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頂級幽默修煉術,把談笑風生變成一種習慣

  • 幽默溝通學
  • 慧杰
  • 11105字
  • 2020-04-17 19:07:25

每次聽到別人侃侃而談,你是不是特別羨慕呢?因為笨嘴拙舌只能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小心翼翼地發表自己的言論,至于你說了什么,根本就沒有人在意。漸漸地,你也想“咸魚翻身”,來一個漂亮的“逆襲”,這時候你最需要的是什么?當然是頂級幽默修煉術!

幽默的“嬰兒期”——從說笑話開始

有的人天生具有幽默感,他們每次開口說話,都會將快樂和歡笑帶給周圍的人。這種人不管走到哪里,都會是他人心目中的“樂天派”“開心果”,自然也會被他人所喜愛。但有的人的幽默感就稍差一些,他們似乎整日里不茍言笑。自己都不露出笑臉,又怎么會給他人帶去歡樂呢?這類人走到哪里都會較為孤僻,身邊沒有什么朋友。

如果那些孤僻冷漠之人能夠改變自己的風格,嘗試著學會風趣幽默,必然會打破自己現有的交友范圍,收獲意想不到的結果。不過,大談理論、坐而論道總是最為簡單容易的,真正做起來并不簡單。有的人在嘗試幽默的過程中,由于采取了不科學或是不適合自己的方法,不僅沒有達到幽默的效果,反而適得其反,弄得不倫不類、貽笑大方。

其實,學習幽默并不是一件特別難的事情,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每個性格孤僻或是說話刻板的人都會嘗到幽默帶來的快樂果實。一般來講,在學習幽默的初期,或者叫“嬰兒期”,應該從學會講笑話開始。那些在熒屏上把他人逗得哈哈大笑的喜劇大師,他們的幽默天賦并不全都是與生俱來的,有很多幽默大師、喜劇明星都是經過后天訓練才獲得成功的,他們同樣是從練習說笑話開始的。

在練習說笑話的時候,有幾項原則是必須要遵守的,如不能落入惡俗的圈子、笑話中要含有較高的文化修養等。

下面就給大家推薦幾個經典笑話,希望大家在會心一笑的同時,能夠找到學會幽默的黃金鑰匙。

小明考試回家,媽媽問他:“考得怎么樣啊?寶貝。”

小明回答說:“媽媽,我只有一道題錯了!”

媽媽問:“什么題呢?”

小明說:“問三乘七等于幾?”

媽媽問:“你寫的等于幾?”

小明說:“這道題我是真不會,所以我當時不管三七二十一,寫了一個二十。”

我在晚上吃夜宵時喝了點兒酒,回家的時候被交警查酒駕。我被攔下后問交警:“受傷了用酒精消毒,算不算酒駕?”

交警很肯定地跟我說:“這不算酒駕。”還關心地問我:“你傷哪兒了?”

我看了他一眼,小聲地回道:“傷心。”

媽媽給4歲的女兒講《司馬光砸缸》的故事。講完之后,媽媽問女兒:“寶貝,如果你和小朋友玩,你的小朋友掉進缸里了,你該怎么辦呢?”

女兒想了想,淡定地說道:“去找司馬光啊!”四

一天,小美和她男友開車出去兜風。車快沒油了,剛好旁邊有個加油站,開過去的時候,突然一陣狂風把她男友的帽子刮跑了。小美的男友對她說:“我去撿帽子,你幫我加油。”

男友剛跑開不遠,就聽到小美在他后面大喊:“加油!加油!”

有一天,老師帶一群小朋友到山上摘水果,她宣布說:“小朋友,摘完水果后,我們統一一起洗,洗完可以一起吃。”

所有小朋友都跑去摘水果了。集合時間一到,所有小朋友都集合了。老師問:“小華,你采到什么?”

小華說:“我在洗蘋果,因為我采到蘋果。”

老師問:“小美你呢?”

小美說:“我在洗番茄,因為我采到番茄。”

老師問:“小朋友都很棒哦!那阿明你呢?”

阿明說:“我在洗布鞋,因為我踩到大便。”

老師在課堂上對小明提問,小明站起來卻一聲不吭。

老師:“小明?”

