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兩魏交戰
- 南北史演義(下冊)
- 蔡東藩
- 7043字
- 2020-04-17 14:29:21
話說高歡回到洛陽,另立了新君元善見。元善見年齡很小,當然不能親政,一切大權都掌握在高歡手中。高歡請求授封趙郡王元諶為大司馬,咸陽王元坦為太尉,儀同三司高盛為司徒,高敖曹為司空,以下的文武百官,各司其職,朝局規模初定,再商議西侵的大事。忽然聽說宇文泰進攻潼關,殺斃守將薛瑜,虜去了七千兵卒,高歡不禁彷徨,于是把遷都的計劃重新提了出來,想要立刻實行。他立即入朝申諭,說洛陽往西逼近關中,南邊靠近梁境,戰事一旦觸發,洛陽岌岌可危,不如將都城遷往鄴城。嗣主元善見能有什么意見,而王公大臣等人的勢力又很難反抗高歡,只得依從他的建議,答應遷都。高歡限期三天,奉駕啟程,洛陽四十萬戶的百姓,狼狽跟隨,而百官們沒有那么多馬車可乘,多半都乘坐驢車東行。車駕到達鄴城后,高歡留下仆射司馬子如、高隆之,侍中高岳、孫騰在鄴城輔佐朝政,改任相州刺史為司州牧,魏郡太守為魏尹,司州改作洛州,命尚書令元弼擔任洛州刺史鎮守洛陽,而高歡仍然回到晉陽鎮守。當時有首童謠唱道:“可憐青雀子,飛去鄴城里,羽翮垂欲成,化作鸚鵡子。”時人指青雀為清河王,鸚鵡為高歡,這也不必細說了。
話說魏主元修在洛陽時,生性貪戀漁色,他有堂妹三人,卻不準她們出嫁,留侍在宮中,其中最受寵的就是明月。明月和南陽王元寶炬同時出生,受封為平原公主;其次受寵的是清河王元亶的妹妹,也封為安德公主;還有一個名叫蒺藜,史書上沒有記錄她是哪個王的女兒,也照例封為公主。這三個公主留居在宮中,公然和魏主元修通奸,差不多和妃嬪一樣,所以高歡的女兒雖入宮為后,卻一直沒有得到魏主的寵幸。魏主元修曾在宮內設宴,讓明月陪坐在首席,各位宮人因此心生羨慕,入席賦詩,有的吟誦詩人鮑照的樂府:“朱門九重門九閨,愿隨明月入君懷!”魏主也不以為然,唯獨視明月如掌中珠,甚至不忍心遠離她一步。先前魏主舍棄洛陽,西奔宇文泰時,他把高皇后撇置在宮中,唯獨不肯舍去明月,帶著她一同入關。
宇文泰因魏主淫亂堂妹,有傷風化,暗中命令元氏諸王誘出明月,將其置于死地。等到魏主聽到消息,明月已經香消玉殞,無法重生了。魏主的畢生所愛只有明月一人,如今平白無故地被宇文泰所害,怎么能不悲傷、不憤恨?所以魏主恨不得殺死宇文泰為她報仇!平時宇文泰在他身邊時,他有時張弓,有時推案,無非是做給宇文泰看,宇文泰心中也覺得很不安。
