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村長大選已經(jīng)過去了幾天,村民們的生活也已經(jīng)恢復(fù)了往日的平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鄉(xiāng)村生活永遠(yuǎn)不變的旋律。
經(jīng)過這些天,蘇荷也已經(jīng)完全習(xí)慣了這里的生活,不在動不動就會想自己的手機,自己的電腦,想起那永遠(yuǎn)沒完沒了的電視節(jié)目,現(xiàn)在想想,前世的燈紅酒綠,勾心斗角離自己仿佛幾個世紀(jì)般遙遠(yuǎn)。
現(xiàn)在蘇荷每天起床去打青草,做飯和打理菜園子,剩下的時間就拿來逗韭菜。
可是,就這么大一個家,這么一點事,沒幾下功夫就能做完,韭菜又是多數(shù)時間在睡覺,蘇荷一時間覺得自己非常非常的無聊。
可是一想到自己家里就只有三十兩銀子,又覺得非常的緊迫,她知道坐吃山空總歸不是好的方法。
王氏也是知道的,這幾天也是早出晚歸的,想找一個活計做做,或者去佃幾畝地回來種種也是好的。
可惜,踩水埠是一個小村,村民大多是自食其力,沒有誰會有余力請人幫忙做事,更何況在土里刨食的莊戶人家也不會請一個半百女人;去佃地回來種,也沒有人會愿意把自己的地租給兩個女人,那絕對是虧本的的買賣。
為了家里的生機,這幾日,王氏都跑瘦了,可惜卻是一無所獲。
蘇荷看在眼里記在心里,覺得日子不能這么過下去了。這日,蘇荷叫住正要出門的王氏,說道:“娘,跑了這么些天,在家里歇一下吧!我想吃魚了,您幫我看著孩子,我去河里撈點小魚上來!”
王氏搖搖頭,正準(zhǔn)備說沒關(guān)系,自己不累的,可是聽到蘇荷說想吃魚,就說道:“荷兒,你恐怕是不知道,我們這條尤水河是不產(chǎn)魚的!”
蘇荷一聽很是詫異,覺得不應(yīng)該呀:“娘,這條河的水質(zhì)這么好,喝起來都甜甜的,怎么會沒有魚呢?”
王氏搖搖頭,表示自己也不知道原因。
“娘,我去看看吧!”王氏本不想同意的,可是轉(zhuǎn)念一想這些天蘇荷怕是也憋壞了,想著出去走走也是好的,就點點頭,說道:“那好吧,你小心著點,別往深水處去。”
看到王氏同意了,蘇荷臉上的笑臉怎么也掩不住,雖然出發(fā)點是為了讓王氏在家休息一下,可是能出去走走還是不錯的。于是,蘇荷就拿著家里唯一的一把撮箕下了河。
尤水河是山里的小溪在此匯集而成,河面并不寬廣,河岸一邊是懸崖,一面就是踩水埠所在的地方,根據(jù)老一輩人的經(jīng)驗,知道靠近懸崖的一岸水比較深,而且水勢湍急,還有很多的暗流,所以小輩人都會被告誡不許往深水出去。
這條河的水質(zhì)很清澈,水底的石頭清晰可見,陽光照耀下,水里五光十色,很是漂亮。蘇荷站在岸邊,先是感嘆了一番,才下水的。
小時候也曾調(diào)皮過,跟著鄰居的哥哥姐姐下河摸魚捉蝦,只是別的哥哥姐姐下河回去,總會招來父母的打罵,自己卻從不曾得到父母的關(guān)注。
直到有一次差點被淹死,也沒得到父母關(guān)心的眼神,自那以后,蘇荷再也沒有調(diào)皮過,成熟的不像是個孩子。
蘇荷看著清澈的河水,搖了搖頭,把往事從腦海中甩去,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自己現(xiàn)在有一個疼愛自己的婆婆,有一個可愛的兒子,還有什么不滿足的呢。
她沒有脫去鞋襪,任涼涼的河水打濕自己的裙角,在夏天,真是無比的享受呀。
蘇荷腳底用力,踢著腳下的石頭,小時候的經(jīng)驗告訴她,魚兒受驚是會從石頭下跑出來的;她還時不時的彎腰翻開大一點的石頭。
可是,蘇荷失望了,弄了半天,別說是小魚了,小蝦都沒看到。蘇荷不信邪,她拖著撮箕,也不翻石頭了,順著河流想上游走去。
好半天,除了嘩啦啦的流水聲,就只有林中的鳥叫聲陪著蘇荷。
蘇荷也不知道自己走到哪里了,只知道自己避過了好幾處深水區(qū),遠(yuǎn)離了踩水埠。這里沒有任何的人類活動的痕跡。天空中太陽已經(jīng)升至正當(dāng)中,蘇荷覺得自己已經(jīng)饑腸轆轆了。
咬咬牙,還是不肯放棄,想著都已經(jīng)走了這么久,也許下一秒就能看到小魚呢。家里已經(jīng)很久不食葷腥了,也該補補了。
蘇荷看到一岸的緩坡已經(jīng)消失了,河的兩岸出現(xiàn)的是兩面懸崖,看起來似乎差不多高低,隔河相望著。蘇荷想,真像一對戀人,不如就叫鴛鴦峽的了。
蘇荷順著峽谷的石壁,慢慢的摸索著前進(jìn),深怕一個不下心就葬身水中,終于平安度過。
出了鴛鴦峽,蘇荷看到了尤水河分叉了,這里是一條小溪的河口,蘇荷想著去另一條河里看看,于是,順著河谷,又往前走去。
哪知蘇荷并沒有走多遠(yuǎn),就看到的一個大的水泊。
蘇荷走上前,試了一下,岸邊的水并不是很深。蘇荷覺得安全,就上前去查看,沒想到,在岸邊就看到一群魚兒游過。蘇荷高興地快要跳起來了,覺得皇天不負(fù)有心人呀!