老師:“小明?”

老師:“小明!你怎么回事啊?你到底知不知道答案啊?好歹吱一聲啊!”

小明:“吱……”

言簡意賅的話語,最易產生幽默感

剛剛提到了講笑話是練習幽默的基本功,所以很多朋友便據此將幽默和笑話混為一談,他們認為會講笑話的人一定就是擅長幽默的人,這種說法未必站得住腳。我們權且這樣來解釋二者之間的關系:只會講笑話的人,未必懂得如何去幽默;而懂得幽默的人通常都善于講笑話。

幽默是依照不同情境而產生的,具有主動性;笑話則只能被動地去適應某個情境。有時候,幽默不需要長篇大論,甚至有時不需要說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同樣可以表達出幽默;笑話則不同,它有長有短,且依賴于語言表達。

現實生活中在進行具體操作的時候,有一些朋友往往無法把握笑話和幽默之間的尺度,通常用贅余的語言來表達幽默,這樣不但不會產生幽默感,還會令他人產生厭煩的情緒。下面來看一個例子。

小張在食堂排隊買早飯,售賣油條、豆漿的窗口排出了長長的隊伍。小張低頭一邊查看手機一邊跟隨著隊伍慢慢前行。十幾分鐘后,終于要輪到小張買油條了。他前面的一位同事在買完油條后,猛一回身和身后正在擺弄手機的小張撞了一個滿懷,手里的油條在小張的外套上蹭上了一片油漬,這件剛剛購買不久的外套頓時變得污穢不堪。這位同事滿臉愧疚,打算替小張擦拭干凈,但手里的油條又無處可放,一時之間顯得非常尷尬,連聲向小張道歉。

小張低頭看了看身上的油漬,又看了看同事那尷尬的表情,微微一笑說道:“沒關系,這幾天我正打算洗一洗這件衣服呢,今天終于有借口了。不過你卻吃虧了,剛買的油條讓我的衣服先吃了一口。”說完,小張和同事相視一笑。

類似這種尷尬的情況我們幾乎每天都可能遇到,有的人選擇了不依不饒,和對方大吵大鬧,要求給予物質賠償;有的人雖然沒有如此極端,但也只是板著面孔說上一句:“沒事,沒事。”讓對方的處境更顯尷尬。小張這種幽默處理方式是最為完美的,他不僅化解了兩個人的尷尬局面,也給對方留下了一個平易近人的和善印象。由此看來,幽默的力量還是非常大的。不過我們還需要注意一點:幽默只有通過言簡意賅的言語來表達,才具有極強的幽默感。

我們來設想另外一個和上述小張的例子相同的場景:一個人的衣服同樣是被他人不小心弄上了污漬,這個人本來打算幽默一下,但話語卻啰里啰唆、冗繁贅余,那會是一種什么樣的場景呢?

“只是蹭上一片污漬已經很幸運了,如果你手里端的是一碗熱湯,我豈不是就要變成熱狗或落湯雞了!哈哈。那個樣子肯定特別慘吧。如果你手里拿的是一把匕首,那我就更倒霉了,所以啊,我覺得現在只是蹭上了一些油漬,已經很幸運了。倒是你的油條慘了一點,它把我的衣服弄臟了,相信這油條也不能吃了,我看你還是再買一些吧。”

如果在小張遇到的這種情境下,有一段這樣的長篇大論,相信每個人都會頭疼不已,沒能聽到最后就轉身跑掉了。雖然這段話依然表達了幽默的色彩,但卻過于冗長,極大地削減了其自有的幽默感。上面這段話已經不屬于幽默的范疇,應該把它歸入普通笑話的行列了。

講笑話和制造幽默在如此對比之下,優劣立判。只有用最為簡短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并傳達給對方一種輕松愉悅的信息,才屬于高明的幽默。我們在制造幽默的時候,應力求語言的簡短有效,否則只能適得其反,讓誤會加深,讓尷尬加劇。