沒過多久就是殘冬臘月了,有高車別部阿至羅派遣使節入朝,魏主元修駕臨逍遙園,宴待外使,他對侍臣說道:“這里就像華林園,讓人觸景生悲啊。”等到宴席散后,魏主元修命人牽來所乘的波斯騮馬,駕載回宮。偏偏該馬不聽使喚,跳躍異常,魏主命令南陽王抓緊馬轡按住馬鞍,馬還是不肯服從,一蹶而死。于是,魏主換馬返回宮門,馬又受驚躍起,不肯往前一步,接連鞭打好幾下,才進入宮中。他心里覺得非常奇怪,總覺得會發生不妙的事情。近侍潘彌頗為通曉術數,晨間他曾啟奏魏主,讓魏主今天一定要慎重行事,防備有兵變。魏主心里記著,安然回宮后,就對潘彌說道:“幸虧今天沒發生別的事。”潘彌回答道:“必須等過了半夜,才稱得上大吉。”魏主似信非信。到了晚上就餐時,魏主連飲數杯,聊解憂悶,不料過了片刻,胸腹絞痛,實在承受不住,連忙臥倒在床上。可是疼痛不但沒有減輕,反而更加難忍,魏主輾轉呼號,直到筋疲力盡,不一會兒就死了。只見魏主眼睛瞪大,舌頭伸出,死狀非常慘烈。侍臣料定他是中毒身亡,猜想是宇文泰主使的,所以不敢發言??蓱z魏主元修在位不滿三年,年僅二十五歲,就無故殞命了。宇文泰命人將魏主收殮入棺,移殯至草堂的佛寺中,謚號曰孝武。后來,過了十年,魏主才得以安葬在云陵。
先前魏主被弒殺之前,就已有歌謠傳誦道:“狐非狐,貉非貉,焦梨狗子嚙斷索。”等到魏主元修遇弒后,人們才知道謠言果然是真的。魏本索發,故稱魏為索,焦梨狗子就是指宇文泰。宇文泰的小名叫作黑獺,祖籍隸屬武川,相傳炎帝就是在這出生的。遠祖葛烏兔是鮮卑的酋長,數代相傳,子孫普回得到一枚玉璽,上面篆刻著“皇帝璽”三個字,普回非常驚訝,以為是上天的旨意。鮮卑語呼天為宇,君為文,因此號稱“宇文國”,并以此作為姓氏。普回的兒子莫那遷居到遼西,傳了九代后被前燕所滅,遺孤宇文陵從燕逃奔到魏,定居在武川。宇文陵的曾孫名叫宇文肱,宇文肱的妻子王氏生下宇文泰時,有一團黑氣覆蓋在宇文泰的身上,所以給他取名叫黑獺,即非狐非貉,便是暗寓黑獺的意義。
宇文泰毒死魏主元修后,便率領王公大臣推立南陽王元寶炬為主。元寶炬是孝文帝的孫子,京兆王元愉的兒子,官拜太宰,錄尚書事。元寶炬按照慣例推讓了三次,然后才答應。這時已經是年末,元寶炬于第二年元旦在長安即位,并大赦天下,改年號為紀元大統。元寶炬追尊皇考元愉為文景皇帝,皇妣楊氏為皇后;立妃子乙弗氏為皇后,世子元欽為太子。元寶炬晉升宇文泰為大丞相,封安定郡公,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晉升斛斯椿為太保,廣平王元贊為司徒,廣陵王元欣為太傅,萬俟壽樂干為司空。元寶炬派遣都督獨孤信招撫荊州。東魏派恒農太守田八能等人在途中邀擊,可是被獨孤信擊敗。獨孤信所向披靡,一直率軍攻打到荊州。他與東魏刺史辛纂的軍隊交戰,又得以將其擊潰,辛纂戰敗后想逃進城中,不料城門還沒來得及關閉,就被獨孤信的前鋒楊忠追了進來,斬殺了辛纂,于是荊州也被獨孤信占據了。后來東魏又派遣侯景、高敖曹等人來攻打荊州城,獨孤信寡不敵眾,就和楊忠一起奔逃到了梁。荊州又重新回到東魏的手中。
這時,渭州刺史可朱渾元暗中和高歡通謀,率領三千部眾奔往晉陽。高歡聽說魏主元修被弒殺的消息后,他啟請魏主元善見,請求素服舉哀。太學博士潘崇和說道:“君以無禮待臣,不必素服舉喪,當初商民不哭桀,周臣不服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眹硬┦啃l既隆、李同軌等人主張讓高后守制服喪即可,其余的人不必守喪,東魏主當然依從他們的建議。
