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最想要的子宮保養書(定制版)
- 韋秀英
- 856字
- 2020-08-21 16:25:12
子宮肉瘤,要嚴防誤診
子宮肉瘤是一種比較罕見的高度惡性腫瘤,肉瘤可見于子宮的各個部位,子宮肉瘤占子宮惡性腫瘤的2%~5%,易發年齡為50歲左右,但宮頸葡萄狀肉瘤多見于幼女。但是,因為子宮肉瘤沒有明顯的癥狀,所以診斷率極低,僅為30%~39%。
根據臨床經驗顯示,子宮肉瘤常常會被誤診為子宮肌瘤。子宮肉瘤的早期臨床癥狀大多數都沒有特異性,陰道異常出血可能是最顯著的特征,占60%~80%。絕經前患者多表現經期延長、月經量多、不規則子宮出血等;而絕經后患者多表現為絕經后陰道出血。其次為下腹生長迅速的包塊、陰道排液、下腹隱痛、下腹壓迫癥狀及全身不適、消瘦等表現。
由于子宮肉瘤臨床特征不明顯,并缺乏特殊的腫瘤標記物,所以在早期診斷時會有一定困難,常常被誤診為是子宮肌瘤。
診刮是診斷子宮肉瘤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根據文獻報道,不同組織類型的子宮肉瘤患者的診刮陽性率相差很大,這與病變多位于子宮肌層或肌瘤內,術前診刮不易取到病變組織有關。因此,診刮陰性者不能除外子宮肉瘤,尤其是子宮平滑肌瘤。所以說,絕經后子宮繼續增大、異常陰道出血、伴有下腹脹痛的病例,很可能是患了子宮肉瘤,要盡可能術前進行診刮。
由于子宮肉瘤只占所有子宮惡性腫瘤的極小一部分,大約占女性生殖道腫瘤的1%,子宮肉瘤較為少見,而且組織學類型多樣,所以很難確定其治療策略。化療和放療的效果都不夠理想,所以,手術是目前唯一公認的治療方法。
在1966~1989年和1990~2001年間,在同一所醫院治療的72例子宮肉瘤患者被納入研究范圍當中,研究者比較這兩個時期中患者病變的組織學類型、腫瘤的分期和治療等情況。對患者盆腔病變的控制、局部或遠處轉移病灶等情況也進行了研究。
其結果顯示,患者被診斷時的中位年齡為60.5歲。常見癥狀有生殖道出血、盆腔或腹部疼痛。34例患者為平滑肌肉瘤,25例為子宮惡性中胚葉混合瘤,12例為內膜間質肉瘤,1例為血管肉瘤,病理學類型在兩個時期的患者間沒有差異。
醫學研究者認為,子宮肉瘤是一種預防后,不會輕易復發的疾病,因此,手術治療依然是治療原發性腫瘤以及轉移腫瘤的最好的方法,患者可以沒有任何顧慮地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