反其道而行,正話偏偏要反說

反語,是語言藝術中的一種,我們習慣將它稱為“說反話”。只要運用和本意意思相反的詞語或話語,來表達原定的意思,具有諷刺、否定和嘲弄的話,都可以稱之為“反語”。下面來看幾則運用反語的生活例子。

在學校,教師面對遲到的學生,往往會如此應對:“我覺得你明天只要再遲到5分鐘,就不會遭到批評了。因為那個時候我已經開始上課了。”

教師本意為不希望學生遲到,但如果直白地表述,學生只會當作一種例行批評,受到的教育和自我批評力度相對較小。但如此運用反語,收到的效果要比直白表述強得多。

在外喝醉酒的丈夫滿身酒氣地回到了家里,躺在床上難受地滾來滾去。怒氣沖沖的妻子強壓怒火,說道:“下次再多喝一些,喝得爛醉如泥、昏睡過去以后,就不用這么難受了。”

出于對丈夫的關心,妻子的本意肯定不希望丈夫“再多喝一些”。一個喝酒難受,一個怒不可遏,如果此時妻子直白地表達自己的意見,甚至有可能會引發一場“戰斗”,這樣正話反說的策略,反而會令丈夫倍感羞愧。

世界聞名的大文豪蕭伯納正在家中寫作的時候,有一位當紅女明星登門拜訪。寒暄了幾句后,這位滿身珠光寶氣的女明星說道:“蕭伯納先生,如果你愿意的話,我希望能夠嫁給你。我想我們一定會非常般配。你想象一下,以后我們的孩子擁有你的智商和我的外表,這將是多么美好啊。”

蕭伯納努了努嘴,將手攤開說道:“如果我們的孩子擁有我的外表和你的智商,那簡直就是糟糕透頂了。”

蕭伯納面對女明星的追求,巧妙地使用了反語來加以婉拒,得到了比直接拒絕更佳的效果。

由此可見,反語具有嘲弄、諷刺的作用,能夠增強我們語言的戰斗力。上課時,老師對全班同學說:“現在看來,上課睡覺不但無害反而有益。因為這樣的話,喜歡說話的你就無法影響其他同學了。”這里的“無害”“有益”就是老師運用的反語,來強調老師希望學生上課不要睡覺的要求。另外,運用反語可以鮮明地表達說話人的態度和立場,還可以使語言有變化,不死板,生動有趣,增強說話或文章的幽默感。

反語雖然有很多優勢,但使用反語的時候應該注意幾項原則,否則就會事倍功半。

第一忌濫用

反語因為含有諷刺的意味,所以要注意立場,分清對象。對待自己人要避免立場和態度不明確,有意見可提出來商量,但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濫用諷刺性反語。如果不分情況、不分對象地濫用反語,不僅達不到幽默的效果,還會引來他人的不滿和攻擊。

第二忌含糊

運用反語必須注意鮮明性,要避免含糊,要讓人一聽就知道是反語。這樣才能達到預期效果。如果我們使用的反語令別人聽不懂,甚至產生了誤解,那就失去了原有的意義。只有在特定的語境下,準確、恰當地使用反語,才能令我們的幽默被他人所接受。

有一位辦公室職員,早上到公司后就開始忙碌,一直到了上午10點多鐘才有時間吃早飯。他拿出面包剛吃了一口,就被剛剛進門的同事發現了,這位同事笑著說:“哎喲,我說你這午飯吃得太早了吧!”

這位同事想要表達“早飯吃得太晚”這層意思,但是他選擇了正話反說,在此等情境之下,明確的幽默色彩盡顯無遺。

幽默就是以不變應萬變,無招勝有招

幽默的最高境界為“無招勝有招”。在練習幽默的初期,我們似乎不能做到隨心所欲,甚至在最佳情境已經過去了,才找到最適合此情此景的幽默素材。“以不變應萬變”,這本是一種道家哲學,它指事物時常變化,我們辦事要注意觀察其變化,處變不驚。隨著我們制造幽默的次數不斷增加,使用幽默的能力也會隨之提高,最終無論身處何種情境,幽默素材、幽默語言都能夠招之即來,真正做到“無招勝有招”,不再刻意地去尋找幽默情境,做到“以不變應萬變”。

