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家書
- 刀劍飲馬
- 時慕趙
- 2197字
- 2020-04-28 22:40:35
“瓜慫,恁擠著干啥!”
一個大臉圓眼的漢子,瞪著旁邊一個瘦高個子小眼睛的軍卒喊道。
“這明明是我先來的,你擠著進來,偏還說人。”
這小眼睛的軍卒對著那漢子回道。
“嘿,我這暴脾氣。”
言罷,這漢子就要挽起袖子朝那小眼睛動手了。
這時一身清亮的聲音傳來:“下一位。”
那小眼睛聽得此話,趕緊的從大漢臂下溜了過去,口中還不時喊道:“該我啦,該我啦。”
那大漢頓時一陣氣急,卻也再不敢多言。
彥紹剛才在木桌前見得那兩人的爭執(zhí),正好手中的信件已然快要寫完,就喚了下一人上得前來。
這涼州府雖好,可作為軍隊駐守之地,城中不時發(fā)生一些打架斗毆之事,每天巡街步卒都要逮好幾人進那獄中冷靜。
別看剛才那大漢氣勢洶洶,但他自是不敢在此處鬧事的。
如今誰人都知,此處乃是城門頭子拓拔木看顧之所。再者坐在那木椅之上的清秀少年,瞅著人畜無害,卻也不是個好相與的。
在前日還有幾人不顧及那拓拔木之名在此鬧事,待那清秀少年出口阻攔過后還不收斂,然后就被后者以一挑三,干脆利落的將之放倒于地。
少年打得那幾個潑皮是連連嚎叫、哭爹喊娘,關鍵如此一番動作過后,他竟無半點吃力之態(tài),當場眾人也就識得這人的厲害了。
自那日處理掉鬧事幾人后,彥紹這里就清凈許多,來此為家中寄信托語之人,不管是軍中粗漢,還是那服勞役的民夫都守起規(guī)矩來了。
“要與家中寫何事啊?”
彥紹看著對面坐下來的小眼睛軍卒道。
“呃……其實我還未想好,只是覺得該與家中寄一封信,報個平安。”
這小眼睛軍卒不好意思的撓了撓頭。
“嘿,這還未想好便來此處,你這不是消遣我等嘛,大家說是不是啊。”
那后面的大臉漢子聽得他說得此言語,立馬吐槽了起來。
“是啊,我們都還得趕緊回去啊”
后方眾人聞言也是一頓喧鬧。
今天是出營之日,眾將士都趁此機會到?jīng)鲋莩莾?nèi)閑逛一圈。
有的自然是流連那勾欄酒肆,有的則掀開紅帳去宣泄一番,還有的則趁這個機會,來到彥紹這里給家中寫信報平安。
軍中也有專職寫信之人,可將士們多覺得那些人的字寫來歪歪扭扭、不堪入目,未有這老楊樹底下的小郎君寫得好。
眾人都認為這小郎君的字就跟軍伍之中的刀劍似的,一橫一撇之間,有那么一股金戈鐵馬的味道。
有聰明的還想著讓自家的娃娃,照著此信練筆的呢!
彥紹聞著漢子言語,忍不住的朝他看了一眼,頓時后者就不敢再有動作了,其后的眾人也都消了聲去。
“既是報平安,那我就先與你寫出來,若覺尚可,就自行拿走可好?”
彥紹問了這已經(jīng)紅著臉的小眼睛軍士。
后者聞言趕緊點了點頭,輕輕的吐出了一口氣后,就將自身情況對彥紹簡言一二。
彥紹聽罷,提筆而揮:
“家慈堂前親見……兒自去歲已來涼州,萬事順遂,身體安適……,望父母親毋多擔憂,兒嚴進叩拜。”
這小眼睛軍卒即嚴進,看得此信之后已是不住的露出笑容,不時的摸了摸信紙邊,信上之字如鐵畫銀鉤一般,讓人見之歡喜。
他待筆墨風干之后,小心的封好裝入了兜中,將十文錢放置于桌上的竹簍之中,向著彥紹一拜后就待離去。
“快些,快些,這都快等死了。”
身后大漢又在催促,這嚴進也不與其惱怒,自顧心意滿滿的便離開了。
“哎呀,可算是到我了。”
大漢坐下來道。
“要寫何事?”
彥紹對其問道。
“嘿嘿,我就想問一問婆娘如今可還好,兒子入學成績?nèi)绾巍U埿±删芏嘈讉€字,好叫我那兒子能沾沾郎君文氣。”
這大漢也是局促的對著彥紹說道。
彥紹自無不可的應允了,邊寫著信邊說道:“日后與人還是和氣一些,莫要平白使自己多了許多戾氣。”
大漢聞言尷尬的笑了笑,他方才也是求信心切,這會兒自是心平氣和,將此話聽了進去。
……
已至傍晚,彥紹收拾起座椅來。這寫信的主意還是拓拔木為其想來的。
他看不慣軍中那狗爬雞抓的字,所以試著讓彥紹為之寫了封信,后者寫出過后,他便對其提到此活計,彥紹略一考慮也就答應了下來。
每封信十文,平常一天約能寫來二十封左右,就是兩百文,今天遇得軍中出營,竟是一天寫了一百封信,到手整一貫錢。
彥紹算了算,拋去自己日常開銷,每天能存下一百五十文,平常算之若要贖回拓拔木之玉佩,需五百五十兩,則要十年時間。
雖然拓拔木未曾要求幾時歸還,但彥紹還是想著盡早將其贖回。
還是得再找個別的活計啊,彥紹抱著座椅,想到此處不由得一陣苦笑。
按著彥紹如今的身手,若是干那偷盜劫掠之事,估計不消半日便可贖回玉佩了,可他再怎么也不會去做那等事情,也從未往此處想過。
而若是受雇于人,銀錢雖多,但也諸多約束。
真是一分錢財難倒英雄漢?實是心中堅守的底線,攔著欲念不使它動彈半分啊。
彥紹將門鎖打開,推門入內(nèi),將桌椅放置于院中,這時從門外傳來一聲呼叫。
“彥家小子可在家中啊?”
彥紹聽得聲音,是隔壁的羅婆婆在門外呼喊。
彥紹快步走出家中,看得她端著碗站在自家門口,隨即便道:“羅婆婆可是有事?”
這羅婆婆已然六十余歲,兒子女兒多年在外地經(jīng)營,家中還有一孫女,芳齡十八。
“我見你早出晚歸,定是還未吃晚飯,婆婆今日做了些涼面,這天氣也熱著,你就拿上吃罷。”
羅婆婆見得彥紹出門,趕緊對其說道。
“多謝婆婆好意,不過我今日已在街上吃過晚飯了。”
彥紹聽得話語,便拒絕到。
在他看來,羅婆婆一人撫養(yǎng)孫女已然困難,最近還時常與他做晚飯,一兩次倒還罷了,可最近一直如此,又讓人怎好意思。
“誒,晚飯吃過,你且留當夜宵用,你現(xiàn)在可正是長個頭的時候,不能把自己餓著。”
羅婆婆在彥紹入住當天就已經(jīng)將他的底細探尋了一二,也明了后者如今的些許情況,因而見得彥紹,其便又想起了自家那多年未見的兒子了。
何況每日給彥紹多做碗飯,也不是甚麻煩事,且心中也非有何歹意。