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白存錢指南:簡單3步,收獲你的第一桶金(簡七理財入門科普)
- 簡七理財
- 1612字
- 2020-04-22 19:13:39
第二步 增加收入是王道
看看你的“能力池”
作者:簡七編輯部 暢暢
作為一個普通girl,此生大概率沒有彩票中獎,或一夜暴富的機會。工資收入的穩步提升,可以說是積累財富,最可靠的手段了。
20出頭、剛畢業時,我總覺得自己到了30歲,靠著“穩步提升的工資”,錢包么總會鼓起來的。而且我發現,和有同樣想法的朋友,還挺多的。
可“穩步提升的工資”,真有那么穩嗎?
面對裁員,我能怎么辦?
2019年8月初,思科(Cisco)上海裁員的消息,曾經在朋友圈火了:作為世界500強(2018年排名第15位)的知名外企,網傳因產品淘汰,上海全員被裁。
雖然,“全員被裁”很快就被辟謠了,但思科也不否認人員調整,大裁員并非危言聳聽。
在這件事發生1個月前,甲骨文中國分公司,也裁員900人。
雖說裁員也不少見,但這幾次裁員,有2點讓我印象挺深的:
1)公司竟然花那么大代價,也要裁掉背景不錯的高級人員
被裁員工中,不少擁有名校背景、研究生以上學歷,資歷不淺,職級也不低。公司哪怕賠償幾十、上百萬,也要裁掉這些高級人才。
2)許多人的財務狀況,遠比自己想得脆弱
就說甲骨文裁員的事,有個延伸后續:在阿里、華為等互聯網巨頭,針對甲骨文被裁員工,舉行了專場招聘。但大多數人過不了第一輪面試,技術測試環節也不達標。
單一的收入結構,加一次裁員,讓這些人群中的佼佼者,也變得不堪一擊。而他們大多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階段,財務壓力更是不小。
唏噓之余,我也開始思考:原本的高薪金領尚且如此,普通人又該如何應對呢?
簡七經常說,理財就是理生活。其實反過來,想讓生活品質高一點,運用理財思維,也能事半功倍。
什么是能力池?
我們簡七理財有個普通人管錢的通用模型——財富水池:

這4個水池看著簡單,卻蘊含了錢的分配順序和節奏,有攻有守,中短長期的需求,都有覆蓋。
用同樣的規劃思路,我們把管錢換成“賺錢能力”的分配,你也可以擁有一個自己的“能力池”。

具體來說,你也可以把你的精力、資源,做4次分配:
1)現金流能力池
簡單來說,作為一個職場人,最先能自給自足,賺足日常開銷。但邁過“溫飽線”后,不要過度在意幾百幾千的工資差距,而是要繼續往后面的能力池蓄水。
2)保障能力池
收入的安全,也是財務安全的重要一環。
買足商業保險,盡量有一些被動的理財收入,甚至是多重收入來源,都可以防止生活中的“萬一”,給你的職場發展帶來沖擊。
3)中短期發展能力池
比起重復性的工作,現在你有沒有給你的能力累積籌碼?換句話說,你有沒有未來3-5年的發展方向?
對應的,你的工作是在為這個方向做準備嗎?
4)長期發展能力池
而更長遠的機遇,多看你有沒有把握行業風口、新趨勢的能力和眼界。你在“看到未來”這件事上,做了什么能力上的投入呢?
具體案例
聽著有點抽象,舉個身邊的案例。
我身邊位好友Elsa,她的副業——時尚博主,讓很多女生都羨慕。
最初,她也不過是想把個人的職場穿搭,和護膚經驗,通過微博和公眾號的形式,跟更多人分享。這一愛好,堅持了3年多,如今她也成了業內的小咖,副業收入竟然是主業的5倍了。
但令我好奇的是,Elsa從未在個人朋友圈里,分享或宣傳過自己的公眾號。拋開博主身份,她在朋友眼中,是個活潑的互聯網公關。
為什么會把主業和副業,分得那么清晰呢?我也好奇地問過她。
在她看來,公關和時尚博主,是她人生的AB面,本來就是彼此獨立的。
本職工作更像是現金流池+中短期能力池,既保證了更穩定的工作,讓她做起副業更有發揮空間;又積累了不少時尚敏感度。
而副業則像是保障池+長期發展池。收益高,風險也更高,但也因此,讓她收獲了本職工作以外的收入和成長,還可以把工作中一些受限的想法,得以驗證。而擁抱新的互聯網趨勢,也給了她更廣闊的視野。
有意思的是,她最近還和我聊起了某些消費品投資,進一步把拓寬了自己的收入結構。
“畢竟容顏易老,但能力和眼光,反而會隨著時間增值。”
在我看來,職業發展是每個人一生當中,最重要的一筆長期投資。
4個水池的模型,你也可以試試“對號入座”,看看你現在的賺錢能力,都分布在哪些水池中?有沒有還空著的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