那時,高后還很年輕,免不了忍耐不住守寡的寂寞,雖然勉強為故主穿上素服,但暗中卻想給自己再找個配偶。彭城王元韶擔任司州牧,溫文爾雅,相貌翩翩,高后素知他的為人,對他早就有仰慕之情,多次在高歡面前提起。高歡愛女情深,料知她有意求合,于是招來彭城王元韶,說想將寡居的女兒嫁給他為妃。元韶見高家權勢昌盛,樂得借此攀附,于是滿口稱謝。高歡讓女兒脫下喪父,改穿盛裝,嫁給元韶為妻,并將洛陽宮中的珍寶,贈送給女兒做嫁妝。其中兩件珍器最為奇美,一件是成對的玉缽,晶潔無瑕,雕工巧妙,用水貯入,雖然倒置過來,也不滲漏一滴;另一件是瑪瑙榼,能容納三升酒,夾縫中用玉鑲嵌,就好像渾然天成一般。相傳這件瑪瑙榼是西域的神匠所制,由他進獻到魏廷,傳為秘寶。元韶既娶了國母為妻室,又得到許多珍品,當然喜出望外,欣喜萬分。那高氏女也慶幸自己獲得佳偶,就如同久旱逢甘露,魚水諧歡,就不細說了。
那高歡也是越老越淫蕩,自從帶回爾朱兩后后,整天左擁右抱,非常得意。后來,大爾朱后生了個兒子叫高浟,小爾朱后生了個兒子叫高湝,高歡非常鐘愛他們。其他人如馮娘、李娘從洛陽被帶回后,全都被高歡霸占為妾;還有韓娘、王娘、穆娘等人也要隨時侍寢。王娘有個兒子叫高浚、穆娘有個兒子叫高淹,高浚和高淹還沒有長大,他們的母親就去世了。后來,都城遷往鄴城后,廣平王的妃子鄭氏,名叫鄭大車,長得美艷銷魂,妖冶絕倫,高歡又將她據為己有,對她非常寵愛。沒過多久,鄭氏為高歡生下一個兒子,取名叫高潤。
東魏天平二年,稽胡、劉蠡升占據了云陽谷,僭稱皇帝,多次騷擾邊境,所以高歡督軍出征,兼程趕到云陽谷,一舉擊敗了劉蠡升,斬下其首級凱旋?;氐綍x陽后,高歡忽然得到侍婢的密報,說是世子高澄與自己的愛妾鄭大車有曖昧情事。他心想高澄才十四歲,未必敢和自己的母輩淫亂,所以沒有相信侍婢們說的話。后來高歡查知真相,發現此事果然屬實,不由得勃然大怒,下令將高澄杖打一百,并幽禁在別室。高澄是正妃婁氏所生,高歡得以發跡稱雄,多半是由婁氏相助,所以二人感情非常好。婁氏為他生了六男二女,全都長大成人。自從高歡廣納妾媵,把心思都轉移到了美姬身上,不免和婁妃有些疏遠。正巧長子高澄的奸案又被揭發,高歡認為是婁氏管教不嚴,所以遷怒于她,發誓不再與她相見,并且打算立大爾朱氏的兒子高浟為嫡嗣,將高澄廢黜。
