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元無愧錦衣衛頭領一職,道行高深,遠非王秉忠可比,以李長安眼光來看,比之燕赤霞都要強上不少。
御劍之術,劍光縱橫交錯,于這會試考場前百丈之內呼嘯,鋒芒畢露。
那刻畫于虛無得圖案,倏忽變得巨大,以覆天之勢從天而降,在這百丈之內,莫大威壓降臨,李長安眼中精芒閃爍,這王華元已經觸及道,一身道行,縱然是在他原來的那個世界,也屬于強橫,只是遠遠不到圣人層次。
長街兩邊房屋之中,有人抬頭望天,見那一張似大道天圖一般的圖案覆壓而下,皆是露出了驚駭之色,對于錦衣衛更添了幾分恐懼在心頭。
其實他們不知,此番過后,恐怕九重天闕里的那位雷霆震怒之下,他們或多或少都要承載怒火,且不說妖降京城,這些人不思抵擋,臨陣脫逃之舉,就是放任妖孽圍殺李長安這一條,都夠景唐皇帝降下罪責。
景唐十四州,三百五十九府,成千上萬舉子匯聚,浩然氣可謂如山岳,似深海,烈火烹油之下,即使殺不了影妖,也不可能讓他這般猖獗,無非是憂心小命,潰散一逃罷了。
“吼!”
影妖望天咆哮,那圖案光芒萬丈,明亮非常,于他來說,有一股致命威脅。
“伏誅!”
王華元怒喝,眉目之間,全然是殺機,太極殿里,陛下對他,并非沒有敲打之意,錦衣衛號稱監察天下,比御史臺,司天監來的廣泛,來的密集,來的深透,可到頭來,妖孽潛伏,皇城肆虐,這不是打他王華元的臉面,而是讓陛下無臉。
正所謂主辱臣死,陛下不說,他王華元不能不知。
御劍之術劍聲吟吟,劈挑刺掃,影妖也著實強悍,在這樣的攻擊下還能前行,只是不是沖著王華元,而是沖著李長安。
王秉忠不知何時又擋在了李長安身前,大紅官袍沾染灰塵,手中浩然劍已經崩碎,方才那一劍已是他的巔峰,如今體魄里也是空無一物,文人就是如此,只知讀書養氣,體魄不強。
“太白,你方才應該跑的!”王秉忠一抹臉上灰塵,這中年男人見慣了大風大浪,見慣了官場沉浮,可現在竟有一場劫后余生之感。
李長安心下嘆息,他沒想到王秉忠竟能為他做到這種程度,為了頭頂烏沙也好,為了一表忠心也罷,這都是一條命,于是,李長安發自內心的恭敬道:“學生以為,這影妖不強,卻沒想到這般詭異,還望大人見諒。”
王秉忠聞言,搖了搖頭,目光所及,王華元已是占了上風。
既然事情已經發生,再多做追究,也無濟于事。
“你隨我后退,這里有王大人在,影妖翻不了天。”
……
天穹上,司馬龍且與尹平川到底是沒打成,忘川一見王華元鎮妖,二話不說,直接扭頭就走,只是臨走,還于九天之上看了李長安一眼,那一眼,似笑非笑,有滔天風暴。
與此同時,東宮之中,劉進顫巍巍起身,抬頭望天,他臉色蒼白如紙,身形更是消瘦,這副模樣,哪像一國太子,分明是個病癆鬼。
“妖孽重現,亂世又臨。父皇,你到底想干什么?當真要傾覆這景唐萬年江山嗎?”
說著,劉進捂住胸膛,劇烈咳嗽,一口鮮血噴薄而出,竟是直挺挺的仰倒下去。
影妖伏誅,王華元身化萬千劍光,與那圖案一道,將影妖磨滅個干干凈凈。
李長安蹙眉,愈發覺得事情不簡單,這些妖孽甫一出現,就是要殺他,那模樣,分明是以死換死,堂堂景唐皇城,守衛說是天下最為森嚴之地也不為過,竟然會有這么多妖物混入,這本就是抱著必死之心!
李長安想不透,他來這個世界統共才不到一年,殺妖伏妖,也只與燕赤霞殺了那一頭千年樹妖罷了,何至于讓這些妖物發了瘋的要殺他?
且不說李長安想不通透,王秉忠亦是如此。甚至這位刺史大人于心中思索,李長安會不會是九重天闕里的那位的私生子!只是這個想法太過于驚世駭俗,再說,以那一位的性格,乾坤獨斷,霸道王道皆握一手,就算在民間有子嗣,也定會高調尋回。
殺了影妖,皇城有錦衣衛肅清一遍,再度回歸清明。
李長安也背負書箱上路。
會試結束,一月后才放榜,他想趁著這一月時間,多多游歷,看是否能破開丹田,開天辟地。
至于佛家修為,李長安不急,佛道相通,以他融匯之勢,只要道法大成,佛法早已于他心間感悟。
王秉忠挽留過,李長安以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之詞而拒絕。
至于李平易,李長安都不放在心上,他相信,此番過后,王秉忠會動手,廣勝李家勢大,可也不敢與朝廷相抗,無非是一死而已。
……
“公子,你想去哪里啊?”骨灰罐子里,聶小倩雀躍,皇城這數日之間,著實是將她悶壞了,浩然氣噴涌,道家伏妖迸發的氣機,舉動之間,皆可要了她的性命,讓她縮在這骨灰罐子的三寸之地,擔驚受怕數日。
“走一走,看一看,世界大無邊,風景不獨好。”
李長安哈哈大笑,頗為開懷。
道家講究自然,親近自然,體悟大道,李長安猶記得,在那個世界時,他最終于一處深山之中,一舉破了圣人之境,儒釋道大成,稱為三道圣人。
正書箱,李長安一路與聶小倩暢談,歡聲笑語相隨,好不快活。
偃濼江畔。
蛟龍破水而出,掀起陣陣浪花,足有十余丈長的龍身在太陽底下熠熠生輝,水珠滴落,啪啪作響。
“昂!”
蛟龍嘶吼,竟是褪去了龍身,在這萬頃波濤上,一分一毫,化作了人身。
只見,一高挑女子腳踏雨云,面容嬌美。
“一詩之恩,記在心頭。”
“嘩啦……”
女子玉足踏水,于偃濼江上飛行。
沿途漁夫所見,皆匍匐在地,高呼仙人。
隨即,臨江仙一說,快速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