下面來看一下世界聞名的蕭伯納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

有一天,一位女作家前往蕭伯納的家拜訪他,但不巧的是蕭伯納不在家。這位女作家性情急躁,但又對蕭伯納非常仰慕,于是留下了一張字條,上面寫道:蕭伯納先生,我對您仰慕已久。今日拜訪,您不在家。我決定這周四下午4點到6點之間再來拜訪,請您在家中等候。

蕭伯納回家后看到這張字條后,便將它給那位女作家郵寄了回去,并在后面加上了一句話:蕭伯納先生也是如此。

前來拜訪他人本應懷有一顆虔誠謙虛之心,而這位女作家卻擺出一副居高臨下的架勢。若是換作他人,必然會心中不快,然后將字條丟在一旁置之不理。而蕭伯納沒有這樣做,他在字條后留下了一句話,巧妙地制造了一個幽默,并將這些話語原封不動地送還給了女作家。不知道這位女作家看到蕭伯納的話語會作何種反應。

一次,美國紐約市的婦女行動委員會發起了一次拍賣活動,其目的是促進世界和平,為聯合國捐助款項。他們決定舉行一次著名作家簽名的書籍拍賣活動。他們同樣邀請了蕭伯納,希望這位世界著名作家將自己出版的作品簽名拍賣。蕭伯納再三考慮后,寫信拒絕了婦女行動委員會的邀請,他的理由是:現在的委員會還不具備舉行如此大型活動的能力,因為這項活動實在是太艱巨了。

而這個婦女委員會的做法甚是有趣,他們不顧蕭伯納的反對,將這封回信和其他作家的簽名書籍同時拍賣。結果令人咋舌,一般作家的簽名書籍每本最多拍賣到了70美元,而蕭伯納這封回信卻以170美元的高價被人買走。蕭伯納得到這個消息,搖著頭笑道:“早知如此,我應該多寫幾封信。”

對該項活動承辦者持有否定態度的蕭伯納如何也不會想到,自己回信能夠拍賣出170美元的高價。這種情況是自己所無法左右的,因此蕭伯納只能以幽默態度來表達自己的感慨。

將“以不變應萬變”“無招勝有招”的理論用于制造幽默之中,往往需要擁有極深的文化修養及內涵,掌控外物變化的能力,擁有隨機應變的機智。這些正是幽默大師的基本素質。

做一個幽默的“小偷”,以偷換概念增強效果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會給學生講到一個經典的病句現象——偷換概念。“偷換概念”是將一些似乎一樣的概念進行偷換,實際上改變了概念的修飾語、適用范圍、所指對象等具體內涵。這種現象不只出現在語文學習中,它經常被用到人與人的爭辯或具體事件的操作之中,來達到駁倒、擊敗對方的目的。

細細探究會發現,偷換概念是一個歪曲對手言論的邏輯謬誤。犯下這個謬誤的人會把對方的言論重新塑造成一個容易推翻的立場,然后再對這立場加以攻擊。但事實上,這只是誤導人的謬誤,因為對方真正的論據并沒有被推翻。

三國時期諸葛亮游說東吳,其目的是“聯吳抗曹”。而當時東吳謀士都趨向于投降曹操,他們在同諸葛亮進行爭辯的時候,一位謀士提出了這樣一種論點:“劉備被曹操擊敗,劉備膽怯,因此要聯合東吳,如此膽小之人怎能成就大事。”

諸葛亮反駁道:“我家主公同曹操苦戰多日,終因兵少將寡而失敗,這是無奈之事;東吳兵精糧足,還沒有同曹操交戰就主動投降。若談到膽怯,究竟是我家主公膽怯還是東吳精英膽怯呢?”諸葛亮的一番話,令東吳謀士啞口無言。

在這里,東吳謀士的攻擊對象是劉備,論點為“膽怯”,而諸葛亮在依舊抓住論點“膽怯”的同時,巧妙地將對象由“劉備”偷換成了“東吳精英”,將對手徹底駁倒。中國古代的“三十六計”中的“偷梁換柱”“以假亂真”“渾水摸魚”等,都包含了偷換概念的意思。

