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失的建筑:毀滅建筑的絕版圖典
- (法)米歇爾·科恩
- 1431字
- 2020-04-22 23:31:22
4 動態的雕刻藝術
奧林匹亞和整個公元前5世紀的光輝一般來自它的建筑雕刻。除了宙斯神像外,神廟東西山墻上的雕刻也令人嘆為觀止。神廟東山墻雕刻的中心人物是宙斯,西山墻雕刻的中心人物是阿波羅。
東山墻的雕刻完成于公元前457年以前,所反映的是奧林匹亞地區一個古老的傳說:庇薩國王奧諾馬烏斯有一個女兒名叫希波達米亞。神諭說,當希波達米亞結婚時,奧諾馬烏斯就會被新郎殺死。于是奧諾馬烏斯布告全國,要求前來求婚者與他比賽賽車,他會讓挑戰者先行出發,他自己在獻祭一只羔羊后再追趕。比賽的出發地是庇薩,終點是科林斯。人們以為條件如此有利,當會輕而易舉地取勝。可是奧諾馬烏斯的車是戰神阿瑞斯送的,快捷無比,因此所有來求婚的青年在比賽中都一敗涂地。而按照比賽條件,失敗者無一例外地被處死。柏洛普斯從特洛伊渡海來到伯羅奔尼撒后,也參加了競賽。他收買了車夫,讓其弄松了奧諾馬烏斯的車軸,使其中途摔死。柏洛普斯順利地娶到了希波達米亞。這本是一個十分血腥的故事,充滿了緊張激烈的爭斗,可是雕刻家選擇了戰車出發前的寧靜時刻。值得稱道的是,雕刻家充分利用了三角形山墻所提供的有限空間:它的中央由宙斯占據,他是本次比賽的見證者,形象最為高大,然后左右依次對稱地排列國王和柏洛普斯、王后和希波達米亞、馬車和馭者及代表起點、終點的河神。由于越向兩邊空間越小,因此馬頭均向著中央,兩邊的河神干脆半撐半躺,恰好將腳伸在兩個底角里,整個布局可謂天衣無縫。

公元前3世紀希臘化時期的阿波羅雕像軀干。

宙斯神廟排檔間飾上的雕刻,共12塊。早期發現的一些雕刻現存放于法國的羅浮宮。由于后來的發掘者都與希臘政府簽有協議,規定發現的所有物品都必須留在希臘,所以今天人們可以在奧林匹亞當地的博物館看到這些最著名的雕刻。另外的幾件則可以在雅典的國立博物館中見到。經專家確認,這些雕刻的內容是表現赫拉克勒斯的12大功績。
西山墻的雕刻則以動態為主,敘述了半人半馬怪之間的戰斗。本是來參加拉匹斯人婚禮的,可他們在喝酒之后,竟強搶新娘,拉匹斯人在阿波羅的幫助之下,將其徹底擊敗。對希臘人來說,這個故事象征著文明對野蠻的勝利。在這里,阿波羅自然占據了中心位置,他右手平舉,頭也轉向右側,裸露的身軀顯得無比俊美,又像一個威嚴的法官在做出裁決。在他的左右,分別是搏斗著的人群,他們也像東山墻一樣,隨著墻面的高低或立或坐,或蹲或臥,恰好布滿整個山墻。

奧林匹亞神殿上的拉匹斯人與半人半馬怪。希臘神話中半人半馬怪有很多分類,有的擁有人的身體和四肢,但從腰部向后卻延伸出馬的軀干和后腿,有的擁有一雙翅膀,有的還長有一對馬的耳朵。大部分人馬怪都與酗酒、暴力、色情聯系在一起。
神廟中的珍貴藝術遺存還包括排檔間飾上的雕刻,所表現的內容是赫拉克勒斯的12件大功。神廟兩端各6件,共12件。由于排檔間飾在神廟的屋頂蓋好之前必須安放完畢,可以肯定,它們應當比山墻的雕刻要早。它們反映了公元前470年-前460年間希臘作品的簡樸風格,是那個時期雕刻的典型代表。
公元287年,宙斯神廟不幸被外族入侵者洗劫一空。公元302年,古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下令禁止崇拜一切異教神,宙斯神廟被封禁,古代奧運會隨之停辦,人們也不再來奧林匹亞舉行祭典活動。公元4世紀末,作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宙斯神像被搬移至君士坦丁堡(現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爾)。公元462年,君士坦丁堡遭遇一場大火,神像未能逃過厄運而被燒毀。公元6世紀,包括宙斯神廟在內的奧林匹亞大部分建筑物被毀于兩次大地震,宙斯神廟被隨后的山體滑坡徹底掩埋在了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