高澄非常焦急,連忙向司馬子如求救。那時司馬子如在鄴城輔佐朝政,得到高澄的密書,立即趕到晉陽拜見高歡。高歡和司馬子如一向是好朋友,無論國事家事,彼此之間從來不避諱,即使高歡的妻妾也能與他相見,不必回避。這次司馬子如到來,明明是為高澄母子說情,但他卻故意不提,只和高歡談論國事,直到無語可說時,才請求拜見婁妃。高歡將高澄通奸庶母以及婁妃失察等情況告訴了他,司馬子如微笑著說道:“我的孽子也曾奸淫了我的侍妾,家丑不宜外揚,我只能代為掩飾。況且婁妃是您的結發妻子,她經常拿母家的財物資助您;您在懷朔鎮時,觸怒了鎮帥,受了杖刑,后背傷痕累累,是婁妃晝夜看護,目不交睫,您才得以痊愈;后來您躲避葛賊,前往并州,沿途勞頓,鞋子都磨破了,又是婁妃親自點燃馬糞,給您制靴,試問這樣的恩義怎么能忘記呢?如今您和她已經做了幾十年的夫妻了,正所謂一日夫妻百日恩,高王實在不宜為一個婦人,傷了自家的和氣。況且婢女的話也未必可信呢!”高歡回答道:“你說的不是沒有道理,但如果事情屬實,也很難輕饒他!”司馬子如說道:“等你兒子說明實情再作計較吧。”高歡隨即答應了。司馬子如趕到別室,釋放高澄前去對質。高澄見到司馬子如,還沒有開口,司馬子如便責備他:“你一個大丈夫為什么要畏懼威嚴,甘心被別人誣陷呢?”高澄聽了司馬子如的話,也心領神會,聲稱是三個婢女挾私誣告他。司馬子如招來婢女,厲聲威嚇,不讓她們訴辯。三婢料知不能反抗,全都自縊身亡了。司馬子如立即報知高歡說道:“果然是刁婢妄言,現在她們已經畏罪自盡了!”高歡非常高興,連忙召婁妃母子進見,父子夫妻,三人相對泣下,和好如初。高歡命人設下盛筵款侍司馬子如,并親自給司馬子如斟酒,感激地說道:“這次要不是你,我就錯怪他們母子了!”司馬子如也起座稱謝。這一席宴飲,從傍晚喝到了夜半才停宴撤席,彼此回房就寢。第二天,司馬子如辭行,高歡贈送他一百三十斤黃金,高澄也饋贈他五十匹良馬,司馬子如很是高興,帶著黃金和馬,返回了鄴城。
經歷了這件事,高澄再也不敢親近鄭大車,而鄭大車也老實了許多,一心一意博取高歡的寵愛,一切又如往常一樣,大家都相安無事。但是,這件事傳得沸沸揚揚的,大家見當事人都安然無恙,還以為高歡對此無意嚴懲,免不了無視綱常和倫理。后庭中的侍姬和王公子弟,漸漸地放縱了起來。那時,高歡的弟弟趙郡公高琛留居晉陽,總掌相府政事,他經常出入后庭。他看到小爾朱氏楚楚動人,竟然引起邪心,總是挑逗她。小爾朱氏也愛他年輕英俊,豐神韶秀,竟然趁高歡外出時,邀請高琛入室,私下交歡。婢女們都害怕重蹈覆轍,所以沒有人敢告發,放任她送暖偷香,消受溫柔滋味。但是天下之事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高歡原本就是老奸巨猾之人,對此事頗有耳聞,于是就特地設下一個圈套,好讓這對奸夫淫婦原形畢露。有一天,高歡借口有事要辦,需要外出一趟。這位色膽包天的高琛竟然偷偷溜到了小爾朱氏的房里。這天晚上,那兩人正在歡愛,忽然高歡破門而入,當場捉出這對露水夫妻。高歡怒極發狂,立即取來大杖,猛力擊打高琛,接連打了數千下,打得高琛皮開肉爛,僵倒在地上。高歡又轉過身想接著毆打小爾朱氏,可那小爾朱氏早已長跪在地上,張著那一雙淚眼,兩道愁眉,嬌滴滴吐著珠喉,向高歡乞憐,竟然把高歡的鐵石心腸給熔化了。高歡對小爾朱氏說道:“你想要求生,就立刻離開此地,免得讓我動手!”