如果將這種經典智慧運用到制造幽默中,同樣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來看幾個較為典型的例子。

爸爸將正在外面玩耍的兩個孩子抓了回來,對妻子說:“我不認為孩子們應該在外面亂跑,他們應該在屋子里學習。”

妻子回答道:“我覺得也對。我們應該把孩子們關起來,不讓他們走出屋子,不讓他們呼吸新鮮空氣。”

在這里妻子將丈夫提出的“在屋子里學習”,偷換為“不讓他們呼吸新鮮空氣”,通過制造這樣的幽默方式來表達自己支持孩子出去玩兒的想法。

小明驕傲地對小王說:“我比你長得高。”

小王撇了撇嘴說:“你再高還能比姚明高嗎?”

小明本來是拿自己和小王比的,但小王卻將“自己”偷換為“姚明”,向小明傳達了一個“大家都比姚明個子矮,姚明才是真正高的人”這樣一個信息。

偷換概念需要以反應迅速、機智靈活為保障,因此很多世界名人都非常喜歡這種制造幽默的方式,大文豪歌德就是其中之一。

有一日,歌德正在散步,迎面走來一個對他極為不友好的人。這個人故意擋在歌德面前,而且還用挑釁的口吻說道:“我從來不給傻子讓路。”

歌德一笑,回答道:“我和你恰恰相反。”說完便閃在了一邊。

那個擋路的人本來想將歌德比作傻子,沒想到歌德卻偷換概念,將“傻子”的帽子回扣在他身上。不僅幽默效果盡顯無遺,還有力地還擊了對手。

總結一下“偷換概念”的方法,大體有以下幾種:

(1)以曲解的方式來解讀對方言論,再將之后的理論推翻,當作推翻了對方的理論。

(2)在對方言論中,找到一些容易產生歧義的文字,并利用該文字的歧義進行反擊。

(3)找到一些和對手相同立場的人,并將這些有相同立場的人駁倒,進而挫敗對手。

(4)杜撰虛擬一個在各方面,尤其在行為、理念方面遭受到批評的人,找到這個虛構之人和我們的對手之間的相同點,然后進行攻擊。

幽默大師都懂得如何“夸夸其談”

如果我們將那些名滿天下的幽默大師的姓名排列在一起的話,會驚奇地發現“幽默大師”只是他們眾多稱謂中的一個罷了。人們更習慣把他們稱為作家、戲曲家、文學家、詩人、政治家、演說家等。這些幽默大師不僅文思如泉涌,而且妙語連珠,如蕭伯納、歌德、馬克·吐溫、周恩來等。

為什么最懂得幽默的人,往往都是一些健談之人呢?首先他們擁有厚重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文化知識。中國有句古話“腹有詩書氣自華”,自身有了充足的知識儲備,自然能夠在需要發言的時候派上用場。如果沒有足夠的文化基礎,即便滿腦袋都是發言的念頭,也不會有令人欣賞的談吐,只不過徒增一些“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感慨罷了。

由此看來,那些不懂得如何制造幽默的人不是缺少制造幽默的手段,而是缺少制造幽默的文化底蘊。只有將自己變為一個“健談”之人,才能進一步去思考如何幽默的問題。所謂“健談”,就是指善于談話,滔滔不絕,經久不倦。我們可以將善于談話理解為善于交流。交流,是我們必須掌握的技能,因為人生在世總需要同人交往,這對于社會活動、人際交往十分重要。

下面給大家推薦一些方法,希望能夠對那些不善言談的人有所幫助,讓他們變得像幽默大師那樣健談、善于表達。

大方表達、勇于表達

人們為什么怯于表達?是因為害怕自己的意見別人難以接受,擔心表達后別人對自己有不好的看法。其目的還是保護自己不受傷害。人一旦產生了私心就會變得難以和別人融洽相處,即便表達得頭頭是道,往往也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對方很難接受。所以,我們一定要勇于表達,大方地表達。在表達的時候,內心不要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要善于控制自己的語氣,心平氣和地去表達,抱著平等、平和交流的心態,一定能夠感染對方。

