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和往常一樣,吃過早飯玩了會手機,困了睡著了。
這一覺睡了有兩個小時那么長。
突然在我的房間里面多了一個人,那個人還很小。是個女嬰。
我的大床旁邊并排放著一張嬰兒床,女嬰在嬰兒床里睡著。
彩鋼瓦的房子里睡著一個十多歲的少年,這個少年竟然是我五歲的兒子。
女嬰醒來找哥哥,我叫了幾遍他才不情不愿的走進我的房間,抱走女嬰。
這下房間變得一片寂靜,我突然不知道自己該干嘛了。
心里多少有點不舒服,兒子長大了已經不再天天粘著你了,他有自己的學業,有自己的空間,已經不再是天天圍著你轉的那個他了。
孩子總有天會長大,我們也會變老。
但是也欣慰他能夠幫忙照顧妹妹。
夢到這里突然就驚醒了,我還有點懷念小暖男的體貼呢。
時間回到很久以前的一次夢境;這次只有我和女嬰。
這天大概是早上十點多,吃過早飯,我背著孩子從娘家走路回婆家。
這天外面下著雨,空氣中有一股潮濕的氣味。
走著走著,孩子哭了。我邊走邊哄馬上到家了。
這時候我們走到去江夏小學的小路上。突然鏡頭一轉我已經背著孩子回到婆家了,已經在門口鄰居家廁所門口了。
正準備進去上廁所,我就突然驚醒了。
我當時還納悶孩子他爸呢?為什么我會背著孩子走路回婆家?
要知道婆家和娘家相距十萬八千里,坐火車都得36個小時,更別說走路了。
原來只是一場夢,夢醒了,嬰兒也沒了,有的只有一個兒童。
這是不是因為心里不安而時常夢到孩子呢?
是不是就是他們這里說的傷害了無辜的生命要付出的一輩子代價?
讓你一輩子活在夢境里?讓你為你所做的不得安寧?
我之前是不信鬼神之說的,自從那次去我家回來做了個手術就接二連三的夢見孩子。
剛做完手術的那段日子我甚至每天晚上深夜都會夢見孩子在哭,哭著找媽媽。
然后我就會被驚醒,后來和公公提起來,公公說隔壁家小孩半夜哭。
我還是有點不相信,但是現在想想也是,當初剛失去孩子的我比較敏感吧!
那時候是冬天兒子沒和我們一起睡,每次做夢我就不敢再睡。我就只好玩手機。
因為我心虛得很,我確實對不起孩子,但是還是不得不狠心拋棄。
萬一生下來和我姐一樣那不就是我和兒子一輩子的負擔嗎?
我好不容易偷來的公主抱的生活。我才不要回到過去呢。
萬一生下來先天性心臟病咋辦?幕升家并不富有,娘家更是窮,這是對自己和孩子不負責任。
別人生的問題孩子舍得丟棄在馬路邊,我可舍不得,哪怕是送人也比讓它自生自滅強吧?
所以當初雖然不舍但是也做了明確的決定。這樣它就可以去投胎一戶好人家了。
也不用跟著我們受苦受難,對它對我們都是好的。
也許是我本身喜歡孩子的緣故吧!每次做夢都能夢見孩子。
夢醒了心里久久不能平靜,心中的話也無處說去。
說出來人家只會當你睡覺睡傻了,做夢還沒醒之類的。
自從那次經常半夜驚醒,我有時會和老公說夢里的情景后,得到的回應是什么?時間過去兩三年了,有些不愿意回首的已經忘記了。
所以我不再將自己夢到啥說給任何人聽。
只在心里默默地告訴自己,那只是一個夢,不是真的。
有時候我實在不愿意面對夢境只能玩手機到凌晨四點再睡。
經常熬夜會使女人臉上長斑,變老,體內激素紊亂。
長斑?雖然看起來臉上和平時沒什么區別,但是你伸手去摸,臉上明顯粗糙了不少。
這也許和我平時不愛化妝也有一定的關系,但是化妝很麻煩,我是個喜歡簡單的人,不會去學化妝的。
內分泌失調是真的,體內的空氣明顯比去年多了很多。
但是我還是喜歡熬夜,現在老公不在身邊我怕夢醒了我會想哭,當時候沒人安慰我,多不好。
這也是老公不在我就熬夜看手機,老公回來我就老早睡的原因。
就算有多筋疲力盡也會做夢,也會半夜驚醒。
這有一部分原因還是因為我還沒有放下過去。
也是誰身上掉下得肉能忘記?就算我多沒心沒肺也做不到。
這些都是不堪回首的過往,我卻被這困擾著。
我也想過正常人的生活,有時候真想自己選擇性失憶,那該多好,可以把不愉快的忘記掉。
可惜老天對我太好,就連那唯一的一次出車禍都只是受點皮外傷,也沒忘記啥東西。
我想我只能讓自己怎么開心怎么過了,人生苦短,既然不能忘記就埋藏在內心深處好了。
讓它陪伴我一輩子也何嘗不是一件好事。
那樣我還有不堪的回憶,別人沒有,也是過人之處了吧?
我是多么沒有安全感的人?我手機里滿滿的都是游戲,孤單的時候玩玩。
老公也會經常回來看看我和孩子,這樣我就知足了。
畢竟青春期的我幻想的也是做一名家庭主婦,在家洗衣做飯,帶孩子,不用去外面奔波。
現在得償所愿了,也該知足了,常言道知足才能常樂嘛!
努力過好每一天才是王道,有吃有穿就是幸福,別的事情不關已就不要想太多了。
不過第一個夢估計在不久的將來就會實現了,因為別看兒子現在才五歲你說什么為他好的話他都聽不進去,更別說長大了。
估計到時候三天兩頭外面跑不著家都有可能。
所以說我做的夢有點現實,也許這就是每個父母所擔心的養老問題吧?
不過我倒是不擔心養老問題,我擔心的是孩子以后的前途問題。
這么叛逆以后估計輟學的可能性很大。
因為我和他爸都輟學來的,所以八九不離十了。
現在想這些也沒用,我們只是孩子的監護人,只能指導他們長大,聽不聽還在于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