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懂點趣味經濟學
- 張立輝
- 937字
- 2020-08-20 13:31:51
前言
有這樣一個笑話:
問:要多少個經濟學家才能把一個壞燈泡換掉?
答:八個人。一個人負責把燈泡換上,剩下的七個人負責保持所有其他條件不變。
問:要多少個芝加哥學派的經濟學家才能把一個壞燈泡換掉?
答:一個也不用。要是燈泡壞了,萬能的自由市場機制自然會把它換掉,如果市場沒有更換,那就說明沒有換燈泡的需求,就不必去更換。
問:要多少個新古典學派的經濟學家才能把一個壞燈泡換掉?
答:那就要看當時的工資水平和物價指數如何了。
問:要多少個凱恩斯學派的經濟學家才能把一個壞燈泡換掉?
答:越多越好。因為這樣可增加就業、刺激消費,經濟就這樣發展起來了。
問:如果我們派1000個經濟學家去換燈泡,他們多久能換好?
答:永遠也換不好。這1000個經濟學家會先分成10個派別,每個派別會分別擁戴一個自己的精神領袖,然后眾多派別開始口水大戰,紛紛尋找對自己有利對他人不利的證據,然后報紙、雜志和電視臺也陸續加入戰斗,最后還是沒人去換燈泡。
這個故事嘲諷經濟學派別林立,只是不能解決社會經濟問題的“上層建筑”。實際上,這樣評價對經濟學來說確實有失偏頗,經濟學之所以成為一門科學,必有其可取之處。
有心者也許會注意到,我們的一舉一動幾乎都與經濟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例如,商品價格起伏漲跌,口袋里的鈔票價值增減,是買房還是炒股……每一件小事背后其實都有一定的經濟規律和法則可循,我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經濟學。用經濟學的原理來反觀我們的生活,其實我們就是生活在一個經濟學樂園里,人生時時皆經濟,生活處處皆經濟。
經濟學本來的確是一門難以掌握的高深學問,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學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掌握經濟學常識有助于我們了解社會乃至整個世界。我們學習經濟學的目的不是為了去了解簡單的經濟學用語和理論,而是因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掌握經濟學思考和邏輯性思考。
經濟學與我們的生活如此密切,但是它的高深“面孔”卻嚇退了許多人。不用說那復雜的數學模型和演算公式,單說那晦澀的經濟術語,也會讓絕大多數讀者望而卻步。難道經濟學只能成為少數經濟學者在課堂上或書齋里陽春白雪式的欣賞品嗎?有沒有一種通俗易懂、簡便快捷、生動形象地學習經濟學的好方法呢?答案是肯定的。用生動的故事和生活中的實際事例來解釋深奧的經濟學原理,經濟學將會更加生動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