不斷豐富自己

沒有豐富的文化底蘊會阻礙順利表達、交談,這個道理得到了全世界的承認。所以那些不善表達和交流的朋友,一定要多學習,多讀書看報,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一個故步自封、閉門造車的人是無法感知這個世界的豐富多彩和變化無窮的。

在提高自我文化修養的同時,還應該多接觸社會生活,多進行人際交往。“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只有不斷增長自己的見識,才能積累豐富的談資,才能在交談的時候令眾人為我而傾聽。人是社會性動物,只有積極主動地融入社會中才能跟上快節奏的生活。

自信者最美麗

建立自信的一刻,已經成功一半了。《曹劌論戰》中提到:夫戰,勇氣也。交談如同打仗,心態和意愿是第一位的。當你建立自信、增強膽識的那一刻,你會發現世間的事務并沒有想象中的那樣復雜和困難。

健談者善于傾聽

健談并不代表自己完全占據交談的主動,并不代表不容許他人發言。健談的人更善于傾聽。只有傾聽才能了解對方的需求和意圖,自己接下來的表達才能有的放矢。有的人總強調自己如何健談和善于表達,結果滔滔不絕講了一大堆,人家也不樂意接受。我們要站在對方的角度,接納他人,并及時與他人溝通,這樣的表達才會達到好的效果。

當你成為健談的人后,自然擁有制造幽默的基本條件,假以時日,必定會在幽默這個平臺上有所成就。

一語雙關,注意“話中有話”

一語雙關,又稱“雙關”,這是一種修辭手法,指的是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利用詞的多義或同音的條件,有意使語句具有雙重意義,言在此而意在彼。

具體來講,雙關其實是由兩個看似相同實則不同的單位詞組成。第一個詞的意思停留在字面,是大家顯而易見的;第二個詞的意思則蘊含在深層次中,需要我們進行深層次的挖掘才能理解其中的意思。雙關的使用者所表達的意思重點為第二層,兩層意思在表面上形成不可分割的“一體性”,實則不相干或毫不相干,利用這種反差來表達一種詼諧幽默之感。一般來講,雙關具有不同程度的幽默感,至于幽默感的強弱,則是由兩個雙關詞的反差程度來決定的。反差越大,幽默感越強;如果兩個雙關詞的反差較小,甚至不會達到幽默的效果。

創作幽默感較強的雙關語,需要作者充分發揮想象能力,將本身不相干的語言素材臨時組合成“一體性”的表意形式,又使其呈現出不同的表意內容。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法西斯肆虐中國,國民政府也從南京遷到了“陪都”重慶。日寇的飛機對重慶展開了輪番轟炸,山城百姓苦不堪言。只要防空警報一拉響,士農工商三教九流都得馬上丟下手里的活計,鉆進防空洞。當時正在重慶的陳寅恪先生看到這種情況,內心感慨萬千,寫了一副對聯,上聯:見機而作;下聯:入土為安。

陳寅恪先生利用雙關的寫法,將“入土為安”引申為“躲避轟炸”,不僅非常有意思,而且道出了當時中國人民的無奈。

1945年8月14日,日本迫于國際局勢,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各地一片歡騰。不久,某報副刊面向讀者出聯征對,其出句是:“中國捷克日本。”見報后,有很多嘗試的人。經評委反復篩選,最終獲得一等獎的對句是:“南京重慶成都。”

這副雙關式對聯,也得到了讀者的一致贊賞。

就在我國古代,同樣有很多雙關幽默的例子。大家熟知的紀曉嵐與和珅之間,就有很多耐人尋味的故事。

兩個人同朝做官,紀曉嵐官為侍郎,和珅官為尚書。有一天,兩個人在一起談論事情,和珅突然指著一條狗問道:“是狼(侍郎)是狗?”這種雙關很明顯是將紀曉嵐比作狗。

但紀曉嵐毫不示弱,馬上還擊:“垂尾是狼,上豎(尚書)是狗!”

這則故事讓人看后不禁捧腹大笑。

只要善用雙關之語,你的幽默就會錦上添花。

文字修辭水平決定幽默的水準

單從文學藝術角度來講,如何評價一篇文章是不是好文章,它的文字水平是不是高深呢?當然要從文章的語言入手,一篇辭藻華美、生動形象的文章必定符合好文章的判定要求。如果將問題再深入一點——如何才能做到語言華美、生動呢?有沒有立竿見影的好辦法呢?

