個小童在打盹兒,而青牛卻不在欄里。行者叫道:“老君,你的牛不見了。”
老君一驚,說:“這畜生是什么時候不見的?”
老君的叫聲把看牛的小童驚醒了。小童慌忙跪下來,說:“爺爺,弟子睡著了,不知牛是什么時候走掉的?”
老君追問道:“你是什么時候睡著的?”
小童叩頭答道:“弟子在丹房里撿到一粒丹,吃了之后就睡著了。”
老君說:“那是我先前煉的七返火丹,不小心掉了一粒,原來是被你吃了。那丹吃一粒,會睡七天。這么說,這畜生已經跑掉七天了。”
老君又入宮查看有沒有丟什么寶貝。一查,少了金鋼琢。
行者說:“原來是這寶貝,難怪這么厲害。當年我老孫大鬧天宮時,也是讓這寶貝一敲才敲暈的。”
老君說:“還好只偷去金鋼琢。要是連芭蕉扇也偷去,就算我本事再大,也拿他沒辦法。”
接著,太上老君拿著芭蕉扇,隨行者來到金山。
行者叫戰,引妖魔出洞。那魔頭一見太上老君,吃了一驚,叫道:“好個潑猴!連我主公也能找來!”
老君念了一個咒語,扇了一下扇子。那魔頭將圈子丟來,被老君一把接住。
老君又扇了一下,那魔頭頓時渾身無力,現出本相——果然是那青牛。
老君朝金鋼琢吹了口仙氣,用它穿了那牛怪的鼻子,接著解下袍帶,系在琢上,以袍帶牽著青牛,辭了眾神,駕云回離恨天去了。
行者與眾神打入洞里,解決了所有小妖,取回了各自的兵器,并解救了三藏、八戒和沙僧。
天王父子、雷公、火德星君、黃河水伯和十八羅漢各返來處。
三藏知道是因為自己擅自離開了行者所畫的圈子,才落入了妖魔的“圈子”,對行者的搭救感激不盡,說:“賢徒,有了這次的教訓,我下次一定聽你的。”
樂讀西游,趣學國學
黿,妙不可言
通天河中的老黿已經修煉了一千三百多年,它到底是什么動物,怎么能活這么長時間呢?從生物學上來說,黿是一種龜鱉科動物,特點就是體型龐大,體重可達100千克以上!
其實,黿這一生物經常出現在古代的神話傳說之中。周代獻侯鼎的銘文中曾說,黃帝軒轅氏的圖騰,便是天黿,意思便是神化了的大龜。如今,在陜西省黃陵縣的黃帝陵陵園內,還有一座天黿的塑像,象征著二者之間的關系。
長久以來,黿所屬的龜類形象,早已與龍、鳳和麒麟,作為四大靈物,融入我們的傳統文化之中。你還知道哪些與黿相關的傳說?不妨與大家分享一下。
西游情報站
河面結冰的時候,水中生物都到哪里去了呢?
一般來說,當水面溫度下降時,因上層的水密度比下層的大,會產生對流作用而導致水面的冷水下沉,下層的水因為較溫暖而上升。不過由4攝氏度降到0攝氏度的水有一種特殊現象,即“熱縮冷脹”,也就是愈冷體積反而愈大,密度愈小。因此河水從4攝氏度降至0攝氏度的過程中,水面的水雖然溫度降低,逐漸結冰,密度卻變小,下層的水仍是4攝氏度,維持一樣的密度,因此不會產生對流。一般來說,水面結冰是漸進的過程,水中生物可以在水逐漸結冰的這段時間里,躲到下層水域,并不會被凍結,仍能自在生活。
河流表面結冰、長期封凍時,水中會缺乏氧氣。這時如果在冰面打個洞,魚類會因為想呼吸而蜂擁而至,還有可能跳出洞口,這時候我們就可以輕松把魚帶回家了。
號外!悲劇也可能發生……(龍馬記者在湖中連線)全球氣候變異,暴風雪無預警來襲,水中生物因湖面迅速結冰,來不及逃往下層較溫暖的水域而被凍結。記者在湖面上,甚至拍攝到逃亡不及而被凍住的各類魚群、青蛙,甚至看到正要趕回家的野鹿與狐貍在渡水時被瞬間封凍。(尚未傳回畫面的龍馬記者本人也被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