然后,蘇荷又遇到一個難題:魚是有了,可是該怎么抓呢?用撮箕嗎?明顯不太現(xiàn)實。可是到手的食物又扔出去,實在是不甘心。
蘇荷把撮箕放在一邊,雙手托腮,坐在一個干凈的石頭上思考著。她的眼睛四處瞄著,想著有沒有可以用到的東西。
蘇荷看到一根樹枝投在水中的影子,驀地眼睛一亮,突然想起以前看過的一篇文章,說的是有一種魚怕線形影子,往往會把影子當(dāng)成繩子而避開。
蘇荷抱著死馬當(dāng)成活馬醫(yī)的態(tài)度,掰了兩根稍微長一點的樹枝。去掉枝椏,準(zhǔn)備“趕”魚兒。
蘇荷找了一個水位相對較淺的地方,用石頭將那里稍稍圍了一下,就開始趕魚兒了。
蘇荷相中一群魚兒,雙手各拿著一根樹枝,對魚群進(jìn)行圍追堵截,費了九頭二虎之力,終于把魚群趕進(jìn)那個地方,乘著魚群沒有出來,把撮箕放在唯一的出口,自己又進(jìn)了里面趕魚兒。
天見可憐,忙活了半天,蘇荷終于逮找了四條小魚。拿棕樹葉把魚穿起來,看看天色,蘇荷知道自己該回去了,太晚了,王氏會擔(dān)心的,而且,山里的晚上并不安全。
回到家時,太陽已經(jīng)快下山了。
往日里,這個點并不是做晚飯的時辰,王氏總是呆在菜園子里,侍弄著那些蔬菜。
今日,王氏卻沒有在菜園子中,而是坐在院子里,手里拿著那個繡活繡著,不是抬頭看向院門口,蘇荷已經(jīng)出去的太久了。
看到蘇荷回來,一身濕漉漉的,王氏趕緊起身,迎了上來,道:“趕緊先把衣服換了,又不是小孩子了,還玩的這么瘋!”
蘇荷看著王氏,咧著嘴笑開了,把手里的魚兒提了起來,道:“娘,你看,我們今晚熬魚湯喝!”
王氏看著蘇荷手里的魚兒,大吃了一驚,祖祖輩輩的記憶,這河里是沒有魚兒的:“你上哪弄的?這河里是沒有魚的呀!”
蘇荷笑笑說:“娘,有沒有吃的,我餓了,先墊墊肚子!”
“有,我去給你盛!”王氏點點頭。蘇荷把魚兒放到灶臺上,進(jìn)屋去換了一身干爽的衣裳出來了,順便親了親自己的寶貝兒子,這孩子一天總是在睡,長得可愛無比,已經(jīng)能看清東西了,特別喜歡盯著放光的東西看。
王氏端了一碗玉米粥出來,蘇荷看了一眼,低聲嘟囔了一句:“又是玉米粥呀!”王氏并沒有聽見蘇荷在說什么。
蘇荷接過碗,小口小口的喝著,把自己今天的情況說給了王氏聽。聽完之后,王氏點點頭,表示自己知道了,不過還是說道:“下次想去捉魚,叫上娘,林中不安全!”
蘇荷點點頭,心里卻有些不以為然,想到叫上你也不見得安全。
王氏看了看天色,起身去了院子,不一會兒,就聽見院子中燒柴火的的聲音。
蘇荷也吃完了,起身也去了院子。想著這四條魚分兩條給潘大嬸,村長大選之后潘大嬸來過家里一次,帶了老多東西了莊戶人家講究禮尚往來,況且潘大嬸幾次無條件的幫助,自己也敢感謝感謝人家。
蘇荷正準(zhǔn)備和王氏開口,王氏就說道:“荷兒,這魚兒把兩條去你潘大嬸家,也算是感謝人家!”
蘇荷一聽,笑道:“娘和我想到一塊兒去了!”說著,蘇荷就拿著魚兒出了家門。
村子里家家戶戶的房頂都已經(jīng)冒起了青煙,蘇荷聞到了食物的香氣。除了幾個孩子在村中玩耍外,大人們基本都在屋里忙活著。
很快就到了潘明家,蘇荷在屋外喊道:“潘大嬸,在家嗎?”
屋里傳出了一個變聲期的男子聲音:“誰呀?”不一會兒,院門就打開了,出來的是一個十二三歲的男孩子,臉上還帶著稚氣,可是五官和潘大嬸很是相像。
蘇荷笑了一下,說道:“你是潘木吧!你娘在家嗎?”
“她在,你是誰?”潘木一臉的戒備。
這是,潘大嬸從屋里出來:“荷兒,你怎么過來了,快,屋里坐!”
蘇荷搖搖頭,把手里提的魚兒遞給潘木,潘木下意識的接住了。蘇荷說道:“潘大嬸,我娘叫我給你們送兩條魚兒嘗嘗鮮,魚兒不大,是個心意!”
潘大嬸沒有拒絕,只是問道:“這魚兒是買的嗎?何必花這個冤枉錢呢?”
“沒花錢,大嬸放心!天不早了,我娘等我回去吃飯,大嬸下次來我家玩,我娘惦記著呢!”說著,蘇荷就往回家的路上走去。
潘大嬸看著蘇荷的背影,低嘆了一聲:“可憐的孩子!”
回到家,王氏已經(jīng)做好了飯菜,濃濃的魚湯味充斥著整個院子,聞著這香味,蘇荷下定決心,新生活從今天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