如果我們將這個問題拿到校園中,去咨詢一下那些正在專心苦讀的學生,立時就會得到明確的答案。想要令語言變得華美生動,從提高文字的修辭水平入手是最有效果的。所謂文字修辭,就是寫作語言的表達方式,通過修飾、調整語句,運用特定的表達形式以提高語言表達作用的方式和方法。具體可以分為比喻、比擬、夸張、排比、對偶、反復、借代、寄寓、互文、設問、引用、呼告、反問、頂真等。

如果我們在寫作的時候,能夠靈活地運用以上各種修辭方法,創作一篇優美的文章便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下面來鑒賞一些運用修辭手法的優美句子。

“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將葉子比喻舞女的裙,生動形象。“廣場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紀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岡”,將廣場比作海洋,紀念碑比作山岡,畫面感極強,具有實足的感染力。“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三個相同句式的句子排放在一起,形成排比句式,氣勢恢宏。“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李白的名句,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極言蜀道的艱難。

由此可見,提高自己的語言水平不僅需要自身的文化內涵積累,還需要掌握一些必要的表達技巧。制造幽默亦是如此,我們在不斷積累文化知識的同時,不妨將一些常見的修辭手法運用其中。

著名美國作家馬克·吐溫的心不在焉的毛病是很聞名的。這天,馬克·吐溫乘坐火車去旅行,途中列車員例行查票,但當列車員走到馬克·吐溫面前向他要車票的時候,馬克·吐溫翻遍了衣袋都沒有找到。幸好這個列車員認出了這位世界聞名的大作家,便安慰馬克·吐溫說:“馬克·吐溫先生,沒有什么關系,如果您實在找不到,也不礙事。”

誰知道馬克·吐溫搖了搖頭說:“唉!怎么不礙事,我必須找到這個該死的車票,不然我就變成無頭的蒼蠅了!”

列車員不解地問:“為什么呢?”

馬克·吐溫回答說:“如果找不到車票的話,我怎么知道自己要到哪兒去呢!”

馬克·吐溫運用了比喻修辭的手法,將自己比作無頭蒼蠅,讓人看后忍俊不禁。

馬克·吐溫在法國旅行,他乘火車去某個城市。那天下午他非常累了,十分想睡覺,于是請求列車員在列車到達城市時把他叫醒。但他首先解釋說,他是個睡覺睡得很死的人,“當你把我叫醒時也許我會大聲抗議,但你不要理會,就把我當作是個稻草人,橫豎把我推下車去就行了。”

交代完畢后,馬克·吐溫安心地去睡覺了。一覺醒來,正值半夜時分,火車已經駛過了他要去的城市。他馬上意識到是列車員忘記在路過的時候叫他下車了。他非常生氣,找到列車員,跟他嚷了起來:“我有生以來還沒生過這么大氣呢!我現在就像火山爆發一樣!”

列車員卻心平氣和地望著他,說:“很可惜,您這座火山的威力一點兒也不強大。因為您發的火與剛才列車到站時被我推下火車的那位美國人相比,還沒有他的一半大呢。”

馬克·吐溫把自己的怒氣比作火山爆發,不過很可惜的是他這座火山并沒有讓列車員感到害怕,讀后令人莞爾一笑。

制造“連環計”,讓對方掉入你的幽默“陷阱”

幽默不僅有令人發笑、消除尷尬的作用,在一定的情境條件下還能夠產生挖苦、諷刺的效果。有時候我們打算對某個人進行諷刺,但又不能用較為直白的話直接表達,這個時候就可以將“幽默”當作自己的武器。因為幽默能令人發笑,而人在發笑的時候是戒備心理最差的時候,以幽默的方式,來掩蓋我們的意圖,就會使對方一步一步地走進我們的語言“陷阱”中。

