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遠比任何事都來得重要
在女人的一生中,隨時都會碰到困難和挫折,甚至還會遭到沉重的打擊。在這種時候,心態的積極與消極會對事業的成敗產生重大的影響。
鄭女士和崔女士同樣在市場上經營服裝,她們初入市場的時候,正趕上服裝生意最不景氣的季節,進來的服裝賣不出去,可每天還要交房租和市場管理費,眼看著天天賠錢。這時鄭女士動搖了,她以賠了3000元錢的價錢把服裝精品屋兌了出去,并發誓從此不再做服裝生意。而崔女士卻不這樣想,崔女士認真地分析了當時的情況,覺得賠錢是正常的,一是自己剛剛進入市場,沒有經營經驗,抓不住顧客的心理,當然應該交一點學費;二是當時正趕上服裝淡季,每年的這個季節,賣服裝的也都不賺錢,只不過是因為他們會經營,能夠維持收支平衡罷了。而且,崔女士對自己很有信心,知道自己適合做服裝生意。果然,轉過一個季節,崔女士的服裝店開始賺錢。三年以后,她已成為當地有名的服裝生意人,每年可有5萬元的利潤。而鄭女士在三年內改了幾次行,都沒有成功,仍然窮困潦倒,一籌莫展。
這倒讓人想起了兩則有趣的寓言故事:
古時有一位國王,夢見山倒了、水枯了、花也謝了,便叫王后給他解夢。王后說:“大勢不好。山倒了指江山要倒;水枯了指民眾離心,君是舟,民是水,水枯了,舟也不能行了;花謝了指好景不長了。”國王驚出一身冷汗,從此患病,且愈來愈重。一位大臣要參見國王,國王在病榻上說出他的心事,哪知大臣一聽,大笑說:“太好了,山倒了是指從此天下太平;水枯指真龍現身,國王陛下,您是真龍天子;花謝了,花謝了才能見果子呀!”國王聽后,全身輕松,很快痊愈。
有這樣一個老太太,她有兩個兒子,大兒子是染布的,二兒子是賣傘的,她整天為兩個兒子發愁。天一下雨,她就會為大兒子發愁,因為不能曬布了;天一放晴,她就會為二兒子發愁,因為不下雨二兒子的傘就賣不出去。老太太總是眉頭緊鎖,沒有一天是開心的,結果弄得疾病纏身,骨瘦如柴。一位哲學家告訴她,為什么不反過來想呢?天一下雨,你就為二兒子高興,因為他可以賣傘了;天一放晴,你就為大兒子高興,因為他可以曬布了。在哲學家的開導下,老太太以后天天都是樂呵呵的,身體自然健康起來了。
看來,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問題就在于當事人怎樣去對待它們。上面提到的鄭女士只看到賠錢的一面,而看不到將來會賺錢的發展前景,不能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分析事物;而崔女士的態度則是積極的,她更多的是從將來的角度看待當前的不景氣,所以,她能頂住壓力,堅持到成功。
美國潛能成功學家羅賓說:“面對人生逆境或困境時所持有的信念,遠比任何事都來得重要。”這是因為,積極的信念和消極的信念直接影響創業者的成敗。
美國成功學學者拿破侖·希爾關于心態的意義說過這樣一段話:“人與人之間只有很小的差異,但是這種很小的差異卻造成了巨大的差異!很小的差異就是所具備的心態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巨大的差異就是成功和失敗。”是的,一個女人面對失敗所持的心態,往往會決定她一生的命運。
積極的心態有助于人們克服困難,使人看到希望,保持進取的旺盛斗志。消極的心態會使人產生沮喪、失望等不良情緒,不停地抱怨生活和人生,自我封閉,限制和扼殺自己的潛能。
積極的心態創造人生,消極的心態消耗人生。積極的心態是成功的起點,是生命的陽光和雨露,讓人的心靈成為一只翱翔的雄鷹。消極的心態是失敗的源泉,是生命的慢性殺手,使人受制于自我設置的某種陰影之中。選擇了積極的心態,就等于選擇了成功的希望;選擇消極的心態,就注定要走進失敗的沼澤。如果你想成功,想把美夢變成現實,就必須摒棄這種扼殺你的潛能、摧毀你希望的消極心態。
美國賓州大學的塞利格曼教授曾對人類的消極心態做過深入的研究,他指出了三種特別模式的心態會造成人們的無力感,最終毀其一生。它們是:
(1)永遠長存。即把短暫的困難看成是永遠揮之不去的怪物,這是在時間上把困難無限擴大,從而使自己被消極的心態所束縛。
(2)無所不在。即因為某方面的失敗,從而相信自己在其他方面也會失敗。這是在空間方面把困難無限擴大,從而使自己籠罩在失敗的陰影里看不到光明。
(3)問題在我。即認為自己能力不足,一味地打擊自己,使自己無法振作起來。這里的“問題在我”,不是勇于承擔責任的代名詞,而是在能力方面一味地貶低自己,削弱自己的斗志。
女性朋友,你有過這樣的情形嗎?如果有,請盡快從消極心態的陰影里走出來。記住德國人愛說的一句話吧:“即使世界明天毀滅,我也要在今天種下我的葡萄樹。”
下文中的惠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大學畢業后,惠進了一家剛起步不久的展覽公司,該公司位于一座著名的辦公樓里,按照目前的說法,惠也算是一個小白領了。在這家公司里,惠做得很辛苦,很投入,經常不計報酬地加班,她終于脫穎而出,工作剛滿一年,就榮升為項目主管。就在這時,惠遠在日本的男友決定回國發展并與惠結婚,惠等了五年終于修成正果,眾人都為惠而高興——婚姻美滿,事業順利。婚后不久惠就懷孕了,而且是雙胞胎,醫生囑咐她最好是靜養保胎,但這在工作超繁、壓力超強的展覽公司里是很難做到的。惠的先生猶豫了:“你還很年輕,事業剛剛起步,孩子我們以后還是可以有的。”惠卻一臉的堅毅:“不,這是最好的禮物,我能擁有他們,就是最大的幸福。”惠義無反顧地辭了職,得到了兩個可愛的雙胞胎兒子。
現在,惠在虹橋區一家公司里做協調員的工作,畢竟兩年沒有工作了,惠將從頭做起。而她以前供職的展覽公司一躍而為上海的著名跨國展覽公司,主辦了上海的龍頭展會,以前的同事也大都升為項目經理,職位、薪金比惠要高得多,但惠依舊快樂地工作并生活著。在新的公司里,以她的工作態度和工作業績很快就贏得了上司青睞,家庭也相當和睦。朋友們都羨慕她的生活,認為惠將生活節奏掌握得很好。其實,原因就在于惠無論在哪種生活情形下,都保持一種良好的心態,不患得患失,以自己現在手上擁有的就是最好的角度出發,努力生活,努力工作,結果生活、工作都很稱心、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