小爾朱氏無可奈何,只好磕頭拜謝,草草整裝,聽由高歡的發落。高歡將她逐出靈州,不再理睬她。高琛也被拉了出去,因受傷太重,挨了兩日即斃命,年僅二十三歲。高歡在鄴中發布訃告,只說高琛是暴病身亡,東魏主元善見不得不追賜高琛官職,于是賜高琛為太尉尚書令,賜謚號“貞”。后來高歡又被加封為太師,晉爵為王。而那小爾朱氏到達靈州后,寂寞無依,孤苦了一兩年,后來遇到一個范陽人盧景璋娶她做繼室,竟然隨他生活去了。
東西魏已經分裂,各自占據一方,北方的各鎮,東投西奔,忙個不停。關內都督趙剛舉東荊州歸附了西魏。宇文泰任命他為光祿大夫。趙剛勸宇文泰召回賀拔勝等人,宇文泰也很贊同,于是立即派遣趙剛南下請求,希望梁主放歸賀拔勝等人。趙剛到了梁州,馬上找到老相識刺史杜懷瑤,托他替自己送書信到建康。梁主蕭衍向來優待降將,收到書信以后,便召賀拔勝等人入朝,讓他們自行決定是去是留。賀拔勝等人都表示愿意北返,梁主親自在南苑為他們餞行,贈送厚禮遣送他們回去。賀拔勝和獨孤信、楊忠三人,返回長安后,各得其職。宇文泰愛惜忠勇之士,將他們留在帳下。賀拔勝很感激梁主的恩禮,此次舍梁主而歸,心里不免有些愧疚,于是他下令軍中,只要是飛往南方的鳥獸,一概不準射獵,以此作為報答。西魏主元寶炬聽說賀拔勝北歸后,非常高興,對他很是寵幸,任他為太師,讓他和宇文泰共同統率三軍,專心謀劃東略事宜。這時,斛斯椿已經死去,宇文泰得以專政,晉升為柱國大將軍,他任用李虎、元欣、李弼、獨孤信、趙貴、于謹、侯莫陳崇七人共同輔政,封授行臺郎中蘇綽為左丞。蘇綽博學多聞,記憶超強,曾和宇文泰終夜敘談,娓娓不倦。宇文泰視他為奇士,所有的機密大事,都讓他參與。蘇綽所寫的文案程式,朱出墨入,以及計賬戶籍諸法,推行一時,秩序有條不紊。后人多半遵從、沿用這些制度,蘇綽也算是一個吏治家了。
東魏大丞相高歡命世子高澄入鄴城輔佐朝政,并命左丞崔暹做他的副手。那時,高澄才十五歲,他用法嚴峻,威震中外。高澄的弟弟高洋也被封為太原公,高洋雖表面上看起來貌不驚人但心中卻是非分明。高歡曾讓各兒子理清雜亂的蠶絲,考察他們的智慧。諸子大多手忙腳亂,不堪紛擾,只有高洋抽刀斷絲,回頭對兄弟們說道:“亂則當斬,何必多費心思!”高歡因高洋有膽有識,對其更加寵愛。高歡認為,鄴城有高澄在,晉陽有高洋在,東魏內顧無憂了,盡可與西魏爭衡。
這時,梁派遣鎮北將軍元慶和入侵東魏,高歡立即派遣高敖曹率三萬人趕往項城,竇泰率三萬人趕往城父,侯景率三萬人趕往彭城,控御東南。元慶和聽到消息退了回去,侯景攻占了楚州,擄去刺史桓和,并且乘勝追擊到淮上。梁都督陳慶之發兵前去邀擊,殺敗侯景的軍隊,侯景拋棄輜重物品,倉皇地往北逃走。