馬克·吐溫先生在參加一次酒會的時候接受一些記者的采訪,當記者問他對現在美國國會有什么看法或意見的時候,馬克·吐溫說道:“坦誠地講,在現今的美國國會中,有些議員是狗崽子。”記者將他的話發表在了刊物上。刊物一經發表,立即引起了軒然大波。美國國會的議員們要求馬克·吐溫收回自己的話語,并且登報道歉,為自己的言論負責。

在重重壓力之下,馬克·吐溫在報紙上發表了這樣一張啟示:前段時間,我在酒會上說國會中有些議員是狗崽子。沒想到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我經過再三考慮,也認為這句話非常不妥當,也是不符合事實的。特登報聲明,我把我的話修改一下:美國國會中有些議員不是狗崽子。

馬克·吐溫在酒會上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的話,之所以引起了議員們的反對,是因為馬克·吐溫的話令他們不舒服。“有些人是狗崽子”,每個議員肯定都會想:我在不在馬克·吐溫所說的“有些人”之中呢?所以他們一直要求馬克·吐溫道歉,沒想到的是,馬克·吐溫將這句話改為“有些人不是狗崽子”,既推翻了自己先前的話,又能繼續表述自己對美國議員的不滿,更為重要的是,這句修改過的話令議員們無可奈何,在不知不覺中就掉進了馬克·吐溫給他們預備的“陷阱”中。

馬克·吐溫向自己的鄰居借讀一本書,鄰居非常爽快地答應了,不過卻告訴馬克·吐溫一條規則——“在我家借走的書必須在我家里閱讀”。馬克·吐溫照辦了。

一周后,這位鄰居來到馬克·吐溫家,向他借割草機。馬克·吐溫笑著回答說:“沒問題,不過我也制訂了一條規矩。在我家借走的割草機必須在我家草地上使用。”

風趣幽默的馬克·吐溫,這次給自己的鄰居挖了一個“陷阱”。上次他來到鄰居家借書,雖然必須在鄰居家閱讀,但總是可以讀書的;這次鄰居來借割草機,馬克·吐溫卻規定只能在自己的草地上使用,很顯然,鄰居只能在馬克·吐溫家里幫助他割草了。

馬克·吐溫應邀參加一次文化論壇討論。有一位牧師在講臺上進行了數小時的演講和說教,下面的聽眾已經昏昏欲睡了,馬克·吐溫更是覺得討厭之極。于是他一推桌子站了起來,說道:“牧師先生,你的講演真是太美妙了。不過我要陳述一件事實,那就是你所講演的內容我曾經在一本書中見到過,而且你說的每個字都在上面。”

這位牧師聽后十分不悅,撇著嘴說道:“馬克·吐溫先生,我所演講的內容絕非抄襲,我以我的人格保證!”

馬克·吐溫繼續不依不饒,說:“可我的確在一本書中見到過你所講的每一個字,請大家相信我,一字不差。”

“馬克·吐溫先生,你把那本書借給我看一下,如果我的演講詞是抄襲的,我就永遠不再從事牧師工作。”牧師發怒地說道。

幾天后,這位牧師接到了馬克·吐溫郵寄來的一本書,那是一本字典!

我們可以看到,這位牧師著著實實地掉進了馬克·吐溫的“陷阱”中。馬克·吐溫向他陳述了一個事實:我們每個人所說的每一個字,都是字典中的。這位牧師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以為馬克·吐溫指責他抄襲,當他接到馬克·吐溫寄來的字典時,一定會目瞪口呆,后悔自己用牧師身份來做保證。

由此可見,給別人設下“陷阱”的高級模式就是以詼諧幽默來代替情緒激昂的指責,避免了其中的懊惱,但同樣可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麟游县| 望谟县| 宜春市| 乌海市| 颍上县| 开封市| 汉川市| 南召县| 苍山县| 金溪县| 玉龙| 东城区| 新闻| 富宁县| 西林县| 建德市| 偏关县| 太谷县| 清河县| 安多县| 含山县| 黔西县| 兰溪市| 贵南县| 丰都县| 南丹县| 永和县| 乡城县| 满城县| 金华市| 万山特区| 驻马店市| 千阳县| 江川县| 化德县| 宜阳县| 弥渡县| 右玉县| 云梦县| 清远市| 临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