那時,高歡正在全力攻打西魏,無暇顧及南邊,于是想了一條遠交近攻的計策。他派遣使者南下希望能和梁修和。梁主蕭衍也是得休便休,答應和他通好,詔令陳慶之班師回朝。于是高歡調回各軍,自己率領一萬輕騎前去偷襲西魏夏州。他在沿途命令將士只吃干糧,不準燒火做飯。到達夏州城下時,正值夜半,高歡看見城上無人守御,便下令軍士縛矟為梯,悄然進入城中,頓時就攻破了夏州,擒住刺史斛拔俄彌突,將其帶回到晉陽。同時,高歡將斛拔俄彌突的部落五千戶人家也一并帶回,只留下都督張瓊鎮守在夏州。就在這時,靈州的曹泥被西魏的將士所包圍,高歡又調兵前去支援救出了曹泥,也令曹泥遷居到晉陽。正巧西魏傳來詔書,宇文泰歷數高歡的二十條罪狀,并下旨指日東征。高歡不禁大怒,也下詔斥責宇文泰、斛斯椿為逆徒,并分派各路諸將,克日西討。
高歡和宇文泰互相指責,各說各有理,互不相讓。高歡想先發制人,因高敖曹、竇泰等人全都北歸了,于是命令高敖曹移兵攻打上洛,竇泰出兵逼近潼關,自己率軍趕赴蒲坂,命人建筑三座浮橋,打算立即渡河,與西魏各路軍交戰。
西魏大行臺宇文泰督兵出來拒擊,行進到廣陽,探得高歡軍隊的行蹤后,便對諸將說道:“賊軍從三面形成掎角之勢,架起浮橋準備渡河,這無非是虛張聲勢,牽制我軍,好讓竇泰得以從西邊乘虛而入呢!竇泰曾是高歡的先鋒猛將,屢戰屢勝,必定有些驕傲,我們不如直接偷襲竇泰,竇泰的軍隊一破,高歡就不戰自走了?!睂⒆酏R聲說道:“舍近襲遠,只怕不是良計;如果打算襲擊竇泰,為何不兵分兩路前去呢?”宇文泰笑著說道:“高歡雖然建了浮橋,卻沒有直接渡河,用了不五天,我就可以殲滅竇泰呢?!庇谑怯钗奶ν鈸P言說要力保隴右,退回長安,暗中卻往東進發。
其實,西魏將士對此還存在異議。宇文泰有個侄子叫宇文深,自幼喜歡兵法,曾疊石為營,折草為旗,和一群小兒布列行陣,井井有條,此時擔任直事郎中,多次參與軍事謀劃。宇文泰向他詢問計策,讓他先陳述自己的想法。宇文深回答道:“竇泰是高歡的驍將,和高歡分別從東西兩個方向出兵,我如果到蒲坂攻打高歡,高歡在前面扼制我,竇泰襲擊我的后方,豈不是前后受敵嗎?現在如果簡裝帶領精銳,悄悄襲擊竇泰,他性子急躁,必定前來決戰,高歡來不及救援,我就可一鼓作氣擒拿竇泰了。竇泰既然被擒,高歡勢必非常沮喪,這時再回軍攻打高歡,一定可以戰勝。”宇文泰欣然說道:“我原本也是這樣想的,既然你和我所見略同,那我就決定這么做了?!庇谑怯钗奶┞受娺B夜往東進發。
宇文泰率軍行走了一晝夜,抵達竇泰軍前,竇泰突然聽說敵軍到了,他自恃驍勇善戰,直接渡河沖殺而來。宇文泰在牧澤列營,四面埋伏兵馬,引誘竇泰。竇泰不知當中的厲害,怒馬當先,陷入重圍,牧澤中泥淖相間,鐵騎無法奔馳突走,再加上西魏的兵卒萬箭齊發,竇泰身中數箭,身負重傷。他得知自己中了埋伏,全軍深陷在重圍之中,無法脫圍,只好拔出佩劍,自刎而亡。竇泰是高歡的姨夫,每次作戰他們都在一起,這次從鄴城出發,曾有個尼姑對他說道:“竇行臺,去不回!”到這時果然靈驗。正是:
將軍一去不回頭,拼死前驅未肯休。
牧澤陷圍濺頸血,半由好勇半無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